雲南建水打造紅色旅游路線提升紅色文化內涵

2021年04月16日12:34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名勝區”兩頂桂冠,“千年臨安古城”“千年建水紫陶”兩張名片,“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滇南古城建水吸引著四方游客。不僅如此,建水還是一片紅色資源豐富、紅色底蘊深厚的熱土。據統計,雲南省紅河州建水縣先后建立革命活動據點21個,共有愛國教育基地11個,其中省級2個,州級3個,縣級6個。

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貼近百姓、走進群眾,建水縣把文化旅游與紅色旅游緊密結合起來,深入挖掘整理轄區內的紅色教育資源,著力推出紅色旅游精品路線,把紅色地標變為建水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現場“實景”課堂,以此來滿足廣大群眾出門旅游的需求,也滿足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需求。

建水縣在城區推出“朝陽樓—文廟—朱家花園—學政考棚—臨安府署+朱德舊居陳列室—朱德公園—建民中學”路線,在城西推出“十七孔橋—團山民居+鄉會橋武裝起義遺址—團山村‘九人團’紀念館”路線,在城南推出“狗街鄉村旅游+建南區革命歷史紀念館”路線,讓文化旅游與紅色旅游同頻共振,讓廣大群眾在游中學、在學中游,在實景中感受黨史、學習黨史。

為讓紅色旅游路線助力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建水縣各級各部門充分挖掘資源、發揮優勢,多措並舉提升紅色路線的內涵,打造旅游精品。

邀請德高望重、學識淵博的專家、學者、離退休干部“化身”為講解員,講好建水的歷史和故事﹔組織巾幗志願者、青年志願者、少先隊員當好講解員和服務者,推介好紅色路線,傳播好紅色文化,讓廣大群眾在行走中緬懷革命先烈,升華愛國情懷﹔開設微課堂、講授黨課,感悟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深刻領會初心和使命的內涵﹔展出革命文物,讓廣大群眾從革命文物了解黨的光輝歷程、想到艱苦斗爭、領悟光榮歲月,汲取奮進的智慧和力量﹔擺放紅色書籍,充實農家書屋,讓廣大群眾在書籍中獲取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血脈﹔配備電視、投影儀、顯示屏等硬件設施,提供百首革命歌曲、百部紅色電影等音頻資料,懸挂國旗和黨旗,營造黨史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

建水縣各級黨組織紛紛到紅色旅游路線開展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活動,重溫入黨誓詞、講授紅色微黨課、唱響紅色歌曲、觀看紅色影片﹔各地游客也在游玩中了解建水的歷史、聆聽建水的故事,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讓紅色歷史深植心中。截至目前,各條紅色路線已接待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1000余人次。

如今,紅色旅游蔚然成風,建水精心打造的建黨百年紅色路線已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重溫激情歲月、感懷時代變遷的“體驗地”,成為聆聽紅色故事、致敬英雄模范的“打卡地”。(譚麗)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