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幸福車間”(一線行走)

張 敏

2021年04月02日08:4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家門口的“幸福車間”(一線行走)

  工作細致一些、心思細膩一些,因地制宜引入產業,才能幫老鄉找到更多致富門路

  朝陽透過晨曦洒在金燦燦的油菜花上,一層薄薄的霧靄在山間飄蕩。往年這時,湖南省衡陽縣三湖鎮村民王延會的兒子兒媳都已外出務工,老人隻能獨自在家。務工、務農、照顧家庭,村民很難兼顧。

  這個春天,家門口“扶貧車間”響起了機器轟鳴聲,王延會的煩惱消失了。

  三湖鎮是典型的農業鄉鎮,產業匱乏,發展后勁不足。這些年,靠著多項政策的支持,全鎮已經整體脫貧。但在鄉村振興路上,如果沒有穩定的產業支撐,增收致富很難長久。為此,三湖鎮黨委書記熊國樣一度很發愁。

  沒有產業支撐,一些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就沒有“家門口的工作”。熊國樣發動黨員和鎮裡在外務工的“能人”,多方聯系相關企業來投資設廠。可三湖鎮地處偏僻,交通不便,一些企業家知道后並沒有行動。

  碰了壁的熊國樣不甘心,靜下心來多方找原因。一次入戶走訪,他發現檀山村有農戶在家做一些手工活,主要是加工電子元件。原來是浙江一家電機公司將產品原料發過來,農戶居家加工后再返還,有的村民每月能賺上千元。

  “如果邀請他們到村裡設廠呢?不僅有利於企業降本增效,也可以吸收更多村民就業。”熊國樣頓時眼前一亮。他積極與企業溝通,同時幫助解決扶貧車間選址、場地租用、水電等問題,扶貧車間去年順利落地。

  為了讓大家安心務工,在熊國樣的建議下,扶貧車間採取靈活就業的方式,村民既可以在工廠上班,也可以居家完成工作任務。龜石村的王立兵由於身體殘疾,一直沒有合適的工作。去年9月,村干部通知他來扶貧車間上班。現在王立兵吃住都在廠裡,月薪4000元左右。“在家門口就能打工賺錢,這樣的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他逢人便激動地說。

  村民逐漸富起來后,對公共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在鄉鎮干部的協調下,扶貧車間配套的培訓室、員工食堂、宿舍、醫務室、文化廣場正在逐步完善。讓村民有事做、有錢賺,小小的扶貧車間解決了就近就業增收的難題,成了家門口的“幸福車間”,讓鄉親們看到了鄉村振興的希望。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干部工作細致一些、心思細膩一些,因地制宜引入產業,做好服務與保障,加強組織與引導,才能幫老鄉找到更多致富門路。 (作者為中國扶貧網編輯)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