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千帆先生這樣講古詩

2021年04月01日09:1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程千帆先生這樣講古詩

  程千帆先生講課 圖片選自《程千帆古詩講錄》

  【光明書話】

  程千帆先生1919年2月至1981年12月先后為南京大學中文系本科生開過“歷代詩選”與“古詩選講”課,為研究生開過“杜詩研究”課,張伯偉先生想將當時的聽課筆記整理出來,邀我參與其事。所整理之《程千帆古詩講錄》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后,我重溫了一遍,程先生上課的神採又浮現在我的眼前。

  程先生認為教學應以學生為主,傳授基礎知識,並對他們進行基本功訓練。他在“歷代詩選”上課伊始便說:“我提一個要求,要多讀多背,三年后不背熟三百首,就不能畢業。”指出“詩是詩人心靈的記錄,它是最可靠的材料。反反復復閱讀詩,是最笨而又最聰明的方法”。

  以詩論詩,打開知識的窗口

  程先生講課採用以詩論詩的方法,在背誦詩文方面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更重要的是他在教學與科研方面做出了新的嘗試。他說:“新中國成立后較少或忽略了對作品本身的研究,偏重於史和論。”又說:“現在研究古代文藝理論,大半精力花在古代理論著作,忽略了另一個方面:古人理論從哪兒來的?一種是‘古代的文學理論’,一種是‘古代文學的理論’。”這反映在教學與科研上,就是空論多了,聯系作品作具體分析的少了,所以他主張鑽研作品,從作品中總結出理論來。

  譬如不少優秀的邊塞詩所描寫的景象與實際情況不符,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就是一例,程先生分析:“‘孤城’句在20世紀60年代曾引起小小的爭論,認為青海與玉門關相距甚遠,不可能‘遙望’。但實際上是詩人為了典型形象創造的需要,有權力改變生活中的既定事實。這是為了使你的印象突出。所以,講詩不能‘死於句下’。”這涉及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關系問題,程先生還專門寫了《論唐人邊塞詩中地名的方位、距離及其類似問題》一文,作了詳細論述。

  程先生講古詩之所以深受歡迎,主要是因為能不斷打開知識的窗口,讓我們領略到了許多美景,滿足了大家求知的欲望。程先生講古詩大抵也採用傳統的方法,利用古代漢語知識解釋詩句中的疑難問題,並特別注意介紹一些知識點。如李頎《古從軍行》“白日登山望烽火”,程先生解釋:“‘烽火’又稱‘烽煙’,是遠處報警所用,晚上是火,白天是煙。”如劉長卿《經漂母墓》有“渚蘋行客薦”句,程先生解釋:祭祀“不用動物是薦,用動物是祭。”最讓人佩服的是他能講出詩中常用詞語的突出意義與價值。如他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卷地白草折”時說:“折,隻有在植物干涸時,很脆,才能吹折。用得很有特色。”他在講蘇軾《棲賢三峽橋》“草木盡堅瘦”時說:“准確地寫出了多石山上的植物特征。”

  關於文藝理論,特別是詩學方面的知識,當然是重點講解的內容。對於名詞術語,他都能簡單明了地加以解釋,如“詩眼:詩中最重要,內容最集中的字眼。”“‘詩史’就是通過各種藝術手段,真實地寫出各階層人民的真實面貌。”等。

  關於讀詩,他提出要注意欣賞異量之美。在講無名氏《結發為夫妻》時,程先生談到:“‘生當復來歸,死當常相思’,這牽涉到拙同巧的關系,如‘存為久離別,沒為常不歸。’(顏延之《秋胡詩》)把人所共知的事情或道理朴實地寫出來,很有分量,既能欣賞華美工巧的,也會欣賞質朴笨拙的,這叫會欣賞異量之美。”,后來他又指出:“文學是百花齊放的園地”,“對於歷史的發展,作家的評價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則,要我們欣賞異量之美。蘇東坡‘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

  程先生常從文學發展史的角度來分析詩歌。如在講謝朓《玉階怨》“夕殿下珠帘,流螢飛復息”兩句時,指出李白的《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精帘,玲瓏望秋月。”以及白居易《長恨歌》“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兩句,都顯然受其影響。在分析孟浩然田園山水詩時指出:“孟浩然、王維、常建寫田園山水詩很多地方是從謝靈運來的,但卻拋棄了謝詩中硬的地方,比謝詩富有生活氣息,割掉了講玄理的尾巴。”

  妙語連珠,語言鮮明生動

  程先生講課深受學生歡迎,“歷代詩選”課原先是在北平1號教室上的,因為旁聽的人太多,后來換成當時南大最大的教學樓101的階梯教室,還是坐得滿滿的。程先生的學生黃瑞雲曾談道:“他講一篇作品,總要連及許多詩作,他都能隨口而出,背誦如流。每一堂課又總會有一兩個精彩的例子,讓人聽得印象深刻。”於是向程先生請教其中的奧秘,程先生回答:“那秘密非常簡單,我備了課。明天要上課,今天晚上設計好,要引哪些作品先記下來,到課堂上就會應付裕如了。每堂課都要准備好一兩個精彩例子,聽的人才會印象深刻。”程先生上課妙語連珠,語言特別鮮明生動。他往往將抽象的道理用形象化的語言來表達,如在講劉禹錫《楊柳枝詞》“花萼樓前初種時,美人樓上斗腰肢,如今拋擲長街裡,露葉如煙欲向誰”時說:“一定要做到形神兼備,描寫女子栁眉、杏眼、桃腮,如果寫得太多就成了水果攤子了。什麼事都要有個分寸。”

  程先生的語言貼近生活,容易引起同學們的共鳴。如他在談對偶時說:“聲偶文學在中國文學中佔很大范圍,不論古今、書面、口頭語皆如此。‘有條有理,無法無天’(‘條’指金條,‘法’指法幣)‘衣冠楚楚,儀表堂堂’。‘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三忠於,四無限’‘早請示,晚匯報’。律詩可以充分地體現聲偶文學的特點,到現在還有生命力。”再如論及哲理詩中理與情的關系時說:“這種生活哲理是伴隨著對生活強烈的愛和憎,情理相通,情中有理,寓理於情,無情則無感。狗對食物有感,對牡丹花無感。”正因為后兩句講了生活中一個常見現象,從而加強了人們對哲理詩中情理之間密切關系的理解。

  程先生說:“二十二年沒有上課了,我喜歡上課。”他見到同學們聽課時專注的目光,感到莫大的欣慰。他視教學工作為教師的頭等大事,他具有豐厚的知識儲備,精心准備與設計每一堂課,這種敬業精神也許是他上課備受歡迎的原因所在。(作者:徐有富,系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

  

  《程千帆古詩講錄》 張伯偉 編 人民文學出版社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