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撫仙湖的這個村落 美景變“錢”景

程浩、虎遵會

2021年03月20日12:01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撫仙湖一角。人民網 虎遵會攝

夕陽西下,盤坐在魯敏家民宿客房木榻上望不遠處的撫仙湖,夕陽向湖面洒下金輝,整個湖面披上了蟬翼般的金紗,讓人如痴如醉。

能欣賞到這樣的美景,魯敏家的民宿自然不愁生意,13間客房,常常爆滿。

在雲南省澄江市右所鎮小灣社區小灣居民小組,像魯敏家這樣的民宿有80多家,他們靠著風光秀麗的撫仙湖,積攢起自己的“金山銀山”。

同樣的,他們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著撫仙湖,讓這片青山綠水長久造福子孫。

位於撫仙湖畔的小灣村。人民網 虎遵會攝

返鄉創業,他把風景與民宿結合

魯敏打小在湖邊長大,游泳、打漁、嬉戲……回憶小時候,他的神情不自覺放空。

2008年大學畢業后,魯敏離開家鄉前往深圳,開啟打工生涯,家門口的撫仙湖,隻能在過年時寥寥看上幾眼。

從一線工人到車間主任,魯敏走得堅實,工資也從開始的一兩千塊到五六千塊。隨著結婚生子,他慢慢覺得,打工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開始尋找出路。

與此同時,隨著撫仙湖保護治理力度加大,湖水愈加清澈,湖邊景色旖旎。

2015年,魯敏回到家鄉,湖邊景色美如畫,再看村裡,有人開了農家樂,周邊也有高檔酒店,他心動了,決定開一家大眾化的賓館,填補村裡這塊的空白。

從此,靠著綠水青山,魯敏開始創業。他拿出全部積蓄,又跟親戚朋友借了10多萬元,花40多萬元蓋了新房。打那時起,12間客房經常爆滿,每間80塊左右,魯敏年純收入達10多萬元。

營業了兩年,周邊賓館增多,民宿成為熱詞。魯敏東拼西湊,花180多萬元對賓館提升改造——他把之前的房子出租,又重新蓋了一棟,找來設計人員精心打造。

2017年,民宿建成后,魯敏左思右想,取名“夕苑度假酒店”。

“夕”字是點睛之筆,小灣居民小組在撫仙湖東岸,適合欣賞夕陽。魯敏在能看見湖的客房搭了木榻,游客盤坐在上面,邊賞景邊喝茶聊天,舒適恬靜。

位於撫仙湖畔的小灣村。人民網 虎遵會攝

生態持續變好,“金字招牌”越來越亮

2018年8月,民宿開業,13間房,每間每天300元到600元,魯敏第一個月就有10多萬元收入,一年賺了40多萬元。期間,為提升改造,他花28萬元建了消防通道,又建了玻璃房,自家也添置了30多萬元的轎車。

村裡的環境也在變化。前些年,村民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不強,這些年越來越重視,垃圾不亂丟、污水排到管網,還經常有志願者到湖邊撿垃圾。走進村子,道路寬闊通暢,路燈整齊排列,各家各戶干淨整潔。

眼看日子越來越好,疫情突如其來,短時間影響了民宿生意。

趁那段時間,魯敏好好規劃了一下民宿下一步發展方向。他打算把租出去的賓館收回來統一裝修,擴大民宿規模,同時優化裝修風格,以便讓年輕人更喜歡。

在小灣居民小組,這樣的民宿還有很多。據小灣社區黨總支副書記李敏峰介紹,疫情之前,小灣居民小組年接待游客數量達100余萬人次,村民們收入大幅提高,人均純收入接近2萬元。

近幾年來,澄江市著力打造國際旅游城市、國際健康養生城市、國際會議中心城市,“下步規劃中,我們打算往這方面靠,將村子發展與政府定位契合起來。”李敏峰說。

對魯敏而言,去年后半年到今年,生意逐步恢復,之前的規劃要開始付諸實施。“投入那麼大,不擔心生意嗎?”周圍人問。

“有撫仙湖這個‘金字招牌’,不擔心!”他信心滿滿。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