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0年是盲盒被眾所周知的“破圈”之年,那麼2021年,一定是盲盒被推至潮流浪尖的“擴圈”之年。
繼“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大關后,文創、餐飲、美妝、家居等行業紛紛入局這場拆出“驚喜”的潮流,“萬物皆可盲盒”似乎勢不可擋。但令人警惕的是,泥沙俱下的盲盒銷售成了部分經營者清庫存的手段,假劣產品及售后糾紛多發,也在侵蝕消費者拆盲盒的熱情。
盲盒匹配碎片化消費習慣
3月13日,王府井apm商場內的泡泡瑪特門庭若市,在這家北京最大的泡泡瑪特門店內,聚集了許多“娃友”。剛結完賬就迫不及待拆開盲盒的徐雅莉興奮不已:“這個系列一共有13個娃娃,我都抽了不下20次了,終於拆到了隱藏款!”這名“90后”發燒友正在收集的盲盒是泡泡瑪特今年初推出的新系列——MiGo。談起“入坑”盲盒的原因,徐雅莉說,最初她也不能理解為什麼身邊的朋友會一擲千金辛苦收集這些娃娃,但在好奇心驅使下開始購買后,盲盒的魔力讓她停不下來:“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什麼樣,所以永遠想再拆一個。”
徐雅莉的朋友林宇兩年間購買的盲盒超過了2萬元。“這些花費在盲盒圈裡不算什麼。”林宇說,“盲盒跟年輕人碎片化的消費習慣非常匹配,漫威、火影這類大IP,需要經過多年沉澱才會有感情。但盲盒不一樣,一個1分鐘就能明白的故事,加上個性化的造型設計,可能一眼就打動你。”
如今,年輕人看個視頻都要2倍速,需要長時間醞釀、緩慢接受的大IP玩偶逐漸被輕量級的盲盒潮玩所替代。“守著這些可愛的娃娃,周末瘋狂加班的時候也不那麼沮喪了。”徐雅莉道出了很多年輕人在盲盒上的情感寄托。
“娃友”圈成年輕人社交場
被貼上潮流標簽的盲盒還自帶社交屬性。每當拆到心儀的娃娃,晒朋友圈、發微博是“娃友”們的第一反應。在抖音、B站、微博等社交網絡平台上,盲盒開箱、測評、抽盒經驗的視頻持續火爆。不知不覺,盲盒的社交圈被建立起來,“娃友”們互相分享著拆盲盒的喜悅,還因此興起了“改娃師”“炒盒組”等盲盒衍生職業。而諸如“雷款”“端盒”“明盒”這類行話的出現,也預示著盲盒圈獨特的圈層文化正逐漸形成。
“這個隱藏款底部重量偏重,大家把盒子中部放在一根手指上,底部下沉則有可能是隱藏款。”一條這樣的教學視頻有100多萬人點贊,專門拆盲盒的短視頻博主有700多萬粉絲關注。在評論中,“大神,星座系列的隱藏款怎麼抽”“大神,抽小狐仙有什麼技巧”的詢問絡繹不絕。
泡泡瑪特門店的售貨員告訴記者,每一個系列都有一定的銷售窗口期,一旦新品上市,老的產品就會退市停產,而且每個系列都有數量極其稀少的隱藏款。年輕人對於“限量”幾乎沒有抵抗力,就像人們容易錯過一部電視劇的首播,但不會輕易錯過一場獨一無二的現場演唱會。
正因如此,在互聯網二手交易平台上,“買盲盒、開盲盒、賣盲盒、收盲盒”這一套流程已經成了盲盒玩家的常規操作。許多平時很難抽到的隱藏款、限定款或是絕版的款式,在這裡都能找到。記者在閑魚上看到,一款原價為59元的與高達合作的隱藏款Molly盲盒玩偶,已經被擁有者挂出2000元的價格,溢價30多倍。更有玩家挂出高價收盲盒的帖子,最高出價甚至過萬元,隻求能入手心儀的玩偶。相比因為獵奇心理而進入到盲盒圈的初級玩家,資深玩家更會被盲盒的收藏價值所驅動,為具有稀缺性的隱藏款花高價買單。
閑魚數據顯示,盲盒交易已是一個千萬元級的市場。2019年,閑魚上就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的閑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
盲盒泛濫警惕非理性消費
據Mob研究院《2020盲盒經濟洞察報告》顯示,2019年國內盲盒行業市場規模為74億元,預計2021年突破百億元關口,2024年達300億元。另據泡泡瑪特披露的數據,18歲至34歲的人群最愛買“娃”。可見,盲盒的百億元市場大多是由年輕人“拆”出來的。
盲盒為什麼讓人欲罷不能?清華大學心理學系學習科學實驗室執行主任宋少衛分析,盲盒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意外性,大家對盲盒內的商品有期待,給原本普通的商品增加了游戲屬性,從而催生出賭博心態。再加上盲盒價格相對便宜,這種易得性和意外性結合在一起,會讓人們很輕易地嘗試進而上癮。
如今,不止泡泡瑪特,52TOYS、酷樂潮玩、名創優品等品牌門店均有盲盒在售,在書店、影院、商場,盲盒售賣機也隨處可見。“盲盒熱”還吹進了其他行業,文具盲盒、彩妝盲盒、美食盲盒等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不過,“萬物皆可盲盒”的趨勢下,文具、球鞋、服裝、飾品等商家紛紛以“盲盒福袋”形式促銷,但消費者實際收到的商品往往是滯銷款甚至假冒“三無”產品。記者注意到,微博上關於盲盒的吐槽越來越多,有網友甚至痛斥“盲盒之所以叫盲盒,不是你覺著消費者都是好騙的瞎子才叫盲盒”。
此前,中消協通過官網發布消費提示,提醒經營者應當規范銷售盲盒,消費者購買盲盒勿盲目。中消協特別強調,盲盒的基本屬性是商品,經營者必須承擔法定的質量擔保責任﹔消費者也要認清並防范商家過度營銷的套路,不要抱著投機或者中彩票的心理購買盲盒。(鹿楊)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