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來 雲南年均義務植樹1億株以上

2021年03月13日09:00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雲南省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昆明3月13日電 (虎遵會)2021年3月12日,是我國第43個植樹節,也是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開展40周年。40年來,雲南通過退耕還林還草、陡坡地生態治理、石漠化綜合治理、防護林建設、退化草原修復等生態修復工程,積極開展國土山川大綠化,年均義務植樹1億株以上。

隨著《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會期臨近,雲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的生態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著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雲南公益宣傳使者倪婧婧,走進雲南全民義務植樹四十年。

時光倒回40年

1980年,在陸良縣龍海鄉樹搭棚村,8位普普通通的村民在海拔2300米高的荒山野嶺種下了第一棵樹﹔

1988年,原保山市地委書記楊善洲退休后,義無反顧扎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創辦大亮山林場。

時光流轉40年

那個海拔2300米高的荒山野嶺,已然建成了7400畝的“花木山”公益性生態林場,累計承包工程造林13.6萬畝,無償捐獻給國家。

成就了“花木山”的他們,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當代愚公”——“陸良八老”,他們的名字分別是:王小苗、王家壽、王長取、王家德、王開和、王雲方、王德映、王家雲。 

在2009年4月,楊善洲將活立木價值超過3億元的大亮山林場經營管理權無償移交給國家,2011年,施甸縣為了紀念楊善洲將大亮山林場更名為“善洲林場”。

當年光禿禿的大亮山,如今已建成了5.6萬畝的林場,達到了97.17%的森林覆蓋率,被譽為施甸的“天然氧吧”,為國家級生態公益林。

時光傳承40年

8年來,以麗江石鼓鎮林業工作站站長和朝明為首的新一代種柳人,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的種柳人龍蟠鄉的和自寬、巨甸鎮的張曉桐的精神,帶領群眾在江邊種下1600畝、10萬余株柳苗,為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添磚加瓦。

巨甸、石鼓、龍蟠沿線群眾為了防風擋水,在江邊壘起江堤,自發種植柳樹,綿延百裡柳林環繞“萬裡長江第一灣”,形成了“楊柳兩行綠,水天一色清”的最美金沙江柳林風景。

年輕的一代,應弘揚“陸良八老”數十年矢志不渝的“當代愚公”信念,傳承楊善洲精神和學習“最美種柳人”義務植樹、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精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樹留春,萬古長青。

生命在於綠色,就讓我們用一棵棵綠樹,許下和春天的約定吧。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