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化智庫與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共同研究編著的《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20∼2021)》(簡稱《報告》)藍皮書正式發布,其中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並未明顯影響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實際需求,中國出國留學人數持續保持正增長,中國學生留學目的地多元化時代正在到來。與此同時,留學人員回國人數持續增加,擁有國際視野也成為不少留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赴美留學人數或遇拐點
《報告》認為,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影響下,國際關系受到沖擊,全球留學趨勢正在向選擇開放的區域遷轉﹔突如其來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全球留學發展遭遇新的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持續蔓延,雖然給中國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帶來了一定消極影響,但由於中國教育體系仍處於發展和完善階段,並且在全球化發展之下出國學習和生活的經歷仍然具有一定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所以中國學生對於國際化優質高等教育的需求並未發生根本性改變。出國留學仍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只是會在全球疫情蔓延期間有所延遲。
美國仍然是中國學生出國留學的第一大目的地國。但是《報告》中的一組數據值得注意:雖然近15年來赴美留學人員總數在增加,但其增長率自2009-2010學年以來持續下降的態勢並沒有明顯改變。結合當前疫情發展等因素,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人數將可能在2020-2021學年遭遇拐點。越來越多的學生將目光投向了留學環境及簽証政策更為友好、疫情控制更為有效的國家和地區。
IIE(美國國際教育協會)最新發布的《2020年門戶開放報告》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一趨勢。統計數據顯示,2019-2020學年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有近108萬,同比2018-2019學年下降1.8%,是2008年經濟危機后赴美留學人數的首次下降。
留學大眾化趨勢更為明顯
《報告》顯示,在目前的國際局勢下,中國學生的留學目的地國呈現更加多元化發展態勢。
根據2020年7月18日發布的《啟德教育新常態下的留學現狀報告》中的統計數據顯示,選擇赴日本、新加坡、新西蘭的留學生比例均出現小幅攀升。
與此同時,自費留學仍然是中國出國留學的最主要群體,留學大眾化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報告》指出,父母與親友的資助依然是中國大學本科畢業生最主要的留學費用來源,且該來源佔比從2013屆到2018屆一直呈現出穩步上升趨勢,由2013屆的89%上升至2018屆的94.2%。另一方面,依靠國外大學或國外機構資助留學的學生佔比則在逐年下降。在國際教育資源進一步開放、留學主要目的地國相對寬鬆友好的留學、就業及移民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國留學生有了更多元化的留學選擇,更多中國普通家庭的孩子有了出國深造的機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國外高校出現經費收緊甚至嚴重制約學校發展的情況,《報告》認為,這種情況客觀上也可能促使更多國外高校參與到吸引留學生的競爭中來,對於學生選擇出國留學來說或許會是窗口期,但全球頂尖高校的競爭壓力將會增加。《報告》建議,學生可以同時申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多所海外高校,並在申請海外高校的同時申請參與國內實習,積攢相關領域經驗,這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歐美國家高校中國學生申請率升高而產生的競爭風險。
“在地留學”成疫情期間替代選擇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曾經側重線下互聯的世界借助信息技術的發展轉型為以線上互聯為主的模式,不少學生的留學生活也轉為在線學習。
《報告》認為,礙於世界各國抗疫方式和抗疫決心不盡相同,疫情可能會更為深刻地影響到未來一段時期內學生選擇出國留學的意願與積極性,對國際教育和整個留學產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出國留學短期內雖受到一定阻礙,但與此同時,在中外合作辦學高校中學習的“在地留學”正在成為新的替代選擇。特別在疫情期間,中外合作辦學的實體機構以及具有良好合作關系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中方院校,成為本應在海外合作院校學習的中國學生開展線上和線下學習的重要載體。
《報告》認為,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中外合作辦學事業蓬勃發展,但東西部中外合作辦學分配不均、辦學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仍然存在。
與此同時,有關部門需深入研究中外合作辦學機制,有效促進國外合作高校更好地在中國發揮國際人才培養的作用。此外,加大對中外合作辦學的支持力度,在創新試驗區吸引更多世界著名高校建立分校。這不僅能夠減少疫情及主要留學生目的地國收緊留學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更重要的是,從長遠角度來看,也能夠促進中國教育教學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孫亞慧)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