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田間地頭忙 不負好春光

2021年03月05日08:34  來源:雲南日報
 

三月的雲嶺大地生機盎然,行走在田間地頭,一邊是搶抓農時春耕備耕、播種希望的圖景,一邊是碩果累累的熱鬧景象,人們臉上溢滿豐收的喜悅,村村寨寨忙得熱火朝天。

雙江:春耕備耕 播種希望

一年好景在於春,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邦丙鄉積極引導群眾抓住農時春耕春播,布朗山田間地頭到處呈現出一幅美麗春耕畫卷。

在南榔村連片的姬鬆茸大棚旁,菌農們正在為新一輪姬鬆茸種植進行備料、拌料等前期工作。南榔村小南直二組組長劉春明正在自家大棚裡忙碌,“去年姬鬆茸長勢好,今年我帶著鄉親們種了更多,希望有個好收成。”去年,劉春明家種了兩個姬鬆茸大棚,產量9.08噸,產值7.26萬元,今年他家又新種了一個棚。

南協村回曉組的甘蔗地裡,蔗農們正在熱火朝天地砍收甘蔗,載滿甘蔗的貨車往來穿梭。蔗農鮑玉澤和家人揮舞著鐮刀忙著砍收甘蔗,他告訴記者,家裡現有甘蔗面積84畝,今年計劃新植甘蔗15畝、翻種20畝。

在烤煙育苗點,技術人員鉚足干勁搶抓育苗環節,育苗場景如火如荼。今年,邦丙鄉計劃育苗415池,可滿足3320畝烤煙的大田移栽。全鄉育苗從2月25日開始,將分4批次完成播種育苗。

目前,邦丙鄉春耕備耕工作已全面鋪開,全鄉從協調春耕資金、配備技術力量、加強農資儲備、加大宣傳力度等方面開展工作,全力服務春耕農業生產。

永仁:草莓紅了 果農笑了

“各位村民注意啦!明天收貨,大果8元,中果4元。請大家自行分揀好,按要求裝在盆裡。”作為永仁縣蓮池宏鑫草莓種植營銷協會的負責人,袁宏東照例每天在微信群裡發送草莓的實時價格,便於合作社種植戶掌握收購行情。今年草莓的價格好,聽到微信播報,種植戶們的心裡甜絲絲的。

在草莓種植基地,一顆顆鮮艷飽滿的“黔梅一號”被村民輕輕摘下,整齊有序地擺放在大盆裡,蓋上保鮮膜,扎出透氣孔,再貼上每戶人家的專屬編號,打包工作便完成了。“往年種一畝,大概收入2萬元到3萬元。今年價格好,有望突破5萬元。”看著一輛輛駛出種植基地的貨車,袁宏東興奮地介紹,每天有超過3噸的草莓從田間送往曲靖、貴陽等地。

“去年12月底進入採摘期后,每天就忙著採摘裝盆,採摘期一過又要開始育苗,等到7月就得種植新苗,為來年的豐收做准備了,一年到頭都閑不下來。”袁宏東說,目前協會已整合土地100畝,其中92畝用於草莓種植,每畝平均產量達2噸。如果目前的價格能保持到3月底,預計今年的產值可達450萬元。

廣南:春耳豐收 群眾增收

在位於廣南縣董堡鄉董弄村的魁湖黑木耳基地,一排排菌棒整齊排列,一簇簇黑木耳肥厚光亮、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黑木耳,田間地頭一派豐收景象。

“我們年紀大了,外出打工不方便,在基地上班一天有90元工錢,做得多有提成,家裡還養著豬、雞、鴨,一個月下來能有三四千元收入。”正在基地裡採摘木耳的魁湖村村民韋永周說。

廣南銀豐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珠銀告訴記者,目前正是春耳的生產旺季,基地每天需要的務工人數為40至50人左右,方便了周邊群眾就近務工增收。去年,合作社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黑木耳70余畝,帶動周邊300余人務工增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9戶282人。

“鄉裡將繼續加大力度發展黑木耳產業,使之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長效產業。”董堡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姚傳倫說,董堡鄉將努力探索鄉村振興路徑,在穩定農戶收入方面持續發力,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記者 吳沛釗 李春林 呂瑾 殷潔 黃鵬 通訊員 趙舒瑜 楊春玲 劉婕 羅桂洪 查宇波)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