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寧洱:咖啡“長得俏”百姓收成好

2021年03月03日15:07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多年來,咖啡一直是雲南省寧洱縣山區群眾的一項支柱產業,前些年因自然災害和市場價格不穩等因素,沒能充分發揮效益。

問題如何解決?在過去一段時間裡,寧洱縣結合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相關措施,對咖啡種植基地實施“提質增效”和建立綠色生態咖啡園后,今年的採收季裡,咖啡樹挂滿了果實,迎來了新的春天。

在寧洱,因種植咖啡的基地大多處於濕熱地帶,時下雖是初春,但除了早晚偏寒,白天卻異常炎熱,村民們早出晚歸,搶抓節令採收。

在寧洱縣梅子鎮的一咖啡加工廠裡,收購、過稱、脫殼,流水式的加工生產井然有序。當地咖農介紹說,今年的咖啡果不但結得好,而且還賣上了好價格。

“今年的咖啡管理得好,雨水也好,加上‘提質增效’,結的鮮果比去年翻了一倍。價格上,去年是1塊5左右,今年到了2塊5左右,對老百姓來說,今年是最好的一個價格了。”梅子鎮民樂村監督委員會主任付啟師說。

據了解,“提質增效”是寧洱縣在脫貧攻堅時期為扶持產業發展壯大,對咖農投入一定的資金后,通過採取種植綠肥、安裝殺虫燈、放置粘虫板等綠色防控措施,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最終實現增產增收。

梅子鎮全鎮的咖啡種植面積共有5600余畝,經過提質增效,梅子片區的咖啡挂果相對往年較多,預計產量比去年增長30%以上。

同樣,在寧洱縣普義鄉的咖啡基地裡,咖農也是忙得不亦樂乎。曼芽村的咖啡種植基地大都山高坡陡,對於家裡缺少勞動力的農戶來說,採和收都要更辛苦,不過這一切勞累都被挂滿樹枝的紅果果所帶來的喜悅沖淡了,今年曼芽村的咖啡畝產高達800公斤,少的也有500公斤左右。

曼芽村村民陳會蓮說:“現在果子好,長得俏。果大飽滿。今年收價比去年高,今年的咖啡,我家的畝產應該達到1500元左右,好的能達2000元左右。”

果子豐產,便吸引了十多家加工廠前來“扎營”收購。據加工商張航介紹,這裡的咖啡豆主要銷往普洱兩家較大的咖啡公司,今年市場行情有所上漲,平均咖啡鮮果收購價是2.5-3.1元,咖啡豆出售價20-22元。機遇來了,經營商們也都希望在收購和銷售的環節上賺上一筆,目前雖還不能計算賺到的盈利,但有的商戶一月內收購支出就達數十萬。

自從寧洱縣30年前大規模發展咖啡產業之后,前后曾受過霜凍、干旱等自然災害和市場下跌等影響,幾乎接近絕收。隨著這幾年寧洱縣對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建立和完善管理機制,引導咖農科學管養等,歷經幾度風霜后,終於迎來了春天。

如今,這一棵棵咖啡樹正枝壯葉茂立於大山腰間,咖啡產業又逐漸發揮出了效益。2020年全縣咖啡產量高達8891噸,比2019年增9.9%,農業產值1.51億,比2019年增14.52%。

寧洱縣茶葉和特色生物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張勇介紹,接下來兩年,將繼續努力,力爭把寧洱縣建成全省生態有機咖啡種植先行區,咖啡精深加工優勢區,咖啡品牌創建示范區,咖啡物流倉儲中心,把寧洱縣建設成為全省綠色品牌產業示范基地,到2022年,使全縣咖啡產業產值接近十億元,使咖農咖啡種植畝產值突破4000元。

近年來,作為普洱市的咖啡主產區,寧洱抓住雲南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機遇,借助“思寧一體化發展”趨勢,立足寧洱縣咖啡產業特色優勢,以咖啡產業的規模化、綠色化、品牌化、專業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來引領全縣產業興旺發展,打造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產業示范。(楊媚、李淸、羅方園)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