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春天的“慢火車”:經104個貧困縣市 票價最低1元

2021年02月25日08:09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原標題:開往春天的“慢火車”:經104個貧困縣市 票價最低1元

  途經104個國家級貧困縣市 票價最低一元

  開往春天的“慢火車”

  “哐當哐當……嗚……”綠皮火車緩緩停下,車門被打開。

  鐵道旁等待已久的人群瞬間活躍了起來,有人扛著一蛇皮袋土豆,有人背著一籮筐花椒,一個個有條不紊地登上火車。車廂裡,還有不少特殊的“乘客”——活魚、活雞,甚至還有活羊、活豬。

  在近日熱播的脫貧攻堅大型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中,“慢火車”的身影備受廣大網友關注。“慢火車”通常指鐵路部門在出行不便的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遠山區、貧困地區,開行的票價低、站站停、速度慢的公益性旅客列車。這81對穿行在崇山峻嶺間的火車,既是老鄉們出門乘坐的“公交車”,又是助力脫貧攻堅的“便民車”“致富車”“連心車”。

  穿行大山51年 “小慢車”見証彝族老鄉越過越好

  歷時9個多小時,全程運行353公裡,停靠26站,最高票價25.5元,最低票價2元。

  這是5633/34次“小慢車”的全程運行情況。這對列車穿越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往返於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普雄站與攀枝花市之間,串聯起國家級貧困縣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也為連接大山內外的世界搭起了橋梁。

  “咯咯噠……”“哞……”“咩……”最后兩節行李車廂是整列火車最熱鬧的地方,也是村民們最熟悉的“家禽車廂”。和別的火車不一樣,多年來“小慢車”運行的“背景音樂”中,少不了的是各種活禽的鳴叫聲。

  “過彝族年的時候,家禽家畜更多,就像動物園一樣。”從剛開始來的不習慣,到現在產生親切感,火車司機陳偉已經在5633/34次“小慢車”上度過了八個年頭。除了能聽到充滿生活氣息的聲音,他還能看到隨四季更替的五彩斑斕色——春季,紅彤彤的櫻桃是彝族老鄉捧在手裡的“明星產品”﹔初夏,是蕨菜、青崗藤、蒲公英收獲的季節,車內藥香悠悠﹔8月,紅皮馬鈴薯帶著泥土芬芳﹔10月,深紅色的大涼山蘋果令人沉醉……

  陳偉告訴記者,每周一三五是當地的趕集日,不少鐵路沿線的居民都會搭上“小慢車”,去臨近的集市採購商品,販賣土特產。幾元的車費,兩三個小時的車程,在喜德、冕寧等地下車,把農產品賣給當地商販,再乘坐當天的列車返回——這是不少村民的生活。有時在火車上看到心儀的商品,也會直接在車上做起買賣。

  逢站就停的“慢火車”,成了山區人民趕集的“公交車”,也讓孩子們的求學之路不再遙遠。“坐火車比坐汽車便宜多了,節省下來的錢能讓孩子們多買一支筆、一本書,也離夢想更近一步。”更讓陳偉高興的是,曾經很多孩子住在山上,兩三公裡的直線距離,走山路的話要花上一整個早上,而近年來的易地扶貧搬遷,幫助不少家庭從山上搬到了山腳下,孩子們趕火車更方便了,再也不用長期寄宿在學校裡。

  在搭乘“小慢車”的乘客中,九成是彝族老鄉。為了讓他們的出行更便捷,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增加了車廂內的彝族文化元素,列車廣播用雙語播報,並為途經彝族聚居地的列車專門安排一名彝族列車員。駕駛火車8年多來,陳偉見証了彝族老鄉們的變化:“老鄉們現在變‘潮’了,年輕人衣著鮮亮,車廂裡大家都用手機發微信、刷微博、刷抖音。”

  從1970年至今,無數人搭乘“小慢車”去讀書、趕集、打工、嫁娶……半個世紀,“小慢車”成了彝族老鄉們心中的鄉愁印記,成了他們改變命運的“夢想車”、美好生活的“致富車”、開進心窩的“連心車”。

  81對“慢火車”途經104個國家級貧困縣市 票價多年不變

  像5633/34次這樣的“慢火車”,全國共有81對。作為助力精准扶貧、完善區域交通方式、服務百姓出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慢火車”在崇山峻嶺間已經穿梭了幾十年。

  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這81對公益扶貧旅客列車,包括“庄戶列車”“趕集列車”“鄉情慢車”等,每年運送沿線趕集務工求學的群眾達2200余萬人次。這些“慢火車”的開行范圍覆蓋全國21個省區市,經停530個車站,途經吉林延邊、內蒙古東部、湘西地區、雲貴地區、涼山地區、南疆地區等35個少數民族地區,其中國家級貧困縣市達104個。

  不漲價,是“慢火車”的一大特點。從淄博站至泰山站的7053次旅客列車,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目前票價最低的列車。以前7053次列車每天早晨6點52分從淄博站發車,終到泰山站的時間為中午12點41分﹔如今升級更新為電力機車和空調車廂后,往返旅行時間也壓縮了。開行40多年來,列車一直在升級,但始終沒漲過票價,最便宜的票隻需要一塊錢,運行成本遠遠超出了客票收入。有人曾算過一筆經濟賬,不算人工成本,光直接成本每年就會虧損400多萬元。

  “公益扶貧旅客列車多經偏遠貧困地區,旅客出行需求雖不旺盛卻是剛需,平均客座率不到40%,普遍運營虧損。”國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在這種情況下,鐵路部門克服種種困難,始終堅持根據需要開行公益列車,長期執行1995年的普速旅客列車運價標准,票價幾十年不變。

  開行“慢火車”似乎並不符合市場規律,但從不變的票價中可以看出,“慢火車”的開行絕不單是“經濟賬”,而是飽含溫情的“民生牌”。崇山峻嶺間,一節節綠皮車行駛在萬裡鐵道線上,大山深處的百姓或乘車販賣土特產品,或乘車就醫求學、走親訪友,一趟趟的公益“慢火車”加速著山區與城市之間的聯系,為沿線鄉鎮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你送產品來,我輸技術去”,城市與山區你來我往輸送的產品與產業技術,滿足城市龐大農產品需求的同時,新興科技也助推著山區產業鏈的轉型與升級。

  慢車不慢 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我經常坐‘慢火車’去賣土雞土鴨。一般中午12點20分在金剛沱站上車,隻要13分鐘就能到旁邊白沙鎮,比坐汽車要快二十多分鐘,而且一張票才兩塊錢。賣完雞鴨,下午3點18分再坐這趟車回家還早早的,節約出的時間還可以干很多農活。”

  記者一提起從重慶開往四川內江的5612次“慢火車”,家住重慶市江津區油溪鎮金剛社區的張澤亮就滔滔不絕。他原本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005年在外打工時騎自行車被貨車撞傷,從此喪失了從事重體力勞動的能力。家中妻子肢體三級殘疾,且患肺氣腫,家庭因失去穩定收入來源而致貧。通過駐村干部幫扶,張澤亮家裡喂養了兩百隻土雞土鴨,還種了不少花椒,而這些扶貧產品絕大部分都是通過5612次列車銷售出去的。“去年年收入有四萬多,多虧了火車的‘牽線搭橋’。”

  火車是大山裡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橋梁,循著鐵道,他們就能找到通向幸福的路。和張澤亮一樣,依托“慢火車”富起來的,還有雲南省祿豐市妥安鄉的彝族婦女李光仙。

  早春的10時02分,7466次“慢火車”停靠在甸心站,翹首以盼的李光仙帶著家中的親戚、村裡的姐妹坐上這趟車,他們的目的地是兩個小時后的終點站——元謀西站。四年前,她坐著火車發現了這條勞動致富路,前往冬無苦寒的元謀縣蔬菜基地成為了一名“菜客”。“以前,家家戶戶種地,吃不完的就背上背簍坐著火車到縣城售賣,這幾年,我們更喜歡坐著火車去蔬菜基地打工,生活也越來越好了。”四年來,在火車提供的便利出行條件和“李光仙們”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彝族老鄉坐著火車走進蔬菜基地,彝鄉貧困面貌也在悄然改變。

  “乘著慢火車去旅游”,是不少旅行社推出的熱門項目。送出了山貨,拉來了游客,慢慢悠悠的“網紅”火車,如今正在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

  山西省呂梁市興縣地處偏僻,而這裡運行著一列“網紅火車”——“蔡家崖號”。三年前,“蔡家崖號”旅客列車開進興縣這片紅色熱土,結束了沿線呂梁山集中連片貧困縣不通旅客列車的歷史。

  興縣圪垯上鄉干部李龍向記者介紹,“蔡家崖號”如今已經成了當地群眾的“致富車”“民生車”,幫助不少困難群眾過上了好日子。據了解,開通的第一年,就為興縣運送游客121.49萬人,旅游收入10.13億元人民幣。“第一次坐上這趟列車,我就能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力。老區人民通過火車走上富裕的生活,山外的游客通過火車走進呂梁山緬懷先烈,‘蔡家崖號’的紅色血脈生生不息。”李龍說。

  因地制宜 按需施策 從“繡花功夫”讀懂“一個也不能少”

  “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裡左右……其中鐵路20萬公裡左右”,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對構建現代化高質量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作出規劃。

  一個個數據,見証著中國高鐵的飛速發展:到2020年末,全國鐵路營業裡程達到14.63萬公裡,比“十二五”末的12.10萬公裡增長20.9%。其中,高鐵營業裡程達到3.79萬公裡,比“十二五”末的1.98萬公裡翻了近一番。

  在高鐵網“八縱八橫”不斷加密成型,“兩小時經濟圈”“半小時生活圈”走進百姓生活的時代,“慢火車”是不是該“下崗”了?

  當然不是。快,可快出新時代的中國速度﹔慢,則慢出暖民心的人情味道。持續開行的81對公益“慢火車”,踐行的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的庄嚴承諾。

  在高鐵時代,黨中央從未忘記貧困山區群眾的出行需求。

  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14個集中連片特困等老少邊貧地區累計完成鐵路基建投資3.3萬億元,佔鐵路基建投資總額的78%。“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立下軍令狀、責任書,全國累計選派300多萬縣級以上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干部參加駐村幫扶,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分類施策要求,把精准扶貧舉措落到實處。“四好農村路”延伸至祖國的山川角落,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帶去了人氣、財氣,黨在基層凝聚了民心。

  “慢火車”也在不斷升級換代。不少班次延長了區段,列車服務緊扣短途旅客實際需求,增加了空調,更加注重服務細節。此外,貧困地區幫扶企業生產的農特產品也開始走進車廂,擴大宣傳面,拓寬銷售渠道,助力老百姓致富增收。

  在大涼山,它是與外界聯系的紐帶﹔在秦嶺山區,它是上學的校車﹔在東北百裡無人的林區,它是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哐當哐當……”81對“慢火車”,正滿載著民生溫度和人民情懷穿山越嶺,奏響鄉村振興的美妙樂章。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