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考古發掘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卓爾庫特古城

漢代西域都護府遺址群面貌初現

2021年02月25日08:3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漢代西域都護府遺址群面貌初現

新疆輪台縣奎玉克協海爾古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俯瞰發掘前的卓爾庫特古城。新華社發

沉睡在新疆的漢西域都護府到底在哪裡?

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李文瑛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目前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輪台縣的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卓爾庫特古城通過3年的科學發掘,有了新進展,這無疑為探尋西域都護府遺址提供了更多線索。”

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治所烏壘城。西域都護府管轄包括現在昆侖山北麓、天山南麓、天山北麓、東疆地區、帕米爾及其以西地區。它是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行使國家權力的最高機構,西域都護是治理西域的最高軍政長官。它的設立,標志著新疆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對西域地區的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進步發揮了主導作用,對於維護國家統一、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形成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文漢字成為官方文字開始在新疆通行,國家制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中原內地先進的科技和農業生產技術從此源源不斷輸送到新疆,極大豐富和提升了古代新疆地區的文化和精神內涵,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

苦尋西域都護府

清朝道光以來,徐鬆、王先謙、李光廷、丁謙等均依據《漢書·西域傳》的記載對西域都護府所在進行了考証,尤其是徐鬆通過對新疆境內古遺址的訪古踏查,推測西域都護府址應在今天的輪台縣境內。

20世紀中葉以來,中外歷史學家岑仲勉、賀昌群、張維華、長澤和俊、余太山等對西域歷史地理進行了較多研究。1928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曾在輪台東部小野雲溝村發現了漢代古城遺址兩處,發現了儲糧用陶罐兩個,認為可能是西漢時期西域都護府遺物。之后,黃文弼又在今新疆新和縣玉奇喀特古城發掘一枚用篆書鐫刻有“李崇之印”四字的銅質印章,有學者根據古代“印隨官行”的常識,以及西漢最后一任西域都護李崇的相關史料推斷,玉奇喀特古城很可能是西域都護府府治所在地。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加大了對西域都護府遺址的考察力度,對輪台境內的阿克熱克、卓爾庫特、烏裡旁、奎玉克協海爾、阿孜干、恰克、阿克墩等古城做了重點調查。90年代,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雖在進一步考古調查的基礎上,重點對輪台境內烏裡旁、阿克熱克、阿孜干、恰克、阿克墩等古城進行了鑽探,對烏裡旁古城進行試掘並取得了一定的收獲,卻一直未能明確西域都護府府治遺址的位置。

2018年,來自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綜合考古部的專家學者,多次對巴州和阿克蘇地區相關古遺址進行多學科的考察研究。眾多專家趨向認同西域都護府遺址群這一整體概念,主張其遺存除城址外,還包括西域都護府配套的相關烽燧、戍堡、驛站等軍政建置遺址以及絲綢之路線路歷史遺存。

考古發掘獲得大量新收獲

自2018年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聯合申報的“西域都護府——兩漢西域軍政體系建置考古”研究課題獲得國家文物局批准並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

課題組選定輪台縣東南的卓爾庫特古城,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陳凌教授帶領團隊負責發掘,奎玉克協海爾古城,由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黨志豪帶隊負責發掘。

經過3年艱苦發掘,兩處古城已初步揭露出城址的核心遺跡,明確了兩處城址的構筑方式、使用年代等問題。

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位於輪台縣東南約20公裡的荒漠中。古城平面呈不規則圓形,面積約6萬平方米,城中部有一高台,顯然是城中的核心建筑。發掘表明,高台現存的形制保持了原有的形狀,為一圓角方形的台體,中部有一圓形空間,可能為公共活動區域,南側有通道與該空間相連。高台的形成經歷了延續修筑、反復使用的過程,已暴露的遺跡根據層位關系大致可分為四個時期,不同時期的建筑使用材料不同、構筑方式不同、結構布局不同、功能性質不同。

黨志豪介紹,3年來,他們明確了奎玉克協海爾古城遺址、高台構筑方式與基本結構。最主要的是明晰了古城的發展脈絡:公元前770至前550年的春秋早中期,該區域就已經出現了有低矮城牆環繞的聚落遺址。公元前550至前400年的春秋中晚期,高大的主體城牆開始修筑。公元前400至前150年的春秋晚期到西漢初期,是城址的主要使用時期。公元前150年后,城址走向衰敗,直至廢棄。

黨志豪說:“它是目前新疆經科學考古發掘年代最早的城址,這為研究塔裡木盆地史前文明由聚落向城邦演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卓爾庫特古城位於輪台縣城東南約24公裡,處於克孜勒河沖積荒漠地帶。古城分為外城、內城及高台城址,總面積約38萬平方米。外城、內城平面呈不規則長圓形,牆殘高0.5米至1米。高台位於內城東部,平面近方形。在塔裡木盆地北沿諸多古代城址中,卓爾庫特古城先前最不引人注意,鮮有學者提及。

陳凌介紹,他們3年來主要對高台實施了發掘。清理出房址、灰坑、井穴、高台城門等,明確了此高台為平面近似長方形的城址建筑,外筑大圍牆,與內、外城共同構成三重結構。高台城址建筑經過戰國至西漢、東漢、魏晉時期三次大的修筑、改建,主體年代在兩漢時期。出土遺物多為陶器、銅器、石器、骨器制品。高台城址東北位置房址中發現榫卯結構紅漆大柱。出土遺物,既有明顯的中原地區的因素,也有西亞、中亞、南亞的影響,魏晉時期遺物與龜茲地區關系密切。發掘表明,卓爾庫特古城規模宏大,等級較高,是塔裡木盆地北沿漢—魏晉時期一處高等級的大型中心城市。

史書記載與現實情況吻合

史書記載,西域都護府歷任18位都護。西域都護府也從最初西漢時期的烏壘城,搬入西漢后期到東漢時期的它乾城。赫赫有名的班超、班勇都曾擔任過西域都護,並在它乾城居住過。

卓爾庫特古城和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在1989年和2009年全國第二次、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均被認定為漢代古城。

參與1998年考察的現任新疆博物館館長於志勇介紹,當時他們以輪台縣為中心,對眾多的古城遺址、戍堡和烽燧等進行了全面調查。因當時只是調查,沒有進行考古發掘,所以無法確認哪座遺址就是西域都護府。

2012年,陳凌帶領的考古團隊再次來到輪台縣和新和縣,開始尋找西域都護府。他們認真查看了黃文弼等前輩的考古調查資料,把目光放在了對歷史文獻的推論上。

《漢書》卷九十六下《西域傳下》載:“烏壘,戶百一十,口千二百,勝兵三百人。城都尉、譯長各一人。與都護同治。其南三百三十裡至渠犁。”

根據《漢書》上所記各城市間的相對距離推算,烏壘城可能位於今天輪台縣附近。這恰恰與奎玉克協海爾古城、卓爾庫特古城位置相當,具體烏壘城到底是哪座古城呢?隻有等待更翔實的考古發現才能最終証明。(王瑟)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