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公益路上的“輪椅女孩”

2021年02月19日08: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行走在公益路上的“輪椅女孩”

  李欣霏不希望自己的故事渲染著悲苦的底色,她希望自己成為溫暖他人生命的一束光。

  事實上,她比很多人能夠想象的走得更遠。

  小時候的李欣霏活潑可愛,酷愛舞蹈。5歲那年因跳舞摔倒,脊椎錯位導致高位截癱,從此,她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踩著舞步蹦蹦跳跳的小姑娘變成了不得不依靠輪椅行動的女孩。

  這場意外,打破了原本三口幸福之家的美好與寧靜。李欣霏一度感到無奈、彷徨、恐懼,甚至有些自暴自棄。堅強的父母選擇接受現實,他們在欣霏面前,從沒有表現出悲觀失望的情緒,父母的堅強和樂觀影響著她。父母帶著她到北京等地四處求醫,3年漫長而又艱辛的求醫路,沒有治好她的病,卻醫好了她的心。

  她變得愈發開朗,成了病友們的開心果。從醫院回家后,她毫不猶豫地選擇上學,因為她知道夢想就在前方,需要自己加倍努力。

  “記得上學的第一天,我穿著新衣服,抱著心愛的書包,媽媽推著我來到了學校。一路上看到路人投過來贊賞的目光,別提有多興奮了。”李欣霏回憶。

  校長的一句“我們不會讓一個懷揣夢想的孩子失學”深深地印刻在她的心裡,這句話也成為她不斷前進的動力。從那天起,李欣霏開始了艱難而快樂的求學之路。

  她的身體狀況畢竟與常人不太一樣,抵抗能力差,最怕感冒之類的病,那樣會引發神經痛等並發症。疼痛的時候,她盡量堅持不吃藥,因為她知道身體會產生耐藥性。

  她時常帶病堅持上課,高考前一個月,她連續感冒3次,為了心中的夢想,她咬牙堅持了下來。有時因治病耽誤了學業,老師們也會給她單獨補課。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之時,同學們都會伸出援助之手。

  “我覺得自己的遭遇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是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而已,適應就好了。也沒什麼可抱怨的,最重要的是要學會自強自立。”李欣霏說,“生活雖然充滿艱辛坎坷,我卻感覺自己是幸運的,也是幸福快樂的,因為有國家政策的保障,有社會的關愛,有無私奉獻的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有愛我的爸爸媽媽的呵護”。

  “能在我喜歡的城市上大學,學習自己喜歡的心理學專業,是我夢寐以求的。”李欣霏談到報考魯東大學的初衷時說,“我接觸到許多與自己狀況相似的人,有些人不是被身體打垮了,而是被心理打敗了,一時間走不出來,不能正確面對人生。我認識到心理輔導的重要性,所以選擇了學習心理學專業,以便用學到的知識更好地為他們服務,讓他們從心理上強大起來,重新回到社會中,成為有用的人” 。

  魯東大學得知李欣霏的情況后做了精心的安排,在生活、學習等方面為她提供盡可能的幫助。在教學樓、宿舍公寓等處修繕無障礙通道,為她准備獨立的宿舍,讓她和陪讀的媽媽住在一起。入學后,學院為她申請了助學金,幫助她解除后顧之憂,讓她安心學習。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大學期間,李欣霏邊學習心理學邊做公益,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實踐自己學到的心理學知識,用實際行動傳遞愛心,回報社會。

  她參加學校心理健康協會,並擔任學習部部長,帶領同學們到煙台市特殊學校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讓同學們深入了解特殊兒童和公益事業,並用她自己的經歷告訴那裡的孩子們要自強自立,好好學習,做對社會有用的人。

  大一時,李欣霏到北京新起點公益基金會,擔任脊髓損傷生活重建訓練營的志願者老師,幫助全國各地的幾十名傷友實現生活自理,開展心理輔導,幫助他們樹立生活信心。

  “他們和我一樣,對他們的難處,我感同身受。我就是想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幫助他們學會自理,激勵他們找回自己的人生價值。”李欣霏說。

  大二期間,她利用周末、節假日的時間,帶領一支由殘障群體組成的團隊,跑了北京城區的60多個公共衛生間,實地考察、測量,推動北京路邊公共衛生間的無障礙改造。

  “其實,各地的公共衛生間都設有殘障人員廁位,但是大部分設計不是很科學。有的斜坡很陡﹔有的通道比較窄,輪椅不容易進去﹔有的空間不夠大,輪椅轉動不方便﹔有的扶手設計不合理……” 李欣霏介紹。

  她翻閱了大量國內外的參考資料,尋找各類需要使用無障礙衛生間的人士去體驗、反饋,提出最優改造方案,並為中國公共衛生間無障礙設計標准提供參考。

  上學期間做公益活動,合理分配時間很重要。時間對李欣霏來說總是那麼寶貴,她總覺著時間不夠用,總覺著有許多事情要去做,除了學習,休息日、節假日她一直在為公益活動忙碌著。

  2020年元旦放假期間,李欣霏去北京做關於公共衛生間無障礙改造工作的年度匯報。由於一直在准備期末考試,匯報用的PPT沒有時間做完。匯報前一天下午4點考完一門課程,她以最快的速度趕往煙台機場,候機和飛行途中打開電腦繼續做。

  “由於飛機晚點,到北京機場已經是深夜1點多,我竟然是在飛機上跨年,真的好興奮啊。”李欣霏回憶。下了飛機,她又打開電腦,重新檢查修改要匯報的內容。早上6點,她坐上最早的一班地鐵去匯報。到了晚上,她拿出課本復習功課,第二天急匆匆趕回學校,參加另一門課程的考試。

  “后來,北京開始了為期兩年的無障礙專項改造,看到自己能為無障礙事業做點事情,為2022年北京冬殘奧會無障礙建設及城市文明建設作出的努力,感到很欣慰。”李欣霏說。

  助人自助,這是李欣霏經常挂在嘴邊的話,幫助別人的過程也是提升自己的過程,鼓勵別人的同時也激勵了自己。在志願服務中,她一次又一次感受到強烈的自我存在,從中收獲特有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居家期間,李欣霏也沒間斷做志願服務。除了接受學校線上課程的學習,她參加了“瓷娃娃”公益基金會的“一對一”幫扶計劃志願活動,當起了孩子們的語文老師,線上進行一對一上課、輔導。她時常會用自己的經歷去輔導他們,幫助他們樹立熱愛生活的信心,鼓起面對挫折困難的勇氣,幫助他們學會學習,不斷積蓄自我成長的能力。

  “面對社會和無數人的無私關愛,當我有能力回報一點點時,我就會義無反顧地去做,隻有溫暖了別人,自己的世界才會更精彩!”在李欣霏看來,命運依然掌握在自己手中,隻要正確面對,自強自立,懂得感恩,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夢想就一定會實現。

  “在某些時候,賦能比救助更有意義。”隨著公益路越走越遠,李欣霏對公益活動有了更深的認識,“對於那些與我有同樣經歷的人來說,救助只是解決一時之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幫助他們掌握生活生存技能、為他們賦能才是長久之計”。

  “我想利用寒假這個空閑期,好好學習,准備考研。”談及今后的人生規劃,李欣霏說,“公益已經深深扎根在我的生命中,我願用我的青春推動小小的變化,見証小小的成功。將來,我也許會從事教育、研究工作,或許從事心理輔導方面的工作,但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從事什麼工作,我都會用自己學到的知識服務社會,一定將公益活動進行到底,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邢婷  李青 劉艷莉)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