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文旅消費提質升級擦亮三大城市名片

2021年02月05日08:34  來源:昆明日報
 
原標題:昆明 文旅消費提質升級 擦亮三大城市名片

  游客在雲南民族村體驗民族風情。記者黃曉鬆攝

  游客滇池喂鷗。  記者楊艷輝攝

  昆明環滇池高原自行車邀請賽的選手從盛開冬櫻花的紅塔西路上通過。記者趙偉攝

  2020年,翠湖·講武堂景區成功創建為4A級國家旅游景區。記者周密攝

  2月2日,雲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穩增長22條措施新聞發布會,宣布今年將出台《雲南省支持旅游文化業轉型升級 加快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鼓勵群眾擴大文旅消費,為提振雲南文旅消費推出若干舉措。

  2020年12月28日,昆明市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這是昆明自2017年獲得“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以來,再次入圍國家級榜單。

  作為聞名中外的“全球避暑名城”、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昆明文旅消費工作的示范效果如何體現?有哪些經驗值得推廣?在現有文旅業態上,昆明怎樣以創新激發更多消費?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激勵政策持續接力

  構建文旅消費良好環境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影響。旅游業是一個高度依賴人群聚集的行業,相比其他行業受到的影響更大。”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疫情給旅游業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是嚴重的,2020年1月至6月,昆明接待游客總量4488.89萬人次,同比下降47.57%﹔實現旅游總收入623.94億元,同比下降51.10%。

  困難很大,怎樣克服?2020年,雲南省出台了關於景點免門票補助、國家A級旅游景區創建補助等政策。昆明市先后制定下發《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恢復開放工作指南》《關於A級旅游景區復工復業的通知》《昆明市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復工復業工作指南》《昆明市旅行社及在線旅游企業有序恢復經營疫情防控措施指南》《關於轉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文博單位恢復開放和復工指導意見的通知》等文件,指導各地科學開展文化旅游相關領域復工復業工作。

  2020年五一小長假前夕,昆明市委、市政府拿出1億元,向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的餐飲、旅游、體育等發放消費券。其中,首次發放4500萬元旅游消費券,每張面額100元,使用期限為2020年5月1日至31日,除了能在全市所有收費的A級景區、星級飯店,以及昆明融創樂園、七彩雲南·古滇名城旅游康養度假區、花之城等消費外,市民持券還能泡溫泉、吃自助餐、買文創產品等。

  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5月,昆明市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到81.95億元,增長0.9%,成功實現扭負為正。旅游消費券更是通過“政府為居民消費買單”的方式,發揮旅游業“一業興百業旺”的消費帶動作用,有力助推了全市文旅業復蘇,廣受市民和本土文旅企業好評。

  同時,昆明市2020年積極貫徹落實《雲南省支持文旅產業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加快轉型發展若干措施》文件精神,配套出台一系列促進服務消費的惠民政策:對通過“一部手機游雲南”平台租(包)車的自駕游客,由省級聯合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以電子油票方式,按每車每天不超過100元的標准予以補助﹔對在“一部手機游雲南”平台上銷售文旅新產品且月銷售額在30萬元以上的文旅企業,按月進行銷售額排名,對前30名予以獎補,第1至第10名文旅企業各獎勵30萬元,第11至第20名文旅企業各獎勵20萬元,第21至第30名文旅企業各獎勵10萬元。

  此外,昆明市發布《關於下達2020年昆明市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工作補助經費的通知》《昆明市促進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意見》等,為廣大文旅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消費手段、消費空間和消費環境,繼續激勵和促進全市文旅消費發展。

  供給側發力推進

  營造多元文旅消費新場景

  從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的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2020年1月至6月,昆明接待的游客中,來自省外的游客共計700.25萬人次,他們主要來自四川省、貴州省、廣東省。

  2020年7月,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舉辦“清涼一夏暢游昆明”自駕游推廣活動,歷時9天,分別前往川、渝、黔3省(市)的攀枝花、成都、重慶、貴陽等地開展“精准對標”旅游推介活動,共有700余家旅游商、14家意向性簽約企業參與,覆蓋人群超過2000萬人,為5地共同打造大西南旅游經濟圈和精品避暑旅游線路產品帶來良好契機。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自駕游成為滿足民眾出游需求的重要方式,現在人們更注重健康和安全的旅游,而昆明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國內較為成熟的自駕游目的地,也培育了一批針對自駕游客的休閑度假游產品。”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20年“親近自然·靜心養性”雲南文化旅游線路產品大賽的80條獲獎線路中,由昆明市旅行社設計的線路達到36條,其中包括多條自駕游線路產品。此次昆明自駕游宣傳推介會,為昆明文旅消費供給側構建了新場景、新載體。

  為了延伸消費新時段,昆明市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增設夜間餐飲購物場所,調整公交、地鐵運營時間以及公交線路。

  如今,昆明已經形成一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如夜游景區、夜間演出、24小時城市書房、夜間商業街等業態,形成了有吃頭、有玩頭、有看頭、有文化、有消費的夜間經濟發展格局。在2020中國夜間經濟論壇上,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了“2020中國夜間經濟二十強城市”,昆明位列第10名。

  光與影的交織,戲劇與實景的交融,深厚文化底蘊與時尚潮流元素的碰撞……鹽隆祠的《錢南園》、馬家大院的《雷雨》、蓮花池劇場的《我和我的西南聯大》等精彩庭院劇目,點亮了春城的夜晚。據統計,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通過舉辦晚會、夜間演出等方式,為夜間經濟導入群眾流量8萬余人次,拉動消費者直接支出超過100萬元。

  此外,昆明市還以法定節假日、黃金周和重大節慶活動為契機,舉辦特色主題活動,打造“文化消費季”,以豐富的產品供給和優質服務讓消費者的消費過程更加舒心、安心、便利。

  為助力經濟復蘇,拉動文旅消費,昆明市還依托“一部手機游雲南”平台,大力舉辦數字文化和旅游消費體驗活動,利用AR、VR、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推出“雲展覽”“一部手機雲品薈”等系列活動,促進文化和旅游雙重體驗釋放消費活力。

  提升服務水平

  文旅消費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昆明如何煥發出文旅消費的新活力?答案是讓文旅消費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2019年,昆明市各類公共文化、商業區、交通樞紐、旅游景區、醫院、政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區域免費WiFi項目通過驗收,面向廣大市民投入運營。目前,昆明市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全面覆蓋4G網絡,部分場所正在推進5G網絡試點建設。

  為了提升老百姓文旅消費的便捷度,昆明市充分利用銀行卡支付、移動支付、刷臉支付等方式,深化打造“互聯網+旅游”供應鏈試點示范區。目前,市內主要演出、文化娛樂、景區景點支持互聯網售票、二維碼驗票。游客可以通過“一部手機游雲南”,對石林風景區、世博園景區兩家5A級旅游景區進行預約購票,全市4A級以上景區預約制全面推廣。

  同時,全市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的消費設施配套也日漸完善。如今,昆明市博物館擁有紀念幣售賣機、自動咖啡售賣機、明信片售賣機、文創商店等,雲南陸軍講武堂歷史博物館則擁有書吧、文創商店、文創雪糕店、紀念幣自動售賣機、明信片自動售賣機、自助飲用水售賣機等。

  縱觀全市眾多文藝演出場所,不僅依托周邊的文旅商業綜合體,餐飲、購物等消費設施齊全,還通過提升觀劇體驗環境、引進優秀劇目等方式,吸引大眾進行文旅消費。其中,昆明劇院打造了“小劇場”,讓劇院不隻進行單一的話劇演出,還有文藝沙龍、劇本朗讀會、時尚演出、演后談等豐富活動,為觀眾帶來了更加高雅別致的藝術享受與體驗。此外,2020年12月14日,“中國木偶藝術劇院雲南分院”在昆明的另一家市屬演出劇院——春城劇院挂牌,此次合作意味著昆明市民今后能在家門口觀看到全國最高水准的木偶藝術作品和少兒經典劇目。

  如今,越來越多的高品質演出登上了昆明的舞台。從愛爾蘭的“大河之舞”,到春城觀眾喜愛的芭蕾舞劇《天鵝湖》和新年音樂會,以及金星的《海上探戈》《狗魅》,上海昆劇院的《臨川四夢》,中央芭蕾舞團的《紅色娘子軍》,上海芭蕾舞團的《白毛女》《天鵝湖》《梁祝》,陳佩斯、楊立新領銜的話劇《戲台》等,2004年至今,昆明劇院已經上演近1600台國內外的精彩劇目。

  值得一提的是,在昆明市創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工作推動下,全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不斷完善,截至2019年底,昆明市已經基本建成了涵蓋市、縣、鄉、村四級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共有公共圖書館15個、文化館16個、鄉鎮(街道)文化站139個,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鄉鎮(街道)文化站覆蓋率達100%,昆明市通過網上惠民平台,累計為試點企業(商戶)引導流量100萬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昆明本地市場的消費便捷度。同時,以“春城文化節”為代表的文化惠民工程讓更多優秀文化活動走進市民生活,同時也為老百姓進一步進行文旅消費提供了條件和基礎。

  打造特色品牌

  文旅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正行駛在深度融合的快速道上,成為消費的強勁動力。

  近年來,昆明市依托豐富的文化資源,大力培育紅色旅游、文物旅游、體育旅游、夜間旅游、康養旅游以及體育旅游等文旅新業態。在此基礎上,昆明還先后開發了七彩雲南·古滇名城、融創文旅城等新產品和新項目,探索數字文化和旅游消費融合,開發了以871西區·智慧樂園為代表的一批數字化旅游體驗項目。

  “山茶那個花來嘛山茶花,十呀個姐妹採山茶……”2020年國慶期間,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位於昆明老街的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中心上演了多場“我們的節日·國慶、中秋”文化惠民演出,受到市民和游客熱捧。作為昆明首次盤活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中心,以及文旅公共服務融合的實踐和創新試點,該中心在原有服務功能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服務擴容增值和升級迭代,增設了游客驛站、文創空間、悅讀小屋和文化茶吧4個不同主題空間,為游客和市民提供服務。這裡不僅有雲南傳統文化特色的表演,還能通過“VR全景看雲南”板塊體驗在石林上空翱翔、感受滇派風箏的精湛工藝、領略講武堂文創產品的新奇。

  在推進文旅融合促進消費的過程中,昆明建設了以翠湖博物館群落、尋甸縣鳳龍灣旅游小鎮孔雀書屋、雲南陸軍講武堂紀念館為代表的文化旅游服務新地標,開發了“春城文化節”“紅色革命旅游線路”等一大批文化節慶活動和文化旅游品牌,獲得市民和游客的廣泛贊譽。2020年國慶期間,以雲南陸軍講武堂紀念館和講武堂文創雪糕為代表的文化設施和文創產品受到市民和游客的追捧。國慶期間,昆明共舉辦各類文化活動249個,助推全市游客接待量逆勢上揚,同比增長1.37%,旅游收入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95.36%。

  當前,昆明市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昆明是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西亞、南歐和非洲五大區域開放的前沿通道,中國將於2021年在昆明舉辦COP15,這些有利因素將成為昆明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的又一亮點和機遇。

  下一步,昆明市將以入圍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為契機,加強對文化和旅游消費工作的組織領導,認真落實工作方案,因地制宜、改革創新、特色發展,積極培育壯大文化和旅游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全面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費質量和水平,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雲南省加快文旅融合發展和推動文旅消費升級、昆明高質量推進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王姍報道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