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年味濃
寫春聯、穿新衣、發工資......春節臨近,雲南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採訪團的記者們剛來到雲南文山州硯山縣維摩彝族鄉長嶺街村委會白沙坡村,便感受到了濃濃年味和繡娘們“指尖上的魅力”。
寫春聯
白沙坡村生活著一群心靈手巧的彝族女子,她們依靠一根繡花針、一匹繡布,把貧困送走,將美好繡進生活裡。
雲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陸芬(右二)
“車間建在家門口,務工不用往外走,掙錢顧家兩不誤,幸福生活人人有!”記者走進白沙坡紙藝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展板上的這幾個大字異常醒目,在村子裡的扶貧車間裡,一群群彝家妹子,圍坐在案桌上,忙著刺繡、寫著春聯。
精美彝繡
據了解,該合作社是由雲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陸芬所創建,從成立刺繡協會到如今的知名刺繡企業,王陸芬在傳承弘揚刺繡文化的同時,還將技藝傳授給建檔立卡貧困戶。
繡娘李香
繡娘李香說:“我才來這裡學刺繡,雖然技術還不嫻熟,但每月也能給家裡增收兩三千元,今天領了春聯,等過幾天領了工資我就要去街上買上好肉好酒,准備好好過大年啦!”
繡娘李孝敏
在記者與繡娘李香談論刺繡技藝的時候,旁邊的刺繡高手,白沙坡曾經的貧困戶李孝敏邊刺繡邊接過了李香的話茬說道:“我從2014年就到這裡刺繡了,我技術比較嫻熟,大多數的女工我都能繡,我每天靠著刺繡,能賺200元左右,除此之外,我自家還養了豬、牛、雞和種了一些玉米,一年下來收入還不錯,早在去年脫了貧。”
合作社新產品——彝繡小白鞋
據王陸芬介紹,白沙坡的手工刺繡做工考究、圖案精美,刺繡技法以“平、齊、細、密、勻、順、和、光”為特點,繡品以均勻熨帖、絲縷分明而著稱。熟練掌握刺繡技能的繡娘,利用農閑時間和業余時間進行刺繡,每月少則都能給家裡增收千元左右,有效帶動了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
精美彝繡
為了更好地把刺繡產業發展壯大,該村還成立了硯山縣華韻手工刺繡有限公司和硯山縣白沙坡紙藝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主要採取“培訓+訂單+社員生產”的發展模式,吸引周邊婦女發展刺繡產業,產品遠銷上海、廣州等地,甚至走出國門出口歐洲。在多方面的宣傳和合作社的努力下,白沙坡刺繡一直深受社會各界歡迎和喜愛,訂單不斷。
精美彝繡
通過合作社近幾年的發展,合作社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已經形成了一條從訂單、生產、包裝、宣傳、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推動作用。(黃磨西 黎安婷 彭薇 郭麗)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