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文二代”:職業很多元 作品須過硬

2021年02月03日08: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盤點中國“文二代”:職業很多元 作品須過硬

因為詩作被人詬病,著名作家賈平凹之女賈淺淺日前登上熱搜。“文二代”這個話題,再次破圈出現。

對“文二代”們而言,父輩的聲望,既能引來更多關注的目光,隨之而來的則是更沉重的壓力和期待。

笛安,最暢銷的青年作家之一,作家伉儷李銳和蔣韻之女。她曾連續三年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發表第一篇小說時,她去掉了“李”字以示獨立創作。“說說父母對你的影響”是每次接受採訪必被問到的問題。“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影響,就是家裡書比較多,我從小得以看了很多書。”這幾乎是固定回答。

蔣方舟,12歲出版了《正在發育》一書,早熟的筆觸令外界大為驚訝,有人懷疑文章由其母親——湖北作家尚愛蘭代筆。2008年,蔣方舟通過了清華大學自主招生的考試,成為“名校才女”。正如其母所言,以前人家稱蔣方舟是“尚愛蘭的女兒”,現在連熟人都管她叫“蔣方舟她媽”了。

“童話大王”鄭淵潔之子鄭亞旗,2005年創辦《皮皮魯》雜志並重新策劃《皮皮魯總動員》系列叢書,2010年創建北京皮皮魯總動員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並任CEO。

那多,原名趙廷,以推理懸疑小說獲得市場認可。其父是作家趙長天、《萌芽》雜志主編,還是“新概念作文大賽”發起人。

管笑笑,著名作家莫言之女。大一即推出處女作《一條反芻的狗》,現為北京某高校老師,同時擔任莫言“經紀人”角色。

作家劉震雲之女劉雨霖執導了電影《一句頂一萬句》,此前她編劇並執導的微電影《門神》獲得了多個國際獎項。

作家海岩的兒子侶皓吉吉導演《太子妃升職記》一鳴驚人。

作家余華之子余海果執導《許三觀賣血記》電影版……

這個名單列下去會很長,也可以看出,“文二代”的職業不限於作家,即使借助父母光環,最終仍需要拿出獲得認可的作品。

事實上,很多作家父母並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繼續從事寫作。人前風光的背后,是孤燈下的苦心孤詣,是瓶頸時的殫精竭慮,功成名就並不容易。作家葉兆言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葉聖陶先生,父親是曾擔任《雨花》主編的葉至誠﹔葉兆言此前曾透露,父親當時是希望自己去讀理科或工科,而葉兆言也不希望女兒當作家,但是女兒葉子的專業與文學相關。

“80后”作家張悅然也曾說,雖然自己父親是大學中文系的老師,但他從未希望女兒成為一個寫作的人。

對此,盡管葉兆言始終覺得寫作與家庭沒什麼關系,“這不像中醫,有獨門秘方可以代代相傳。”但文學評論家白燁認為,不少作家的出身與文壇有著深厚關系,正是由於家庭的熏染,從小看到那種閱讀和寫作的狀態,這個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也表示,寫作是很難遺傳的,“可是你必須承認一個在作家家庭成長的孩子,會從父母大量的藏書中,得天獨厚並囫圇吞棗地享用過精神美餐。”

回到賈淺淺的話題上來,目前在網上被詬病的詩作是從其詩集《椰子裡的內陸湖》裡擇出的兩首予以解讀,網絡上的攻擊也僅針對這兩首,幾乎沒人是看完全部作品來進行客觀評論的,同時還借“賈平凹之女”身份發揮。媒體人張豐直言,發揮並非不可,但也不能沒有邊界。很多質疑是基於想象出來的“貓膩論”“內幕說”。“對賈淺淺的攻擊,並不是什麼詩歌批評或評論,而是典型的網絡傳播。”

讀者也可以看到,即使從事寫作,“文二代”的風格也與父輩迥異。作為在城市化進程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文二代”普遍不會有父輩那種關注全社會的悲天憫人情懷,他們筆下更多是個人的成長,由此映射時代之變。在文學評論家陳曉明看來,這種差異幾乎可以用“叛逆”來形容,但他坦言“文二代”的成長環境遠遠優於父輩,讀者審美的多元、版權保護的發展都更利於個人才情的發揮。

究其根本,要想獲得尊重,“文二代”同樣要拿出立得住的作品來。(應妮)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