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中國通”看中國|在中國逐夢的“雞蛋先生”

2021年01月29日09:44  來源:新華社
 

“22歲之前,我無法在世界地圖上辨認出中國。而現在,我的身份已經與這個國家難以分割。”雲南大理喜洲古鎮喜林苑客棧經營者布萊恩·林登說。

“不到一裡,便是洱海。不到五六裡便是高山。山水之間有這樣的一個鎮市,真是世外桃源啊!”老舍筆下的喜洲古鎮,依然保持著千百年來的風韻。

盡管茶馬古道賦予的往日繁華不再,但如今的喜洲仍舊保持著千年古鎮的風韻。不同時期的民居建筑各具特色,這其中也有美國人林登的一份功勞。

圖為喜林苑內建筑。(受訪者提供)

上世紀八十年代,林登來中國留學。2008年,這位“洋游客”與妻兒在喜洲古鎮停下腳步,依托白族老院改造的喜林苑開門迎客,“三坊一照壁”的白族民居格局依舊,精致木雕保存完整。

“很多商人會依賴設計感吸引眼球,但如果丟失了中國的歷史文化,丟掉了中國的本色,肯定不行。”林登說。

圖為喜林苑內舉辦白族民俗慶典活動,林登現場致辭。(受訪者提供)

“我一輩子都對中國感恩。喜林苑是我寫給中國這位‘人生導師’的一封情書,代表著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林登認為,這些白族百年老宅是人類文明的瑰寶,他想讓世界意識到中國歷史的價值、魅力和智慧,這正是他創建喜林苑的初心。

“有風景,有文化,也要有人情。”這是林登心中美麗鄉村該有的樣子。

喜洲風景殊勝、民風淳朴。四面八方的游客來到這座白族古鎮,林登時常帶著客人游古鎮早市,觀乳扇制作,賞白族扎染,品喜洲粑粑。

“這裡現在已經是我的家,我靈魂的歸宿。”談及喜洲古鎮,林登的熱愛溢於言表。

圖為林登與喜洲古鎮村民交流。(受訪者提供)

轉眼間,林登“結緣”中國已30多年,他早已跟當地村民們“打成一片”,並有了一個新綽號——“林村長”。多年來,他目睹了中國的山鄉巨變。

“雲南是一個經濟相對欠發達的省份,我沒想到在這樣一個偏僻的地方,當地的脫貧項目可以做得這麼好。”林登說,“30多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國的農村,那裡沒有水泥路,沒有電話。現在即使到最偏僻的村子,也會看到有新的柏油路、新的學校、新的招待所、新的醫院。我希望世界能意識到中國政府正在做的脫貧舉措非常了不起。”

林登說,他喜歡中國人的謙虛、包容、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對家庭的責任感。

林登本人也慢慢變得更像一個中國人,林登的太太珍妮稱他為“雞蛋先生”(皮膚白色內心金黃),林登對此很驕傲,他希望對中國的熱愛可以讓人們跨越膚色和國別,看到他熾熱的內心。

在林登看來,他和珍妮的故事仿佛“代表著歷史的逆轉”,他說:“我們離開美國,在中國找到了夢想,我們深感榮幸。希望這個古老村庄的文化能夠傳承下去,也希望在這個意義非凡的地方,喜林苑的使命能扎根滋養。”

圖為林登夫婦。(受訪者提供)

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當美方要求美國企業離開中國時,喜林苑創始人林登發表公開聲明:“抱歉,我們不走!”

林登說,現在一些美國政客對中國缺乏了解,有些人甚至把中國視為政治障礙,對中國的批評並不公平。他認為自己對中國的了解更有價值,也更真實。

“中國給了我和我家人一個追夢的平台。”林登說,“中國成了我們的家,中國人像家人一樣張開懷抱歡迎我們。我們從未想過離開這個特別的地方。”

安全穩定的政治環境、不斷升級的消費大市場、堅定不移的開放政策……自信的中國對林登來說充滿著機遇。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林登所在的大理,旅游正陸續恢復。得益於中國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經濟有力復蘇,2020年7月以來,喜林苑的營業額超過前12年同期營業額。在林登看來,這是中國逐漸走向復蘇的標志。

如今,喜林苑的運營趨於成熟,已經成為一個集住宿、餐飲和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綜合平台。“希望一輩子留在中國,希望更多的人通過我的眼睛,跟我一樣愛上中國,感受中國的魅力和智慧。” 林登說。(成欣)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