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是詩意人生的樂土

2021年01月21日08:5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中華文化是詩意人生的樂土

 

 

 

 

  【讀書者說】

  相傳古希臘的德爾斐神廟上鐫刻著一句箴言:“認識你自己!”然而在事實上,古希臘人經常把崇拜的目光對著天庭,倒是生活在遙遠東方的中華民族才時刻關注著自身。

  從總體上說,中華文明從一開始就是一種以人本精神為基石的人類文明,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到人類自身的創造力量的民族。火是人類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臘人認為火種是普羅米修斯從天庭盜來饋贈給人類的,而中華的先民卻認為這是他們中的一員——燧人氏自己發明的。這典型地反映出中華文化與古代西方文化的精神差異:西方人把希望寄托於天上的神靈,中華的先民卻對自身的力量充滿了自信。

詩的境界,詩意的人生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體系中,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話傳說其實都是人間的英雄和氏族首領的英雄事跡的文學表述。女媧等人的神格其實就是崇高偉大人格的升華,他們與希臘神話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視人間,有時還任意懲罰人類的諸神是完全不同的。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有巢氏、燧人氏、神農氏等人物分別發明了筑室居住、鑽木取火及農業生產,而黃帝及其周圍的傳說人物更被看作中國古代各種生產技術及文化知識的發明者。神話人物的主要活動場所是人間,他們的主要事跡是除害安民、發明創造。既然中華的先民們確信文化是他們自己創造的,這種文化就必然以人為其核心。追求人格的完善,追求人倫的幸福,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便成為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取向。

  在中華文化中,人是宇宙萬物的中心,是衡量萬物價值的尺度,人的道德准則並非來自神的誡命,而是源於人的本性。人的智慧也並非來自神的啟示,而是源於人的內心。這種思維定式為中華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為本的精神。正因如此,先秦的諸子百家雖然議論蜂起,勢若水火,但它們都以人為思考的主要對象。它們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它們的關懷對象都是現實的人生。

  且以春秋戰國時代最重要的兩位思想家孔子、庄子為例。孔子為了實現其政治理想,棲棲惶惶,席不暇暖。在政治活動失敗后,又以韋編三絕的精神從事學術與教育,真正做到了“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正是這種積極有為的人生態度使他對生命感到充實、自信,從而在對真與善的追求中實現了審美的愉悅感,並升華進入詩的境界,這就是為后儒嘆慕不已的“孔顏樂處”。

  孔子如此,庄子又何必不然?庄子以浪漫的態度對待人生,他希冀著超越現實環境的絕對自由,但在追求人生的精神境界而鄙薄物質享受這一點上則與儒家殊途同歸。正是在這種瀟洒、浪漫的人生態度的基礎上,庄子才能在自由的精神世界中展翅翱翔。儒、道兩家相反相成,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們對人生的態度,學者或稱之為藝術的或審美的人生觀,我覺得不如稱之為詩意的人生觀更為確切。因為那種執著而又瀟洒的生活態度,那種基於自身道德完善的愉悅感,那種對朴素單純之美的領悟,那種融真善美為一體的價值追求,除了“詩”這個詞以外簡直無以名之。

以詩言志 陶寫心聲

  正因如此,“詩言志”成為中國詩歌的開山綱領,“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成為中華先民對詩歌本質的共同認識。中國的古代詩歌既不是頌神樂歌,更不會像柏拉圖所說的那樣被哲學家逐出理想國。中國詩歌的創作主體是人,它所表現的客體也是人,它從人出發,又以人為歸宿。中華先民的詩歌創作是全民族陶寫心聲的普遍方式,中華大地也就成了一個詩的國度。孔子愷切周至地以學詩來教育子弟《詩經》得以躋身於儒家經典之列﹔《老子》全書皆為韻文,幾可視為一首長篇哲理詩﹔《庄子》中豐富的想象和生動的形象使全書充滿著詩意,書中關於“言不盡意”“得意忘言”的命題為后代詩學提供了豐富的思想養料。儒、道兩家一正一反,分別從社會功能和審美功能方面澆灌了后代詩人的心田。既然中華文化賦予詩歌以無比強大的功能,成為深入人心的文化形態,所以詩歌必然會成為中華文化皇冠上最為耀眼的一顆明珠。

  在古代中國,詩人成為全社會所仰慕的崇高稱呼,即使貴為帝王者也仍想獲取這頂桂冠。中國歷史上曾涌現出無數的志士仁人,這些志士仁人往往本身就是杰出的詩人,他們用優美的詩句表達了內心對人生道德境界的追求,詩歌成為他們留給后人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產。行吟澤畔的三閭大夫和漂泊江湖的少陵野老已經憑借其壯麗詩篇在中國人民心中獲得了永生,文天祥舍生取義的人格精神已凝聚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詩中。到了近代,譚嗣同在獄中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兩句詩宣示以身殉國的精神,留學異國的魯迅用“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之句來表達對祖國的滿腔熱愛。當我們誦讀這些家喻戶曉的古代詩歌名篇時,在獲得審美愉悅感的同時也在道德上接受了熏陶。這種熏陶不是抽象的道德說教,它會伴隨著優美的意境和動人的形象悄悄進入的內心,它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一樣悄然滋潤我們的心田,推動我們的精神境界向著崇高邁進。

閱讀好詩,實現詩意生存

  如果選擇在人生態度和作品境界兩方面都對后人有巨大影響的第一流詩人,我們首先會想到下面這份名單: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

  屈原是詩國中絕無僅有的一位烈士,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大詩人,他的作品與《詩經》並稱,被譽為中國詩歌的兩大源頭,他高尚偉岸的人格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已經成為永久的典范。在那個辯士四處奔走、朝秦暮楚的時代,屈原卻生生死死忠於祖國,最后自沉汨羅以身殉志。他以高潔的政治品格傲視著群小,他以高遠的人生追求拒絕了塵俗。屈原以自沉的激烈方式結束了肉體的生命,卻在精神上獲得了永生,從而實現了人生的偉大超越。

  陶淵明是詩國中最著名的隱士,他生逢晉宋易代的亂世,一生平淡無奇,做過幾任小官后便辭職回鄉,隱居終老。他的作品內容朴實,風格平淡,並不以奇情壯採見長,當時幾乎沒有受到文壇的注意。但是陶淵明身后的聲名卻與日俱增,最終成為受到后代士人無比敬仰的文化偉人。原因在於,當別人爭先恐后地趨附權勢與財富,整個社會彌漫著虛偽、浮躁的風氣時,陶淵明卻以真誠、狷介的品格鶴立雞群。陶淵明在歷史上樹立了一個安貧樂道、廉退高潔的典型,其意義在於,他用實際行為闡釋了平凡人生的意義,証明了與功業建樹毫無關系的平淡人生也可以達到超凡入聖的境界,也証明了朴素乃至貧寒的平凡生活也可以具有濃郁的詩意。

  李白是詩國中獨往獨來的一位豪士。他天性真率,狂放不羈,充分體現了浪漫樂觀、豪邁積極的盛唐精神。李白的思想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絕不局限於某家某派。他決不盲從任何權威,一生追求自由的思想和獨立的意志。李白的詩歌熱情洋溢,風格豪放,像滔滔黃河般傾瀉奔流,創造了超凡脫俗的神奇境界,包蘊著上天入地的探索精神。李白的意義在於,他用行為與詩歌維護了自身的人格尊嚴,弘揚了昂揚奮發的人生精神。多讀李白,可以鼓舞我們的人生意志,可以使我們在人生境界上追求崇高而拒絕庸俗,在思想上追求自由解放而拒絕作繭自縛。

  杜甫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典型的儒士。他服膺儒家仁政愛民的思想,以關愛天下蒼生為己任。杜甫生逢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歷史關頭,親身經歷了安史之亂前后的動蕩時代,時代的疾風驟雨在他心中引起了情感的巨大波瀾,他用詩筆描繪了兵荒馬亂的時代畫卷,也傾訴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沉郁情懷。杜甫因超凡入聖的人格境界和登峰造極的詩歌成就而被譽為中國詩歌史上唯一的“詩聖”。杜甫最大的意義在於,他是窮愁潦倒的一介布衣,平生毫無功業建樹,卻實至名歸地躋身於中華文化史上的聖賢之列,從而實現了人生境界上跨度最大的超越。杜甫是儒家“人皆可以為堯舜”這個命題的真正實行者,他永遠是后人提升人格境界的精神導師。

  蘇軾是詩歌史上最名實相符的居士。一方面,他深受儒家淑世精神的影響,在朝為官時風節凜然,在地方官任上則政績卓著。另一方面,他從道家和禪宗吸取了離世獨立的自由精神,形成了瀟洒從容的生活態度。蘇軾一生屢經磨難,曾三度流放,直至荒遠的海南,但他以堅韌而又曠達的人生態度傲視艱難處境,真正實現了對苦難現實的精神超越。蘇軾熱愛人世,他以寬廣的胸懷去擁抱生活,以兼收並蓄的審美情趣去體味人生,他的詩詞內容豐富,興味盎然,堪稱在風雨人生中實現詩意生存的指南。

  辛棄疾是詩國中少見的雄豪英武的俠士。他本是智勇雙全的良將,年輕時曾馳騁疆場,斬將搴旗﹔南渡后曾向朝廷提出全面的抗金方略,雄才大略蓋世無雙。可惜南宋小朝廷以偏安為國策,又對“歸來人”充滿疑忌,辛棄疾報國無門,最后赍志而歿。辛棄疾的詞作充滿著捐軀報國的壯烈情懷,洋溢著氣吞驕虜的英風豪氣。他以軍旅詞人的身份把英武之氣摻入詩詞雅境,遂在詞壇上開創了雄壯豪放的流派。多讀辛詞,可以熏陶愛國情操,也可以培養尚武精神。那種為了正義事業而奮不顧身的價值取向,必然會導致人生境界的超越。

  上述六位詩人,其遭遇和行跡各不相同,其詩歌創作也各成一家,但他們都以高遠的人生追求超越了所處的實際環境,他們的詩歌都蘊涵著豐盈的精神力量。孔子說“詩可以興”,朱熹確切地解“興”為“感發志意”,王夫之對“興”的作用有更詳盡的解說:“興者,性之生乎氣者也。拖沓委順,當世之然而然,不然而不然,終日勞而不能度越於祿位、田宅、妻子之中,數米計薪,日以挫其氣。仰視天而不知其高,俯視地而不知其厚,雖覺如夢,雖視如盲,雖勤動其四體而心不靈,惟不興故也。聖人以詩教以蕩滌其濁心,震其暮氣,納之於豪杰而后期之以聖賢,此救人道於亂世之大權也。”讀詩,閱讀上述六位詩人的好詩,一定會使我們從渾渾噩噩的昏沉心境中驀然醒悟,一定會使我們從紫陌紅塵的庸俗環境中猛然掙脫,從而朝著詩意生存的方向大步邁進。

  為什麼要追求詩意的生存?因為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的真諦。 (作者:莫礪鋒,系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主任)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