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至今還“活著”的19世紀95后

2021年01月19日08: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三個至今還“活著”的19世紀95后

  瞿秋白

  張太雷

  惲代英

  每日清晨,伴著激昂的《國際歌》樂聲,位於江蘇常州市延陵西路188號的瞿秋白同志紀念館就“醒來了”。29歲的常州姑娘郭婷婷在紀念館工作。上班前,她總會望著大廳中佇立的瞿秋白銅像,端詳著這位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的樣子。

  “常州三杰”——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都是廣受群眾愛戴的常州籍共產黨員,他們在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革命斗爭中獻出了年輕生命。其中,年紀最大的惲代英出生於1895年,張太雷出生於1898年,最小的瞿秋白出生於1899年。惲代英、瞿秋白犧牲時年僅36歲,張太雷年僅29歲。“他們就是100年前的3個95后,永遠年輕、永遠富有朝氣和激情。”郭婷婷感慨道。

  著名黨史專家常浩如說,常州三杰都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創始人,是中國共產主義的先驅,瞿秋白、張太雷均在黨內擔任過核心要職,惲代英也曾在黨內擔任過重要職務。他們的突出貢獻主要表現在建黨、建軍、建團與推動國共合作這四個方面。此外,他們還是當時青年們的精神領袖,負責馬克思主義在國內的傳播。“從人格魅力上講,常州三杰都是品格高尚的、完美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常浩如介紹,常州三杰都是當年的“學霸”,本身擁有高學歷的他們個人命運應是一片光明的坦途。但他們放棄了個人的“小我”,遵循“大我”追求革命。他們探求真理、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們都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一旦走上革命道路就再也沒有動搖過。

  如今的“常州三杰”聲望不減,在蘇南飛速的經濟發展中,常州人民沒有忘記“常州三杰”,相反成為常州人民心中的精神豐碑,成為常州引以為豪的一張閃亮城市名片。

  “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

  2016年,郭婷婷辭職來到紀念館工作,她在旁人眼中的“冷板凳”上,一坐就是5年,但她卻說收獲了前所未有的滿足。漢語言文學專業出身的她熱愛文學,從小就對才華橫溢的“同鄉”瞿秋白充滿敬意:“他的人生是多麼充實而精彩呀!”

  如今,郭婷婷同瞿秋白離得更近,“英雄漸漸親切起來”。郭婷婷喜歡稱他為“秋白”:“我一直覺得我們都是同齡人,這樣叫更顯親切。”

  今年18歲的江蘇省城鄉建設職業學院學生王碩也是瞿秋白的粉絲。2020年11月,王碩參加學校創辦的鴻蒙劇社,該社團致力於依托話劇等演繹形式傳播紅色文化。他們決定以瞿秋白的事跡為主線編排話劇。

  作為“資深電影迷”的他一直希望飾演一個“大英雄”。他當即申請出演瞿秋白。但生長在徐州的王碩卻對瞿秋白的生平事跡並不了解。那段時間,他隔三差五就泡在瞿秋白同志紀念館內,一待就是大半天。

  最讓王碩印象深刻的是一張泛黃的書頁。1927年,瞿秋白將130多篇理論文章整理成集,並為該文集提寫了自序,這張泛黃的書頁就是自序中的首頁。文章第一句就這樣寫道:“革命的理論永不能和革命的實踐相離。”

  瞿秋白留下500多萬字的著作和譯著。“就算是從出生那天就開始寫,他每年都要寫10余萬字。”王碩深受震撼。經過兩個月的精心制作,話劇作品《最后的秋白》成為了王碩與同學們紀念瞿秋白的方式。

  話劇精彩地展現了瞿秋白英勇就義的故事。1935年,瞿秋白被捕后唱著《國際歌》英勇就義。“鳥愛惜自己的羽毛,人愛惜自己的歷史,請勿撕破我的歷史。”王碩每每演繹到此處,總是會悲從中來、情難自抑。

  “為大家辟一條光明的路”,這是瞿秋白在文章中寫下的一句自白。如今,這也成為郭婷婷、王碩等瞿秋白“青年粉絲”的座右銘。他們廣泛活躍在知乎、微博等平台,向更多年輕人傳遞著“秋白”的故事與精神。

  “謀將來永遠幸福”

  張太雷紀念館是32歲的何一帆上班時的“必經之路”。他在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天寧大隊工作,9年來,他像一顆“螺絲釘”一樣,扎在紀念館附近的“護學崗”上,疏導交通,護送上學孩子們過馬路。

  大革命時期,廣東的同志們將張太雷、周恩來、陳延年、毛澤東並稱為“黨內四大忙人”。“我也要爭做大忙人!”何一帆幽默地說。

  提起張太雷,何一帆自豪地講起了與英雄之間的“淵源”。原來,何一帆曾畢業於常州市高級中學,這所中學也是瞿秋白、張太雷的母校。正因如此,他將二位先烈作為榜樣。

  最讓他感慨的是張太雷在家書中的一句話。1921年3月,張太雷便遠赴俄國,臨行前,他給妻子寫了長達2000余字家書中的那一句:“謀將來永遠幸福。”

  這句話常挂在何一帆嘴邊,鼓勵年輕交警們勿忘先輩遺志,傳承紅色文化。如今,文化宮中隊也成為優秀民警成長的搖籃。近年來,該中隊先后獲評“全國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25歲的袁鈺菁就是張太雷紀念館的義務講解員。2018年,從警校畢業的袁鈺菁回鄉成為一名交警。袁鈺菁對張太雷並不陌生,但一萬多字的解說稿讓她“吃盡苦頭”。為了消化解說稿的內容,她總會“挑燈夜戰”。漸漸地,袁鈺菁開始沉浸在那段炮火連天的戰爭歲月之中。

  最讓袁鈺菁感到驚心動魄的是張太雷組織領導的“廣州起義”,在起義中,張太雷獻出了年輕生命。

  解說過程中,袁鈺菁數次潸然淚下。每一次她結束講解,帶領著游客回到紀念館正中的張太雷雕像前時,她總會指著紀念館上方懸挂的紅色領帶,向游客們介紹,參加廣州起義的戰士胸前都會佩戴著紅領帶。

  而這上方懸挂的1212(注:張太雷犧牲日)條紅領帶,寄托了家鄉人民對先烈的哀思。

  “即刻把自己的擔子挑起來”

  出生於1990年的常州武進區明凰中心小學語文教師楊菊還有另一重“身份”,她是江蘇省青年講師團講師。2020年9月,團常州市委開通了“常州三杰”青年學習社線路,楊菊應邀成為該線路的主講人。

  “我是一個講述者,又好像一個親歷者。”在惲代英紀念館等地進行相關走訪后,楊菊好像進行了一次“時空穿越”,無數的進步青年形象一一在她眼前浮現。她琢磨著如何將這些內容與學習社線路“無縫銜接”。

  常州三杰紀念館書記、館長黃明彥在得知此事后,十分激動。她將新征集到的一些史料內容和惲代英的生平往事,和盤介紹給楊菊。

  楊菊決定將青年學習社線路的“最后一站”定在惲代英紀念館。

  在陣陣入團誓詞中,青年們仿佛又看到了1931年4月29日,惲代英在南京監獄臨行前的場景。犧牲前,他豪情萬丈地寫下了一首不朽詩篇:“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100年前的今天,正是這樣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95后以青春和信仰叩開了歷史的大門。100年后,如今的青年們也正如惲代英所言:“真心為中國的人,即刻把自己的擔子挑起來!”

  明媚的陽光穿過歷史,照耀在三杰的銅像上,比以前更為閃亮。(左智越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