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古城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對過度商業化踩剎車

文化濃度+ 古城韻味佳(解碼·城市味道)

本報記者 楊文明

2021年01月14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文化濃度+ 古城韻味佳(解碼·城市味道)

圖為麗江古城航拍圖。 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供圖

核心閱讀

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何既保留文化韻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業業態,是麗江古城保護發展的必答題。對業態進行動態清單式管理,扶持弘揚特色傳統手藝的院落……近年來,麗江古城不斷探索,尋求更濃的文化味和更好的體驗感。

東巴紙、木雕、滇繡等文化創意體驗多了,鮮花餅、非洲鼓等“千店一面”相對少了……如今的雲南麗江,古城韻味更濃了。

動態清單管理,讓古城過度商業化踩下了剎車﹔扶持新業態,古城文化傳承、傳播按下了快進鍵。23個文化院落,沒有兩天根本逛不完。用文化濃度稀釋商業密度,麗江古城文旅融合再探新路。

調整業態,變千店一面為千姿百態

談到商業化,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副局長木晟先說起了歷史。麗江古城因商而建、因商而興,沒有茶馬古道時期的商業便不會有今天的麗江古城。話鋒一轉,木晟直面問題:“問題不在商業化,而是過度商業化沖淡了傳統文化。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何既保留文化韻味,又布局符合游客需求的商業業態,是古城保護發展的必答題。”

這並不容易。某一品類賺錢,各家商戶便紛紛涌入﹔直到市場飽和,各家再去調整經營品類﹔但調整前哪些商品利潤高,就賣哪些商品,很容易讓古城“千店一面”。業態和商品同質化突出,也成為不少古城的煩惱。

“過去,麗江古城是茶馬古道商業交易的中心,來往的是商人﹔現在,麗江古城作為旅游景區,來往的是游客。”木晟表示,用戶變了,對麗江古城商業形態的需求也跟著改變。2019年,麗江開始對古城核心區的業態進行市場目錄清單式管理。網吧、電子玩具、現代建筑材料等16類項目被禁止市場准入﹔酒吧行業被歸入限制類,存量繼續經營,但不再新增審批。

據介紹,未來麗江古城核心區內的客棧業態也可能納入限制類管理。“不再新增審批,倒逼存量轉型升級。在控制過度商業化的同時,文化傳承人、手工藝人開館授藝等弘揚、展示特色傳統文化的店鋪則被列入鼓勵類,不僅審批一路綠燈,還可以申請公房房租減免、項目補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木晟表示,麗江古城努力用文化的濃度稀釋商業的密度,希望把千篇一律的古城街道變成千姿百態的文化業態。

政策扶持,將好手藝經營成好生意

“館內商品基本不賣,文化體驗隻收工本費,所有項目考慮的都是怎麼傳承納西文化。”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負責人和閏元放棄了外地的高收入,選擇回到古城。他說:“古城內不缺商業,缺的是文化,文化傳承不是用錢能衡量的事。”

午后暖陽,天地院內的東巴習俗表演按時上演,可觀看者並不多。納西文化傳習協會理事長和學光早已習慣:“天氣好游客都去玉龍雪山了,下雨天游客才會多一些。”

如果對標市場,天地院、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一年房租少說也要七八十萬元。表演不收門票,參演者還會有古城文化基金的補貼,靠著政策扶持,文化才得以在麗江古城23個文化院落中生存、展示,讓想看文化的游客不至於無處可去。

作為特色傳統文化,東巴紙坊已經開了十幾處分店。東巴紙坊的劉玉斌推薦產品也很抓人:“東巴紙千年不壞,靠的是特殊工藝。”不過,既做好手藝,又運營好生意並不容易。麗江納西傳統打銅工藝傳承人和善均雖然能夠享受文化優惠政策,依然選擇了關閉古城店鋪,搬回白沙古鎮。“游客來參觀,不介紹不禮貌﹔但一介紹又要花費大量時間,影響創作。”

“以前的手藝是做生活必需品,銅壺、火鍋,有市場不愁銷﹔后來有了工業品,沒有價格優勢,自然舉步維艱。”和善均說,生意最差的時候也曾想過改跑運輸,是父親的挽留讓自己得以完整學完打銅工藝。做銅壺沒銷路,和善均把自己關在房間敲了一宿,做了一個小火鍋,第二天遇到游客詢價,沒想到很快就成交了。和善均說,手藝說到底是“藝”。“如果不能與時俱進,手藝注定無法成為生意,那誰會跟著咱學手藝?沒人學就沒了傳承。”在和善均看來,傳承文化和商業化並不矛盾。

提升體驗,用特色傳播促進文化傳承

靠著短視頻平台積累的用戶,麗江新媒體協會會長繆立偉開的客棧生意紅火。“吸引游客的未必是單純的文化,而是文化的故事化。”繆立偉表示,好的傳播有助於促進文化的傳承,“想要運營好文化院落,讓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需要政府扶持,也離不開市場。”

不管是打造油紙傘網紅街,還是扶持劇本殺游戲體驗館,不缺游客的麗江古城將不小的精力放在了不斷改善旅游體驗上。

“僅劇本銷售一項體驗館收入就已超500萬元。”沄汐劇本殺體驗館負責人李擇西介紹,作為角色扮演類游戲,不同玩家扮演劇本中的不同角色,沉浸式的體驗受到年輕人追捧。“玩家必須了解古城歷史,也需要破解部分東巴文字。”李擇西說。

實際上,不僅是麗江本地人在傳承文化,外來藝術家梁勤、彭萍夫婦開設的木氏刺繡學校已經培養了400多位繡娘。“以往麗江傳統刺繡偏重實用性,如今,藝術性價值值得挖掘。”梁勤期待,隨著時間的積累,滇繡能夠逐漸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越來越多國內游客有了文化消費的意識和需求。”

《 人民日報 》( 2021年01月14日 第 12 版)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