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之年,幾位青年講述奮斗與期待——

乘風破浪,書寫新的精彩(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27))

2021年01月10日08: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乘風破浪,書寫新的精彩(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27))

  龔誠(左)幫社區裡行動不便的老人拎菜。李洋菲攝

  畢檉在實驗室裡做實驗。本報記者 趙帥杰攝

  趙武陽(右一)講解智慧社區管理模式及應用系統。李佳錫攝

  劉錦(右)和村民商量種養殖計劃。龔學權攝

  孫筱和參加日常工作會議。資料圖片

  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新華社特約記者 邊 巴攝

  每一顆青春的種子,都積蓄著生長的力量。

  每一個青春的夢想,都在吹響奮進的號角。

  從“十三五”圓滿收官到“十四五”全面擘畫,奮斗的征程上總有青春的身影,發展的浪潮中更需要激揚青春理想。

  本版刊登的幾則故事,是廣大青年奮斗追夢的縮影。在“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他們述說著自己對未來的展望與期待。新征程上接續奮斗,乘風破浪,必將書寫新的精彩。

  ——編 者

  投身脫貧攻堅 雲南省曲靖市通泉街道辦事處黨群服務中心副主任劉錦——

  “實現鄉村振興,咱還得接著干”

  本報記者 楊文明

  “這回又買不到了!”眼看著一盒又一盒土雞蛋被人買走,“馬龍記憶味道生活館”前排隊的老太太們無奈地搖了搖頭。4年前,“90后”大學生村官劉錦剛剛到雲南省曲靖市馬龍區通泉街道林場村工作時,貧困戶的農產品可不像現在這麼好賣。

  村裡的土雞蛋賣不出去、賣不上價,城裡人想吃土雞蛋卻買不到。劉錦摸准了痛點,決定打通供給側和需求端:“互聯網+農產品,讓農產品出村進城!”

  好點子離不開村民支持。剛開始,村民覺得:“小伙子過段時間就走,怎麼會真心為我們好?”為了成為村民的“自己人”,劉錦一有空就入戶,幫村民換燈泡、安電線、修衣櫃……大半年后,再談銷售土雞蛋,村民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次年5月,籌備已久的土雞蛋禮盒終於上線微信商城,劉錦卻被調到了馬龍區月望鄉下營村。得知土雞蛋上線3天就賣了100多盒,但由於缺物流不好運輸,劉錦隻得兩邊跑——忙完下營村的工作,再驅車幾十公裡到林場村,自己送雞蛋。當年,林場村的土雞蛋賣了3000多盒,劉錦覺得,跑過的路、熬過的夜都值了。

  2019年9月,劉錦通過定向招考考取了公務員,他選擇回到駐村扶貧2年的馬龍區通泉街道。在劉錦的推動下,2020年7月8日,“馬龍記憶味道生活館”線下門店開張了,不少顧客專程從城區坐車過來購買農產品。

  今年元旦假期,劉錦又忙著進村和村民商討新年規劃:“你們負責宣傳,我們動員農戶”“養蜂有前景、土蜂蜜賣得上價”“手工豆腐、手工魔芋也不錯”……討論聲此起彼伏。“‘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劉錦說,“實現鄉村振興,咱還得接著干,讓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致力生態環保 蘭州大學生態學專業“90后”博士生畢檉——

  “我將繼續守護好高原草甸”

  本報記者 趙帥杰

  早晨8點,備齊拍攝器材,挎上水壺,背著干糧,蹚著尚未蒸發的露水,“90后”博士生畢檉和課題組小伙伴們又出發了。目的地是距離蘭州大學高寒草甸與濕地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40分鐘腳程的實驗樣地,他們將開始新一天的野外昆虫訪花觀測實驗。

  “小時候總是生病,爺爺就把我的名字由畢雪改成了畢檉。”畢檉說,檉柳是一種耐鹼抗寒、適於防沙造林的植物,或許是名字上的巧合,更出於對生態保護的熱愛與執著,畢檉報考了蘭州大學生態學專業,而后一頭扎進恢復生態學方向。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採日瑪鄉位於青藏高原東緣,放牧是當地居民主要的生產生活方式。多年來,由於過度放牧,草地退化嚴重,恢復當地草甸生態刻不容緩。畢檉和課題組成員共同向政府建言,劃定區域採取圍欄措施,每年5月到10月,牧草生長季休牧,讓草場得以休養。休牧使單季放牧面積縮小,牛羊可食范圍減少,牧民的利益咋保障?“學校與當地牧民簽訂合作協議,研究站租草場搞科研,讓牧草長得更好、質量更高,從而幫助牧民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雙贏。”畢檉說。

  畢檉在蘭大學習生態學近5年,每年有將近一半時間在野外工作,觀測記錄花粉。功夫不負有心人,畢檉所在的科研團隊目前已經找到5個關鍵植物物種,與牧草混合播種后,不僅能使牲畜食物得到良好補充,還能達到不破壞土壤環境的效果,這項成果為高原草甸豎起一道生態安全屏障。“‘十四五’期間,有望把已尋找到的關鍵物種推廣至整個黃河首曲濕地。”談及應用前景,畢檉自信滿滿,“新的征程意味著新的機遇、新的可能。未來可期,我將繼續守護好高原草甸。”

  扎根基層社區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濱湖社區黨委書記龔誠——

  “把社區這個‘家’管理好”

  本報記者 范昊天

  “這幾條空中管線既存在安全隱患,又影響美觀,盡快拆除。”歲末年初,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濱湖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龔誠忙得像陀螺一樣,開會、走訪慰問、排除社區安全隱患……腳步一刻也停不下來。

  出生於1992年的龔誠,2013年大學畢業后主動選擇扎根基層,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2018年11月,她來到濱湖社區任職,上崗沒多久就接手了老舊小區升級改造的工作。位於鄂州市老城區的濱湖社區需要拆除改造的小區有19個,涉及違建200多處。龔誠白天上班研究每個小區的改造量,晚上登門走訪與居民商量改造方案,60多頁的筆記本記了滿滿3本。兩年多來,在龔誠的努力下,濱湖社區拆除違建1萬多平方米,管溝清淤9370立方米,新建生態停車位66個,社區面貌煥然一新。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龔誠組織下沉干部、志願者和社區工作人員一道,24小時值守,開展小區封控、健康排查、物資保障等工作。最多的時候,每天要接幾百個電話。2020年2月10日,龔誠接到了社區居民程先生打來的買藥求助電話,她立刻回答:“我年輕、身體好,我去買。”二話沒說,就去了醫院。后來,龔誠組建“濱湖代辦隊”,為轄區3000多戶居民提供“日需幫購、事務幫跑”等暖心服務,配送蔬果糧油等生活物資12余噸。

  “進入‘十四五’這個重要的歷史時期,我將繼續扎根基層,聚焦社區居民的難點、堵點和痛點,進一步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和環境治理,全面提升社區為民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龔誠說,“我要努力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居民一起努力,把社區這個‘家’管理好。”

  專注科技創新 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趙武陽——

  “用前沿科學技術更好地服務社會”

  本報記者 賀 勇

  回望剛剛過去的一年,北京升哲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趙武陽說:“過得太快,還有很多目標需要努力實現。”

  2020年6月,世界經濟論壇從全球范圍內選出了100家新興科技企業評為“科技先鋒”,升哲科技榜上有名。創業近8年,升哲科技獲得了多項國內外創新大獎,但35歲的趙武陽覺得,讓他最自豪的並非是獲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升哲科技緊急成立工作小組,自主研發的靈思AI測溫系統落地湖北,在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中醫醫院等地進行部署,筑起疫情防控一線場所的安全防線。

  “作為一家科技類的創業公司,我們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用前沿科學技術更好地服務社會。”趙武陽說。與一對一的測溫登記相比,靈思測溫系統能夠實現遠距離、大面積的快速測溫篩查,協助醫院提高疫情防控效率,減少接觸式測量可能導致的交叉感染風險。

  創業過程中,趙武陽堅持自主研發物聯網通信芯片,打造一套完整的超遠距離通信的物聯網網絡。歷時4年多,2020年,趙武陽帶領團隊終於研發出完全自主可控的低功耗廣域物聯網芯片。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等內容被提上日程,這讓趙武陽吃了一顆定心丸。趙武陽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整合邊緣計算和物聯網網絡雲邊端,升級物聯網通信芯片性能,爭取實現更穩定、更安全、更高效。”

  奮斗追夢自貿區 中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孫筱和——

  “我要繼續保持奮斗奔跑姿態”

  本報記者 謝衛群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包括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在內的很多企業的生產計劃。落實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中國(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管理委員會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副處長、“80后”孫筱和面向近千家企業征求意見,草擬了“臨港新片區企業防疫和復工指南”,指導企業、員工復工復產。

  復工需要產業配套。孫筱和積極協調政府各部門提供便利條件,加快上下游企業復工,並積極找尋防疫物資購置渠道、為企業安全生產出謀劃策、保駕護航。

  新片區全面復工復產后,孫筱和與他的團隊加速推進一系列創新性、改革性工作。他牽頭推進新片區的產業創新生態研究,打造更優綜合環境﹔推進國際互聯網專用通道等前沿項目在新片區的“落地”。

  一年來,孫筱和牽頭完成課題調研10個,撰寫5年期專項規劃4個,報上級領導的工作簽報、項目方案等有100余個。“面對海量的工作任務,我總是感覺時間不夠用,每天一睜眼就想著怎樣把大家期待解決的問題、期望推進的工作協調好、落實好。”孫筱和說。

  前段時間,臨港新片區發布了前沿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進100個關鍵核心技術研發項目﹔建成不少於30家國內領先、國際有影響力的開放型產業創新平台(公司)﹔前沿產業總規模力爭達到6000億元左右。孫筱和說:“在藍圖面前,我要繼續保持奮斗奔跑姿態,更要用心、用情做好服務對象的知心人、貼心人,對得起所承擔的使命,不辜負大好的青春年華。”

  版式設計:沈亦伶 蔡華偉

(責編:徐前、祝鴻偉)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