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羅平:“小黃姜”創出大產業

劉怡

2021年01月08日08:39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冬季的雲南省羅平縣,常被濕冷的濃霧籠罩,家住羅平縣板橋鎮玉馬村的張應選這天沒怎麼出門,窩在家裡盤算著2021年的種植計劃。

早在2020年11月初,羅平縣小黃姜採收季剛開始時,張應選就已將自家13畝地裡產出的20多噸小黃姜銷售一空。13畝地、產量20多噸、每公斤7.3元、總共賣了16萬,刨去種子、化肥、農藥、人工等成本,純收入有10萬,比以前在外打工掙的錢多一倍,第一年種植小黃姜的張應選說“自己撞了大運”。

而“撞了大運”的張應選不知道,2020年羅平小黃姜行情好、價格高的“大運”背后,與羅平縣近年來建構的集產、供、銷一體的小黃姜完整產業體系密不可分。

姜味辛辣、顏色鮮黃,作為中國知名地方生姜品種,獨具特色的羅平小黃姜深受消費者喜愛,而早在明清時期,羅平縣便已開始了小黃姜種植。近年來,當地依托已有的小黃姜產業基礎,大力推行規模化種植,完善倉儲冷鏈保鮮配套設施,延伸小黃姜產業鏈,將羅平小黃姜由傳統農業種植向集種植、加工、物流、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轉變,用小黃姜創出了一個讓群眾脫貧致富的大產業。

羅平小黃姜。(人民網 劉怡 攝)

種植規模化:多方參與推進富民增收

“種地隻能靠天吃飯,沒利潤又太辛苦,不如打工。”20年前,剛退伍的張應選在計算完種地收入的賬后,毅然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去年,父母接連生病住院,張應選為照顧父母不再外出打工,但已經42歲的他回到老家能干什麼呢?

此時,張應選把目光投向了家鄉的傳統種植產業——羅平小黃姜。

張應選家所在的板橋鎮正是羅平小黃姜的主產區,這幾年,在鎮上成立的金色小黃姜行業協會的示范引領下,板橋鎮裡參與標准化、規模化種植、加工小黃姜的人越來越多。看著鎮裡發展得如火如荼的小黃姜產業,張應選十分心動,也想嘗試小黃姜種植,但對種姜一無所知的他猶豫了。

這時,張應選正好有機會參加了當地政府組織的小黃姜種植學習培訓,了解學習了小黃姜種植技術后,張應選心裡有了底,一口氣把家裡的18畝地都種上了小黃姜。

“什麼時候該澆水、什麼時候該培土,都會有技術人員來到地裡現場給我們指導。”張應選與妻子兩人一同盡心地打理著家裡的18畝小黃姜。第一年種植,張應選還是出了岔子,18畝地裡有5畝小黃姜遭了病害,年底隻收獲了13畝的小黃姜。

還沒等張應選開始考慮小黃姜的銷售問題,地裡的小黃姜一成熟,政府牽頭的一個企業立馬就帶著工人直接來到了小黃姜地裡採收,僅僅兩三天,張應選家的小黃姜在地裡就被銷售一空。

而7.3元每公斤的小黃姜收購高價,不僅讓張應選補上了那5畝遭病害的小黃姜損失,也讓他積累了一筆啟動資金。“小黃姜要輪種,家裡的地不夠,接下來試著流轉些土地,擴大規模再種小黃姜。”2021年的種植,張應選有了更大膽的計劃。

在張應選的計劃裡,擴大種植規模時,小黃姜規模化種植經驗和銷售都不用愁。金色小黃姜行業協會成員帶頭種植打造出的1100畝集中種植示范田讓規模化種植有技可學,而銷售方面,合作社每年與協會、企業、姜農簽訂購銷合同,實行保護價收購和“訂單式”服務也讓小黃姜不再滯銷。

張應選不知道的是,一筆產業獎勵金即將發放到他手上。按照《羅平縣2020年產業扶貧獎補實施方案》,張應選這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當年種植1畝及以上的特色種植業,可根據發展的種養殖面積,每畝獎補600元。

依托“黨支部+協會+合作社+公司+農戶”這樣的運作模式,截至2020年11月底,羅平全縣累計有1萬余戶貧困戶通過種植生姜實現了脫貧,戶均增收達5000余元。

打造配套設施:冷鏈倉儲增收益 產銷對接提銷量

“2020年小黃姜價格穩步上升,最高時賣到了8元每公斤,但在前幾年,小黃姜價格波動特別大,最低時隻能賣到3元每公斤。”羅平金色小黃姜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張永剛介紹,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羅平就開始逐步發展小黃姜產業化種植,由於小黃姜價格波動大,種植面積和規模一直上不去。

在他看來,以前羅平小黃姜價格不穩定的一大原因在於銷路沒打開,“過去小黃姜基本隻能在羅平當地及周邊、最多在省內銷售,每年10月至次年1月小黃姜採收季,鮮姜集中大量上市,價格就會持續走低。”張永剛同時認為,沒有鮮姜保鮮技術也是導致小黃姜價格波動的一大因素,“鮮姜利潤高,無法保鮮錯峰上市的話,1月以后種植戶就隻能把鮮姜烤成干姜出售。”

如何穩定小黃姜價格成為了當地亟待解決的難題。

2019年10月,羅平小黃姜主產區的板橋鎮上,西南最大的黃姜交易加工基地——雲南羅平國際小黃姜交易市場建成開業。通過交易市場,以往散亂的小黃姜銷售實現了聚合,規模化的批量銷售,也讓羅平小黃姜走出雲南銷往全國各地,並遠銷日本、韓國,中東等30多個國家。2020年,羅平國際小黃姜交易市場全年實現干姜交易量5萬噸,鮮姜交易量30萬噸,總產值達20億元。

羅平縣板橋鎮新建的冷庫中貯藏了成箱的羅平小黃姜。(人民網 劉怡 攝)

在羅平國際小黃姜交易市場的不遠處,小黃姜冷鏈物流中心建設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中。站在已建成的第一期冷庫旁,羅平縣板橋鎮鎮長錢聰林指著冷庫裡整齊碼放在高大藍色貨架上成箱的小黃姜說:“小黃姜在冷庫能儲存一年,當前冷庫的鮮姜貯藏價是一年550元每噸,建檔立卡貧困戶還能享受優惠價300元每年每噸。”

不久的將來,新建起來的4條鮮姜清洗線、4條低硫干姜生產線、8個鮮姜保鮮冷庫將成為羅平國際小黃姜交易市場的最強配套助力。

屆時,年貯藏鮮姜5萬噸的保鮮冷庫、年清洗10萬噸生姜的清洗線及年產低硫干姜2萬噸的生產線將為板橋鎮的小黃姜產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

延伸產業鏈:從賣“原料”到賣“產品”

姜粉、姜糖、姜茶、姜丸、姜洗護用品……二十多種羅平小黃姜深加工產品擺滿了陽洋黃姜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台。“目前公司40%的產品體量都是銷往國外,其中我們自己研發的速凍姜產品更是深受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歡迎。”說起公司開發的小黃姜產品,李光德滿是驕傲。

陽洋黃姜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區擺滿了二十多種以羅平小黃姜為原料開發的深加工產品。(人民網 劉怡 攝)

15年前,從事小黃姜粗加工產業十多年的李光德決定自己開公司,在羅平當地進行小黃姜深加工產業開發。“以前本地傳統的小黃姜加工銷售產品隻有干姜,其中大部分都是賣給收購商或者外面的大企業。”李光德感慨,2005年自己決定進行小黃姜深加工產業開發時,當時羅平縣內連他的企業在內,深加工企業隻有兩家。

15年后,如今羅平縣內的小黃姜加工龍頭企業已由最初的2家增至15家。在陸續將姜酒、姜茶、姜糖、姜洗劑等精深加工產品推向市場的同時,羅平本地深加工企業還注冊了“姜多寶”“姜來無憂”“雲姜”等12個羅平小黃姜產品商標,其中,“雲姜”牌姜粉還榮獲了2018年度雲南省綠色食品“十大名品”獎。

長期以來羅平小黃姜產品單一、質量不高、附加值低的情況得到了改善,羅平縣的小黃姜產業發展正逐步從賣“原料”向賣“產品”轉變。2020年,羅平縣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了3家企業入駐羅平,未來3家企業將投資約5億元建設羅平小黃姜精深加工系列產品。

2006年,羅平縣注冊了“羅平小黃姜”地理証明商標,取得生態原產地保護認定。正當羅平延伸小黃姜產業鏈,發展精深加工生產之時,2020年,“羅平小黃姜”成功入選《中歐地理標志談判保護協定》中方100個地理標志談判保護清單,羅平小黃姜的出海之路也更為廣闊。

2020年,羅平縣內共有小黃姜專業合作社77家,種植小黃姜的專業村達到100個,全縣共種植小黃姜18萬畝,實現總產量36萬噸,在良好市場行情的帶動下,羅平縣整個小黃姜農業產值達到創紀錄的21.6億元。

羅平定了一個更大的目標——把“羅平小黃姜”打造成中國黃姜第一品牌,讓羅平縣成為中國最大最優質的小黃姜產區。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