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龍灣小鎮帶動當地鄉村振興。 尋甸縣委宣傳部供圖
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3日,昆明市大板橋街道花箐社區嚴家庄村舉辦了首屆民宿旅游節。4天累計接待游客近7000人次。住民宿,吃殺豬飯,參加游園活動、篝火晚會,來體驗別樣生活感受的人們,讓這個安靜的小山村熱鬧了起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旅游研究中心、騰訊文旅產業研究院等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趨勢研究報告》顯示,疫情對人們的旅游態度、動機和選擇偏好等,產生了顯著影響。回歸自然、關注健康,成為人們旅行關注的焦點。
在昆明,鄉村旅游正煥發著勃勃生機。依托獨特的高原自然風光、燦爛的少數民族風情、天然的綠色生態物產,春城“桃源境”已漸漸成形。
山村變身旅游村
東川區銅都街道箐口村,坐落在烏蒙山脈最高峰牯牛山下。靠山的箐口村,這幾年因地制宜發展起旅游業,陸續建成3個旅游觀景平台、1條30公裡游步道、2條30公裡森林氧吧游步道,以及1個滑翔傘基地、1條300米滑索等。同時,以“黨組織+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推廣“紅色之愛”蘋果、車厘子、赤芍、紅豆杉等高原特色作物的規模化種植,擴建梅花鹿養殖基地,帶動村民創業就業。
2019年,箐口村成功創建成省級旅游扶貧示范村。當年,東川區銅都街道箐口村25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到脫貧標准,退出貧困序列。
如今,念好“山”字經的箐口村,建起了農家樂和帳篷酒店,年均游客接待量達到5萬人。箐口村正規劃建設汪家箐影視攝影基地、小水井小組四季草莓採摘園、牯牛山戶外探險營地、農家樂民俗館等項目。通過發展旅游休閑觀光、農家樂特色美食品嘗、傳統村落民宿體驗、高原特色作物產銷,讓村子的綠色可持續旅游發展道路走得越來越穩。
在昆明,像箐口村這樣的村子不在少數。2019年以來,全市已有祿勸縣、尋甸縣,創建為雲南省旅游扶貧示范縣﹔尋甸縣七星鎮、轉龍鎮等6個鄉鎮,創建為雲南省旅游扶貧示范鄉鎮﹔東川區箐口村、尋甸縣丹桂村等9個鄉村,創建為雲南省旅游扶貧示范村﹔尋甸縣壩者村、鐘靈社區等9個鄉村,創建為昆明市旅游扶貧示范村。同時,安寧市溫泉小村、宜良縣河灣村和麥地沖村、石林縣大糯黑村等4個鄉村,創建為全國重點鄉村旅游村﹔盤龍區雙龍鄉、官渡古鎮等14個鄉村,創建為雲南省旅游名村。
為扶持和鼓勵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積極推進旅游扶貧示范創建工作,支持全市鄉村旅游項目建設。通過文旅產業的發展思路和舉措,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以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讓貧困地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做經營﹔以全域旅游發展理念,帶動鄉村脫貧攻堅工作。
村民成了上班族
竇玉翠是尋甸鳳龍灣小鎮的一位綠化工人。她說:“我家就在旁邊的大壩者村,走過來上班隻要5分鐘。每天工作8小時,一個月下來能拿到兩千多塊錢。原來家裡種包谷、養豬,一年下來利潤也就四五千塊。”除了竇玉翠,大壩者村還有不少村民在小鎮裡上班。有的做綠化,有的打掃衛生,還有的經過培訓成為保安甚至觀光火車駕駛員。
2020年,尋甸縣“一鎮帶三村”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在鳳龍灣小鎮落地,推動鳳龍灣小鎮開發和與景區毗鄰的塘子街道大壩者村、七星鎮小壩者村和老村子村3個自然村聯動融合發展。小鎮成為尋甸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的重要承載地。
依托鳳龍灣小鎮建設,3個自然村在保持鄉村獨有田園風光和農家文化的基礎上,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布局。大壩者村定位為牧野農場、田園風情,小壩者村定位為民俗文創、鮮花世界,老村子村定位為漁家鄉村、森林人家。通過解決好景區開發和傳統自然村保護,著力打造文旅型小鎮和民族團結示范村,帶動建設“村在綠中,房在果中,人在畫中”的鄉村美景,形成以鄉村旅游為主導、多種產業形態融合發展的新格局。
數據顯示,2019年,鳳龍灣特色小鎮接待游客62.77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200萬元。通過做好3個自然村的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及用工需求的無縫對接,小鎮為周邊村庄居民提供餐飲、住宿、保潔、安保等眾多工作崗位,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年均用工約16萬人次,發放工資3360萬元。同時,村民還在餐飲、民宿、商貿、集市、農家樂、趣味採摘等領域自主創業,逐步實現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轉型發展。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人士說:“近年來,我們在打造特色小鎮的工作中,一方面全力推動特色旅游小鎮的開發和建設,另一方面通過小鎮帶動周邊貧困地區、貧困村的建設。立足脫貧攻堅工作,突出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突出開發式內源式扶貧,通過小鎮建設,全面整合周邊貧困鄉村自然資源、人力資源,設立旅游集市,對貧困村進行整體提升打造,安排貧困戶到旅游小鎮就業,切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
此外,市文化和旅游局還積極向國家、省爭取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專項扶持資金,進一步加強貧困地區旅游基礎設施和接待設施的建設。同時,通過組織鄉村骨干參加旅游扶貧專項培訓工作、外出考察學習,組織專家送教下鄉,提升全市鄉村旅游從業者的綜合素質,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和質量的提高。
結語
借力旅游產業
實現鄉村振興
從2020年12月16日起,旅游版陸續推出“昆明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系列報道。從最美候客村嚴家庄,到繪制游客“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村民安居樂業的麥地沖,再到因為小草莓牽動農旅大融合的黑蕎母社區……生動的鄉村故事,記錄並展示了昆明市以旅游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讓農村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就業、經營,實現脫貧致富。
推進鄉村振興,要注重鄉村產業經濟發展,一條重要路徑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旅游經濟是一種復合型經濟,具有助推農業轉型發展、增加鄉村發展途徑等多重優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
發展鄉村旅游,核心是讓鄉村人民成為最大受益者。
我們期盼通過這組系列報道,為昆明市其他村落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供參考和借鑒。真正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讓鄉村群眾受益,推動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美麗畫卷。(李思凡)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