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花果沒有花怎麼就結了果?貝葉棕一生隻開一次花,開花后就死亡,死亡前如何繁殖?絨毛蟻蜂為什麼會“白發蒼蒼”?蘭花螳螂為何要“賣弄風騷”……12月26日,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字間書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高級工程師劉光裕的“我這十年探尋的熱帶雨林植物”講座吸引了不少博物學愛好者。他通過講述故事,向人們分享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重要性和使命。
1959年,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植物學家蔡希陶帶領一批科研人員在景洪市勐臘縣勐侖鎮的葫蘆島上披荊斬棘,創建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以下簡稱“版納植物園”)。60余年來,在一代代科學家和研究者的努力下,版納植物園成了植物的“諾亞方舟”:1125公頃的土地上,收集有活植物1.3萬多種,建有38個植物專類區,保存原始熱帶雨林250公頃,是我國面積最大、收集物種最豐富、植物專類園區最多的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戶外保存植物種數和向公眾展示植物類群數最多的植物園。
搶救保護美麗脆弱的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2019年9月28日,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養子保護區裡,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部和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一起,將210株國家I級保護植物白旗兜蘭幼苗移植到3個回歸點。鑒於一年多來白旗兜蘭成活率較高,科研人員今年又補種了一些幼苗。
2003年,科研人員在普洱市一個小河溝岸邊發現了10多叢40余株成年白旗兜蘭。這是國內首次、也是目前唯一發現的白旗兜蘭分布點。但當時,它們的生境惡劣,周圍已開墾成咖啡種植園,河水被咖啡加工廠的廢料嚴重污染。
2012年,白旗兜蘭被列入《全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拯救保護工程規劃》。經過8年多的持續努力,版納植物園瀕危植物遷地保護與再引種研究組培育出了上千株白旗兜蘭幼苗。在2015年首批白旗兜蘭野外回歸之后,2019年9月底再次進行野外回歸。
“植物園被認為是保護拯救瀕危植物的‘諾亞方舟’,遷地保護是植物園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版納植物園副主任胡華斌介紹,我國擁有高等植物3.6萬余種,位居世界第三,但其中約有4000-5000種植物處於瀕危或受威脅狀態,植物園成了植物遷地保護的重要基地。
2013年,版納植物園作為中國植物園聯盟的牽頭單位,推動實施了本土植物全覆蓋保護計劃。國內14家植物園的研究人員參與了這項拯救瀕危植物的“零滅絕”計劃,在北京、雲南、廣東等15個省(區、市)發現了上千種處於瀕危狀態的植物,通過遷地保護、就地保護、科普教育等多種手段,截至2019年年底,已有2620種嚴重受威脅本土植物在植物園內得到有效保護,佔受威脅植物總數的42%,其中62種植物已開始進行野外回歸工作。
讓珍稀植物在野外和城市社區安家落戶
今年6月17日,在蒙蒙細雨中,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部工作人員踏著泥濘的山路,來到景洪市基諾鄉銀廠山,把用無菌萌發技術培育了3年的玫瑰石斛、報春石斛、鼓槌石斛等8種本地附生蘭花苗共280余株,綁縛在樹上或石頭上定植,還在原生樹干上放置了250個鼓槌石斛種子袋,進行蘭科種子直接播種。
基諾鄉銀廠山曾是附生蘭科植物重要的原生生境,但因種植經濟作物和採伐貿易,原生蘭科物種所剩無幾。這樣的困境也發生在其他地方。西雙版納是我國蘭花植物最豐富的地區之一,版納植物園的調查顯示,分布在該州境內的蘭花達115個屬426種,佔全國的1/3。然而10余年來,由於大面積種植橡膠、茶葉等經濟作物,野生蘭花生境惡化。
2015年,版納植物園發起了“共守綠水青山,恢復蘭科種群”的蘭科植物野外回歸活動,組織10多個傣族村寨的上百戶村民到植物園參加蘭展,讓村民了解蘭花的價值及其面臨的野外威脅﹔還在勐侖鎮開展送蘭花進社區活動,向村民發放植物園培育的蘭花幼苗,為村民培訓蘭花栽培和養護技術。
蘭花進社區活動激發了村民們的種植熱情,有的村民找人幫忙搭架子,有的收集各種材料做花盆,有的編制精巧的花籃,有的搬回枯木制作蘭花盆景。蘭花養得好的人還幫助其他村民種養。
“讓民眾參與到回歸活動和看管、監護中來,才能引起他們對蘭花保護的關注,促進蘭科植物的保護。”版納植物園園林園藝部王曉靜說。除蘭花外,版納植物園還將隻在雲南生長的珍稀樹種——望天樹進行培育后,移植到當地城鎮,作為獨具特色的行道樹。
高深的研究變成好聽的雨林故事
粉紅色蘭花螳螂優雅地趴在鵝掌柴的綠葉上,懾人心魄的美讓圍觀拍照的人們發出陣陣驚嘆聲。12月以來,一隻蘭花螳螂的出現,成了版納植物園的一大新聞。
蘭花螳螂因外貌酷似蘭花而得名,但它的美麗不僅引來了人為捕殺,而且在市場上身價不菲。因其十分稀少,不少生物學家都沒有見過。直到2011年,版納植物園內多次發現蘭花螳螂﹔2013年又先后發現了兩隻雌性蘭花螳螂,一白一粉。
劉光裕說,為了把蘭花螳螂作為昆虫界的旗艦物種,增進人們對靚麗昆虫的了解和保護,版納植物園已經對蘭花螳螂進行了人工繁殖。2014年,他和同事策劃推出了一項幫助青少年了解雨林動植物夜晚故事的科普教育活動——“烏蘭魅影:夜游版納植物園”。
在版納植物園裡做了16年導游的王曉麗發現,近年來,來植物園的游客和假期研學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她和植物園40余名導游每天的工作都安排得滿滿當當。2019年,她累計帶團1000多個。
和其他景區不同,植物園的導游都是經過培訓的科普人員,平淡無奇的雜草叢,經他們講解,會變得生動有趣﹔潛伏在各種植物上的動物,經他們比擬,能激發游客探尋大自然奧秘的好奇心。
在勐侖鎮生活了10多年的王曉麗認為,葫蘆島上的版納植物園不僅為生物多樣性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她看到,這些年,勐侖鎮日益繁榮,鎮上來了很多旅游、畫畫、拍照、做研究的外地人﹔也有不少周邊村寨的年輕人在植物園就業,做導游、園林維護等工作。
今年11月25日,18頭亞洲象突然接近勐侖鎮,所幸版納植物園之前布設的紅外相機監測到了這一情況,並第一時間向鎮政府報送了預警信息,減少了人員傷亡。隨著保護區保護成效提高,亞洲象的種群數量增長,活動范圍擴大,亞洲象此前已有20余年沒有在勐侖子保護區出現。(記者 張文凌)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