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37.6萬戶農村危房完成改造

農村危房改造“改”出美好新生活

2020年12月28日08:33  來源:昆明日報
 
原標題:農村危房改造“改”出美好新生活

12月21日,冬至,昆明市尋甸縣金源鄉小村村委會小凹子村的最低氣溫降至1℃,然而,村民付平周心裡卻是溫暖的:“自2017年搬進新房子以來,我再也不用擔心夏天漏雨、冬天挨凍了。”除了付平周家外,自2006年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來,昆明市累計投入中央、省、市補助資金60余億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7.6萬戶。37.6萬戶農村困難群眾,“改”出了美好新生活。

村民住上“暖心房”

從金源鄉鄉政府出發,開車順著山路一直前行,行程10多公裡即可到達坐落於群山之中的小凹子村。自開展精准扶貧工作以來,小凹子村的路通了、水通了,家家戶戶蓋起了新房,依山而建的村庄煥然一新。

在村口,遠遠就能看到付平周家的新房。

“以前住在大山中,土地少,掙錢少,也沒錢修房子。要不是國家政策好,我還住在土坯房裡呢……”付平周是小凹子村的貧困戶,以前常年住在幾間土木結構的房屋裡,年久失修,條件極其簡陋,一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裡就下小雨。

站在新房前,付平周說,他很早就有翻蓋新房的打算,但苦於沒錢。后來,他家被列為4類重點對象實施危房改造。2017年,政府補助資金5.1萬元,加上自籌部分資金,他家新建了90多平方米新房,大大改善了居住質量。如今,付平周一家住上了干淨安全的房子,家裡暖和敞亮,收拾得干淨整潔,刮風不愁、下雨不怕,住著舒心,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多虧了黨的好政策,否則我們村那麼多人家哪能家家住上這麼好的新房!”付平周的願望,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努力的方向。

小凹子村的劉朝林、張老德等村民家,也在政府幫扶下建蓋了新房。提起生活條件的變化,他們的喜悅溢於言表,逢人便夸“政府扶貧政策好”。

“把老房修繕加固得像新房一樣,住著習慣、安心。”祿勸縣雲龍鄉擁箐村委會擁箐二村村民張志義說。張志義家年久失修的土木老房被認定為危房,經過在兩山牆內側各增加一提鋼柱、加裝剪刀撐、加固木梁柱節點等措施后,經整體修繕加固、內外牆粉刷、裝木樓板、更換門窗等工序,一棟危險的土木老宅變成“鋼筋鐵骨”的堅固安全住房。

“我家也享受到了危房改造政策的好處。”富民縣大營街道辦事處永安村委會谷律箐村村民張蘭翠介紹,她家共有4人,屬建檔立卡貧困戶,大女兒去年外出務工,小女兒還在上學,她家原來所住房屋為土木結構D級危房,地處地質滑坡地段,由於家庭經濟十分困難,年收入隻有8000元左右,僅能維持家庭基本生活。2018年,張蘭翠家被列入4類重點對象實施危房改造。經縣、街道辦等多方協調,她家同意進行危房改造(易地拆除重建)。由於張蘭翠家經濟十分困難,除政府補助2.1萬元、自己多方籌集2萬元外,政府部門還動員愛心企業捐款4萬元、捐助水泥28.8噸,助力她家建蓋了一棟72平方米的新房。新房建好后,張蘭翠每天把房前屋后打掃得干干淨淨,對以后的生活也重新有了信心。

12月24日,冬日暖陽下,晉寧區夕陽鄉高粱地村委會賴家新村72歲的方鳳蘭,拿了一個小凳子來到門前,坐著和村裡的老人聊著家常,生活悠然自得,很是愜意。

走進賴家新村,新房整齊劃一,房前屋后樹木蔥郁,勾勒出一幅美麗新農村的鄉村圖景。當被問及喬遷新居后的感受時,方鳳蘭打開了話匣子。她說,賴家新村有32戶102人,因原來的房屋老舊破損,2016年在政府的幫扶下,加上村民自籌部分資金,全村開始進行危房整體改造,到2017年家家都蓋起了新房。現在,她的最大心願就是希望兒子、女兒在外面工作順利,孫子考上大學。

“我今年88歲,趕上了好時代,享受到好政策,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房,我的小目標就是活到100歲!”說起對生活的向往,賴家新村村民施北鳳笑著說。

鄉村“改”出新畫卷

危房改造前,不少村民“最怕刮風下雨天”,談“房”色變。昆明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秉承“辦實事、惠民生、得民心”的工作理念,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中住房安全保障統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自2006年開展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以來,昆明先后投入中央、省、市補助資金共62.5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30.1億元、市級補助資金32.4億元﹔累計完成農村危房改造37.6萬戶,為全市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注入強大力量。

脫貧,要有一個暖暖的家。實施農村危房改造,解決農村困難群眾住房問題,既是脫貧攻堅的現實需要,也是改善農村困難群眾居住條件、改變農村環境面貌、縮小城鄉差距、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昆明在全省率先提出“一戶一方案”工作方式,採取自建、互建、幫建、代建、兜底建等方式全面抓好安居房建設,引入第三方專業鑒定機構對危房進行認定。同時,昆明按照戶申請—村評議—鄉審批—縣審核的程序嚴格核定改造對象,以“五層級識別、四類型改造、三統籌保障、二強化質量”的“五四三二”工作法,破解改造難題。

在農村危房改造中,昆明還組織建筑企業310多家、施工突擊隊120多個、建筑工匠或農村工匠11000多人投入全市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不僅實現了“居者有其屋”的夢想,更提振了困難家庭生產生活的精氣神。自2016年精准對接脫貧攻堅以來,全市統籌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7.91萬戶,投入中央、省、市補助資金共47.75億元。其中,中央、省級補助資金17.88億元,市級配套資金29.87億元。在尋甸縣、祿勸縣、東川區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128095戶。

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通過修繕加固、拆除重建分類實施,昆明做到了貧困戶基本住房安全保障全覆蓋。僅祿勸縣,2017年至2018年就投入中央、省、市、縣級資金188457.9萬元,打響“全面消除農村危房”攻堅戰,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4類重點對象,兼顧一般農戶,累計實施C、D級危房改造54801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893戶。

農村危房改造是幫助農村困難群眾實現安居夢的一大惠民工程。在扶貧攻堅中,尋甸縣投入農村危房改造資金22.4億元,共實施農村危房改造50582戶。其中,新建46901戶,修繕加固3681戶。

“活了快一輩子了,沒想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更沒想到現在的生活這麼好!”12月21日至24日,當記者先后到尋甸縣、祿勸縣、富民縣、晉寧區等地採訪農村危房改造情況時,受訪者表示,危房改造“改”到了群眾心坎上,“改”出了美好新生活。

修繕加固,拆除重建,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如今,村村優美、家家整潔、處處和諧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正在昆明徐徐展開……(楊官榮)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