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更高質量發展

2020年12月10日08:43  來源:雲南日報
 

地處中國經濟最為發達區域之一的長三角南翼,浙江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機遇,經過多年的持續快速發展,從經濟總量指標和分項指標來看,浙江都已成為全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區域之一,“經濟大省”名副其實。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在開放中不斷對標國際,補齊短板,優化資源配置,分享開放紅利,是浙江探索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再看雲南省,改革開放以來,雲南從開放末梢走向前沿,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建設穩步推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浙江、找差距、增動力,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形成高質量發展新優勢,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個時期雲南省適應新發展階段要求、融入新發展格局、在擴大開放中加快形成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把握機遇 奮起直追謀跨越

哪裡有機遇、哪裡有市場,哪裡就有浙江人。改革開放以來,浙江順應國際國內形勢,牢牢握住了經濟全球化不同發展階段的重要戰略機遇。

20世紀80年代,抓住勞動密集型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機遇,浙江著力發展輕紡產品對外貿易,確立了貿易大省的地位。20世紀90年代,抓住國際產業結構調整和轉移的機遇,加大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力度。入世后,浙江以“八八戰略”為指引,“跳出浙江發展浙江”,在繼續推動外貿、外資發展的同時,堅定實施“走出去”戰略,有效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近年來,浙江更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開放發展更加主動有為。

義烏這個被譽為“世界超市”的全球最大小商品市場,歷來被認為是我國國際貿易的“晴雨表”,也是把脈全球經濟動態的特殊窗口。在義烏,有一條名為“義新歐”的鐵路,是目前世界上最長的鐵路國際貨運線路,全程1.3萬多公裡,幾乎橫貫了整個亞歐大陸,被稱為“奔跑的駝隊”。

在義烏鐵路口岸二期,緊張、繁忙是常態。貨運往來吞吐,車輛川流不息,集裝箱堆場滿滿當當。數台巨大的龍門吊猶如“鋼鐵俠”般迅速啟動,將一組組集裝箱准確吊裝至中歐班列車板之上,隨后發往歐亞各國。

近年來,數不勝數的義烏制造、浙江制造乃至中國制造,通過“義新歐”中歐班列運往歐亞各國。同樣,西班牙紅酒、德國汽車配件等也通過“義新歐”運抵義烏。在義烏鐵路口岸的展室裡,最近更新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義新歐”中歐班列已開行854列,承載了義烏市10%左右的進出口貨運量。“我們每天要發3至4列車,貨櫃需求量很大,一櫃難求。”現場工作人員說。

伴隨著汽笛聲,一列列 “義新歐”中歐班列往返於歐亞大陸。吊裝設備操作司機黃棟是“義新歐”中歐班列變化和發展的見証者之一,在他看來,“義新歐”中歐班列的快速發展、貿易的繁榮,正是浙江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共享發展紅利的鮮活例証。

以開放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浙江通過擴大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推進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通過進口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通過引進外資帶來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形成了一批產業鏈條完整、配套體系完善的新興產業。對外貿易、雙向投資的發展有力推動了浙江產品從全球價值鏈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機遇總是垂青勇於競爭的人。當前,與浙江一樣同處長江經濟帶的雲南也正迎來“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大戰略機遇。對雲南而言,如何立足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搶抓機遇,謀篇布局,下好先手棋,浙江無疑是個榜樣。

順勢而為 凝聚發展新動力

浙江改革開放的歷史,其本質就是一部創新史:觀念之新、機制之新、模式之新。

被譽為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義烏,其最早的小商品交易由一個個貨郎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地叫賣。人們“支付”雞毛鴨毛來換取零食、生活用品或玩具等小商品。這樣的交易因獨具特色而被人們稱作“雞毛換糖”。正是與生俱來的創新精神,引領著義烏小商品市場敲開了世界市場的大門,帶動浙江的貿易發展,也為浙江制造業賦能。

作為中國外向型經濟的一張“名片”,義烏多年來尤以出口見長。今年以來,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球貿易持續承壓。跨境電商在浙江省穩外貿、穩企業、促數字化轉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4月,國務院批准設立義烏綜保區。順應這一新趨勢,義烏給了自己新的定位:騰籠換鳥、加快向進口市場轉型,大力發展以新型進口市場為標志核心的第六代市場,實現買全球貨、賣全球貨。

在義烏數字綜保區進口孵化區3號門進口處,“橋接世界,貿通全球﹔買全球貨,賣全球貨”的標語十分醒目。14萬平方米的數字綜保區進口孵化區由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打造,吸引了京東海囤、考拉海購、網易嚴選、豌豆公主等國內知名跨境平台紛紛搶灘入駐,現有貿易經營主體202戶,內設34個國家館,匯集了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15萬種進口商品。

建設新型進口市場是義烏打造第六代市場的核心標志。為形成有別於傳統進口市場和港口報稅市場的核心競爭力,運營主體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積極開展“保稅+”業態功能研究,服務企業發展需求。

深入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義烏數字綜保區進口孵化區內共應用了“保稅+轉口”“保稅+跨境”“保稅+展示”3種業態模式。

“保稅+展示”模式,具體來看就是孵化區內經營主體通過繳納關稅保証保險,可以先從保稅物流中心拿出少量的貨物樣品用於展示,在達成銷售后,再從保稅物流中心通過分送集報的方式清關出貨,延緩關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繳納時間,減少經營主體資金佔用。“保稅+跨境”模式,主要利用電商的傳播力,把保稅倉的商品用郵購的方式直接銷售給消費者。“保稅+轉口”模式,則是依托義烏常駐的1.5萬外商和年均55萬人次的入境外商資源,在開展市場採購貿易的同時把進口商品也拼入集裝箱出口,這種模式充分運用了義烏的集貨優勢和物流優勢,出口商可以同款、同步、同價在中國完成海外工廠不肯經營的小批貿易,真正讓中小微企業自由而充分地參與到國際貿易中。

格魯吉亞國家館負責人傅秀峰常年從事與格魯吉亞的進出口貿易,自2019年孵化園開業進駐以來,借助孵化園的平台力量和義烏廣闊的市場,有效拓展了市場。在他看來,綜保區園區建設的成功與否取決於配套措施和設施的完善程度。而未來的義烏數字綜保區進口孵化區將是一個融貿易、展覽、文化、餐飲、旅游等多種功能,集綜保區、大型倉儲冷鏈區、進口產業專區等若干配套區塊為一體的進口產業發展園區,形成千億級進口市場規模,撬動更高水平開放。

伴隨著全球貿易數字化發展,以數字貿易為突出特征的第四次全球化浪潮,對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產生了巨大影響。尤其是今年,受疫情影響,全球貿易整體低迷,但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貿易數字化轉型趨勢越發明顯。

基於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發展跨境電商對於雲南來說潛力巨大,雲南的起步也並不晚。近年來,雲南鞏固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合作,積極開拓日韓、歐洲、中東、南美和非洲新興市場,加快布局建設“海外倉”和轉口基地,推進電力、能源、通信等大項目合作,開放型經濟體制機制基本形成,為發展跨境電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昆明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內跨境電商備案企業已達500余家,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落地昆明,行業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今年國務院發布了新一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名單,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名列其中。在中國(雲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引領下,德宏、紅河等地的跨境電商發展同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從“買全國、賣全球”到“買全球、賣全球”,義烏華麗轉身的背后,正是浙江順應時代發展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參與國內外的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的一個縮影,其全球視野和戰略意識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隨著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推進,分別處於長江經濟帶東西兩端的雲南和浙江在要素流動、產業聯動和設施聯通上日益密切,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巨大。對雲南而言,更應努力學浙江之長、補雲南之短,取浙江之經、創雲南之新,在風雲變幻的全球化浪潮中接續奮斗,由“大”到“強”,開啟更高層次、更高質量開放發展的新征程,書寫互利共贏、交融發展的新篇章。(胡曉蓉)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