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錢買蔬菜水果 互聯網買菜在昆興起

2020年12月08日08:42  來源:昆明日報
 
原標題:一分錢買蔬菜水果 互聯網買菜在昆興起

  “手機下單、送菜上門,最快30分鐘菜就能送到家。”12月3日,記者走訪發現,繼快遞、外賣之后,“互聯網買菜”也開始融入人們的生活。美團、蘇寧、餓了麼、滴滴等互聯網企業,紛紛推出賣菜業務,把人們認為“專屬”於線下的買菜推到線上。

  線上買菜

  30分鐘至1個小時能把菜送到家

  記者在美團App上看到,已有霸王送菜、生鮮到家、老虎送菜等多個品牌入駐,為消費者提供代買菜服務,通常30分鐘至1個小時能把菜送到家。除了提供平台服務,美團也依靠自己的供應鏈推出“美團買菜”新業務,已在廣州、北京、深圳等城市試運營,預計不久后將在昆明等城市開通。打開盒馬App,首頁被分為水果蔬菜、肉禽蛋品、海鮮水產、火鍋到家、時令水果等10多種類型,隻要在盒馬門店3公裡內的地區都能配送到家。在餓了麼平台上,也能看到買菜服務。據資料顯示,2019年3月餓了麼建立全新生鮮開放平台,並與叮咚買菜達成戰略合作,這也是餓了麼繼面向B端的有菜業務后,又發力C端買菜業務。

  全球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在今年3月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線上購買生鮮商品,大部分是20多歲或30歲出頭的年輕人。與商品質量相比,他們更看重線上豐富的商品種類,以及便利的購物體驗。

  商戶轉型

  不少線下商戶加入社區團購

  除了送菜上門的方式,“互聯網買菜”還有另一種模式——社區團購、“預購+自提”的模式。比如美團旗下的“美團優選”業務,用戶可在每天0點到23點通過App、微信小程序下單,次日到家附近的便利店或團長處自提,最早中午前就可收到商品。蘇寧小店除了“1小時達”服務外,也可以線上下單,隔日到就近的門店自提。滴滴也跨界推出社區團購項目“橙心優選”App,目前已在包括昆明在內的多個城市上線。

  “一分錢的蔬菜水果你買到了嗎?”社區團購遠低於市價的價格吸引了許多人。不少市民戲稱團購是“薅羊毛”,參與社區團購,隻需要花上幾元、幾毛,甚至是幾分錢,就能買到水果、蔬菜。

  “從幾個月前開始,店裡的蔬菜水果銷量一直在下降,相比去年少了百分之四十左右,影響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后來我加入社區團購活動中,成為一名‘團長’。”春暉小區社區生鮮店店主楊先生說。楊先生的生鮮店已經完成轉型,既經營線下的實體生鮮店,又作為附近團購生鮮產品的一個取貨點。現在,楊先生的生鮮店裡商品少了,包裹變多了。盡管賣菜的收入減少了,但作為“團長”,楊先生每個月能拿到2000多元的佣金。“收入不比以前少,工作比以前輕鬆,每天在微信群裡和用戶做好溝通工作就行。”楊先生說。記者調查發現,像楊先生這樣轉型做“團長”的線下商戶不在少數,以社區生鮮超市居多。

  市場競爭

  線下生鮮商店和菜市場不可取代

  與此同時,也有一群蔬菜商販沒有轉型,仍然堅持按傳統的方式賣菜。在篆新農貿市場,66歲的李大爺正在收拾自己的菜攤。被問及生意是否受社區團購影響時,李大爺說:“感覺最近來買菜的年輕人變少了,但是到我這買菜的主要是中老年人,都是一些老顧客,所以影響並不大。”記者調查發現,使用社區團購的多為年輕人,而到農貿市場買菜的用戶以中老年人為主,對於客源較穩定的農貿市場來說,社區團購目前的影響比較小。

  不少市民對此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市民張大嬸說:“蔬菜水果畢竟是家人吃的,親自到市場挑選會放心一些,網上買的菜吃著心裡不踏實。”大三學生小趙認為,線上購和線下店是互補的,且社區團購的福利活動不可能一直存在。“我覺得社區團購最不方便的就是要提前預購,有時前一天忙忘記了,第二天就沒菜做飯了。”李女士說。多位接受採訪的市民表示,雖然認可社區團購,但仍覺得線下生鮮商店和菜市場都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在“互聯網買菜”受熱捧的當下,傳統小商販該何去何從?“有需求就有市場,有市場就會有供給者,市場永遠會挑選最有效率的辦法。”雲南財經大學印度洋地區研究中心副教授楊怡爽認為,互聯網企業布局賣菜業務,並不一定意味著線下菜販的市場被擠佔,市場遲早會出現分層,線上線下都有自己的消費者。(張曉莉)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