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丹淅流域早期文明研究引熱議

2020年12月01日10:11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河南丹淅流域早期文明研究引熱議

《淅川下王崗:2008-2010年考古發掘報告》29日首次發布。近百位業內專家學者齊聚河南淅川,回顧數十年來的考古研究成果,共商丹淅流域早期文明研究大計。

報告顯示,下王崗遺址整個面積約6000平方米,國家文物部門先后多次對其進行大型搶救性發掘,發掘總面積達5311平方米,基本被全面揭露。遺址從距今約7000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延續至西周晚期,年代跨度近5000年,是研究史前聚落完整面貌的典型個案。

報告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高江濤表示,報告全面呈現了發掘成果,可為丹淅流域文化譜系變化、史前環境變遷、聚落形態演變等課題研究提供重要資料。

據介紹,報告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全三冊,包括遺址概括、仰韶文化時期遺存、屈家嶺文化時期遺存、龍山文化時期遺存、二裡頭文化時期遺存、西周時期遺存、漢代及其他時代遺存、結論等八章,600余張彩色資料照片隨書出版,涉及發掘現場、出土文物等珍貴畫面。

丹淅流域即丹江與淅水流域及其周邊地區,以淅川縣為主體。歷史底蘊深厚的淅川是考古界的天堂,這裡先后出土文物9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4件。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賈連敏指出,丹江口庫區淅川縣境內及其周邊區域已調查確認的文物點多達170余處,是研究早期文明交流與互動的重要地區之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表示,今天中國地域范圍內,史前時期各主要地理單元或地區都有各自文明的演進過程,丹淅流域正是這些“多元”中十分有特色的“一元”,仰韶時代、龍山時代以及楚都丹陽時期尤其是丹淅流域早期文化與文明發展中的輝煌階段,有待進行總結性、全方位的展示與研討。

當天,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淅川縣共建的“文化遺產研創中心”揭牌。已淹沒於水底的遺址並沒有被今人忘記,丹淅流域獨特的人文歷史資源,將在文化弘揚、文脈傳承、文旅融合的發展中,重現繁華。(桂娟、李文哲)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