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孔德說:“人口就是一個國家的命運”。人口問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始終處於重要的基礎性地位。於國——通過普查獲取的人口數據,可為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對於我們准確把握人口變化規律,進而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於民——幼兒園學位應該有多少、社區應建幾個公園等諸如此類的問題都需要借助准確數據作出決策。換言之,人口普查直接關系民生福祉,事關每個人的切身利益。
從1953年到2020年,從第一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見証著時代的變遷,記錄著社會發展的鏗鏘腳步。此次“大國點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后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站在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實現的重要歷史節點。透過它,我們得以管窺鮮明的時代印記,能感受到濃郁的時代氣息。
從中,看經濟變遷。相比以往,此次普查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電子化。全面推行電子化採集方式,首次開發自主填報小程序,首次探索利用行政記錄和大數據進行比對核查……十年間,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涌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口普查也成為其拔節生長的新場景、新實踐。應該說,這次人口普查“新”意盎然,是新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側影,展現著我國經濟的蓬勃朝氣、創新動力。
從中,看社會治理。人口普查意在為人口精准畫像,涉及范圍廣、參與部門多,工程量浩大。其組織動員能力、其間的“繡花功夫”,可視作觀察社會治理水平的一扇窗口。此次“大國點名”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開展的。各地各部門准備扎實細致、宣傳動員有力有效、分工協作有條不紊,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開展相關工作,展現著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的再提升,展現著一個大國治理能力的再升級。
從中,看文明進步。此次普查,加強對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要求被一再強調。十年之間,公眾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持續提升,這是對自我的認同。另一方面,共建共治共享觀念深入人心,很多網友詢問怎樣配合普查員開展工作,民眾參與社會事務的熱情越來越高。點滴細節,都展現出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進步。
弗朗索瓦·魁奈在《人口論》中強調:“構成國家強大的因素是人。”人口普查既能得到答案,又能找到問題。這次新時代背景下的人口普查數據,將為“十四五”規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提供更准確的參考。(李昕恬)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