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養產業、休閑游蓬勃發展。
近年來,雲南省在創新生態修復機制,扎實推進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石漠化綜合治理、防護林建設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中,取得驕人成績。目前,雲南省林地面積、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均居全國第二。
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十三五”期間,全省共實施營造林3764.82萬畝,國土綠化提質增速,綠水青山再添新顏。雲南充分發揮林草資源優勢,念好“山字經”,唱好“林草戲”,助推打造綠色“三張牌”。截至2019年底,全省核桃種植面積達4300萬畝,年產量120萬噸,產值295億元﹔澳洲堅果330萬畝,年產量4.68萬噸,產值14.36億元,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之首。林下經濟年產值超600億元,生態旅游等年產值超150億元,森林康養年產值14.35億元。
統計顯示,雲南省林地面積由“十二五”末的3.75億畝增加到4.23億畝,居全國第2位﹔森林面積由3.20億畝增加到3.59億畝,居全國第2位﹔森林蓄積量從17.68億立方米增加到20.2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位﹔森林覆蓋率由55.7%提高到62.4%,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7倍,為筑牢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奠定了堅實基礎。
嚴打涉林違法犯罪
在森林、草原資源優勢突出的背景下,雲南省也沒有放鬆對資源管理和保護。今年開展破壞森林資源違法違規問題專項整治行動以來,雲南森林公安聚焦普洱市、西雙版納州、臨滄市等主要茶產區,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遏制住了非法侵佔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犯罪的易發、多發勢頭。
近年來,為追求短期利益,一些地方出現非法侵佔林地、種茶毀林等破壞森林資源違法違規問題。由於這些問題多發生在邊遠林區、深山密林,存在發現難、取証難的特點。森林公安部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聚焦生態資源審批、利用、監測及核查等情況,滾動開展基於大數據平台的關聯度分析,通過數據碰撞,發現和拓展案件線索,為案件查辦提供科技信息支撐。深入開展多部門、多警種、多區域聯動,加強與林業草原、自然資源、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網安、治安、刑偵、科信等相關警種協同聯動,全面落實預警發布、信息核查和查辦跟蹤等工作措施,形成專項打擊合力。
專項行動自今年5月正式啟動以來,相關部門打擊了多起毀林種茶、私挖濫採、盜砍濫伐、剝樹皮毀林、投毒毀林等案件,有上百名違法犯罪分子投案自首。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省級共挂牌督辦重大案件25起,提級查辦重特大案件15起。州縣兩級也挂牌督辦了一批重大案件,落實人員、經費保障,全力推進案件查處工作。
綠色已成最美底色
2020年雲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加快建設美麗縣城、康養小鎮、特色小鎮,讓雲南成為創新創業、休閑度假的聚集地。近日,中國林業產業聯合會發布了《2020年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單位遴選結果公示公告》,雲南共有32地入選,其中試點建設縣(市、區)3個、試點鄉鎮6個、試點建設單位22個、森林康養人家1個。
不論是脫貧攻堅,還是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已成為雲南最美的底色。據了解,“十四五”期間,雲南省將繼續做大綠化“大盤子”,將干熱河谷、石漠化等困難立地綠化列為“十四五”國土綠化重點,科學選擇造林樹種,積極探索造林新模式。將“綠起來”與“富起來”有機結合,用好政策,打好資金、土地等“組合拳”,吸引和撬動社會資本投入國土綠化事業,以創建森林城市、綠化模范城市為載體,加強城市面山、城郊綠道、環城綠帶、生態廊道等建設,努力擴大城市綠地面積,提升城鄉居民綠色體驗和宜居感受。(張捷)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