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交出五年答卷

2020年11月25日08:18  來源:雲南日報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在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期間,雲南省經濟發展不斷提速、民生福祉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

11月24日,省政府新聞辦與省發展和改革委舉行雲南省“回眸‘十三五’,奮進彩雲南”系列新聞發布會·綜合主題發布會。省發展和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能源局、省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就雲南省“十三五”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進行介紹。

“十三五”時期是雲南省經濟社會實現歷史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時期,取得了兩個決定性成就,實現五個歷史性突破,奪取一個決定性勝利。

兩個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五個歷史性突破——經濟總量實現歷史性突破﹔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歷史性突破﹔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社會民生補短板實現歷史性突破。

奪取一個決定性勝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決定性勝利。

“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全面完成,為雲南省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工業增速列全國第一梯隊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推動“兩型三化”轉型,在打造八大重點產業、世界一流“三張牌”和萬億級、千億級產業方面不斷出實招、硬招、新招,實現了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工業綜合實力和民營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產業結構和產業集群進一步優化﹔數字化、創新、綠色化正成為新的驅動力。

雲南工業產業2016年以來年均增長9.1%,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梯隊﹔信息產業2016年以來主營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光纜線路長度、4G基站數均居全國第9位,已建成5G基站1.2萬個。

工業綜合實力和民營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突破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5000億元大關,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梯隊。全部工業增加值接連躍過兩個千億元台階,2019年達到5301.5億元。2016年以來年均增長9.1%,增速位列全國第一梯隊,高於“十三五”7.5%的預期目標1.6個百分點。規上工業企業數達到4361戶,規上工業主營收入突破1.4萬億元。

民營經濟突破萬億元大關,雲南省民營經濟增加值從2015年的6389.7億元躍升至2019年的10954.8億元,佔GDP比重提升至47.2%。2019年民營經濟戶數達312.7萬戶,較2015年增長了43%。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4戶,居西部省區前列。

產業結構和產業集群進一步優化

雲南省重點發展的八大產業“三張牌”打造取得突破,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煙二電三有色”的產業格局正被重塑優化,裝備制造業、信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千億元,非煙工業佔全部工業比重從66.2%提高到75.3%,煙草佔比下降到24.7%。綠色鋁硅材、綠色食品、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產品制造等優勢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壯大。信創、石化、新能源乘用車及主要醫用防護物資4個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

產業集聚度得到明顯提高,千百億園區蔚然成群。2019年全省工業園區主營收入達到18211億元,佔全省比重達81.7%,2016年以來年均增長率19%,園區已經成為全省產業發展聚集高地。全省主營業務收入超千億元以上園區達5家,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達9個。2016-2019年累計完成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997.12億元,省級支持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4.78億元,園區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

數字化、創新、綠色化正成為新的驅動力

“兩化”融合在雲南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2016年以來信息產業主營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2019年達到1465億元。光纜線路長度、4G基站數均居全國第9位,建成5G基站1.2萬個。中國林業大數據中心等國家級數據中心相繼落地,全省建成數據中心達42個。

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升。2016年以來,累計實施重點項目1500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73個、“三化”改造項目28個,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由0.63%提升至0.8%。新認定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38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34戶、工業設計中心22戶,認定培育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31戶。

工業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節能降耗超額完成目標任務。搬遷改造30戶人口密集區危化品企業,降低鐵路運輸物流成本37.45億元。培育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85家、綠色園區11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范企業15戶,安寧、東川、蘭坪列入國家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可持續發展綜合排名上升至全國第19位,提前兩年完成GDP能耗、用水量等節能降耗目標任務。

“綠色能源牌”打造成績亮眼

“十三五”以來,雲南省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著力打好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推進雲南綠色能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取得了顯著成效——

國家大型水電基地基本形成,石油煉化基地建成並穩定發揮作用,能源國際樞紐雛形顯現,綠色能源裝機佔比、綠色能源發電量佔比、清潔能源交易電量佔比、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等四項指標在全國領先,並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能源產業實力迅速發展壯大,2019年能源工業增加值達到1300億元,較2015年的685億元增長近90%,能源產業躍升為全省第一大支柱產業,促進雲南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初步建成“兩基地一樞紐”

國家大型水電基地基本形成。“十三五”期間,瀾滄江上游烏弄龍、裡底、托巴、黃登、大華橋、苗尾等水電項目相繼投產﹔金沙江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相繼核准開工,烏東德已投產4台機組,發電量達110億千瓦時。

目前,金沙江、瀾滄江水電基地已投產水電站20座,裝機累計4599萬千瓦,較2015年兩江干流裝機3686萬千瓦增長24.8%。全省多個千萬級大型水電站建成投產或正在建設中,水電開發技術水平國際領先。

石油煉化基地建成並穩定發揮作用。中緬油氣管道及1300萬噸/年煉油項目建成投產,徹底改變了雲南省無油少氣的局面,帶動石化產業快速發展。“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成品油供應能力在2200萬噸/年左右。

能源國際樞紐雛形顯現。跨境電力聯網、電源合作開發、境外電網基礎設施建設合作、電力技術裝備“走出去”成效顯著。已建成13條與周邊國家電力通道,“十三五”期間電力國際貿易約180億千瓦時,年均增長約7.5%。

能源結構不斷優化

電力優勢進一步發揮。全省電力總裝機9988萬千瓦,居全國第7位。2019年,全省水電發電量2853億千瓦時,居全國第2位。能源利用效能顯著提高,結束了雲南自2014年以來的大規模“棄水”歷史,從最高位2016年的315億千瓦時下降到2019年的17億千瓦時。建成直流輸電通道10條,西電東送能力由“十二五”末的2500萬千瓦提升至現在的3990萬千瓦。

煤炭良性發展態勢顯現。煤礦數量由“十三五”初期的786個減少到222個,平均產能由15萬噸/年提高到42萬噸/年,累計關閉退出煤礦488個,淘汰落后產能6965萬噸。

油氣發展填補雲南空白。全省成品油消費年均突破1000萬噸,年均增長4%。2019年1月1日起,全省全面推廣使用國Ⅵ(B)標准車用汽油、國Ⅵ標准車用柴油。

全省天然氣消費量從“十二五”末不到6億方增長到2020年的22億方。昭通頁岩氣勘探開發取得突破,到年底累計產氣將超過1億立方米。

新能源開發穩步推進。至目前,全省風電裝機878萬千瓦,佔總裝機8.8%﹔光伏裝機387萬千瓦,佔總裝機3.9%。風電年利用小時多年保持全國前三的領先位置。

能源發展綠色特征更加鮮明

全省綠色能源裝機佔比84%,高出全國平均約46個百分點﹔綠色能源發電量佔比90.5%,高出全國平均約67個百分點﹔清潔能源交易電量佔比97%﹔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42%,高出全國平均27個百分點以上,上述四項指標全國領先,並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西電東送電量100%為清潔電力,為實施節能減排、污染防治、支持東部地區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歷史性解決絕對貧困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發展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盡銳出戰、攻堅克難、不勝不休,徹底改變了貧困面貌、改善了人民生活。

今年11月14日,雲南省政府正式發布最后9個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的消息,至此,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現行標准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絕對貧困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2015年以來,雲南省累計投入省級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813.38億元,年均增長29.9%。2016年以來,累計整合省級以上財政涉農資金1833.74億元,年均增長5.5%。凝聚中央定點單位、東西部扶貧協作、企業集團幫扶和社會扶貧等各方幫扶力量,向世代沉積的貧困堡壘發起總攻。

“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任務全面實現,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發生整體巨變。88個貧困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驗收,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現象已動態清零。99.6萬貧困人口實現易地搬遷,建成安置房24.5萬套、集中安置區2832個,其中萬人以上集中安置區19個。解決了130萬戶約500萬貧困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貧困人口“三重”醫療保障到位,常見病、慢性病能夠及時診治。農村集中供水率從2015年底的83%提高到96%,自來水普及率從77.7%提高到94%,總體上消除了農村飲水不安全現象。全省8502個貧困村100%實現通硬化路、生活用電、動力電、光纖、寬帶和有“雲嶺先峰”為民服務站、活動場所。

產業就業持續賦能,貧困群眾收入大幅提升。累計投入500多億元財政扶貧資金,在全省范圍內形成蔬菜、茶葉、水果、生豬等26個扶貧主導產業,覆蓋有產業發展條件的貧困戶168.53萬戶,佔有產業發展條件貧困戶的99.5%。累計發放扶貧小額貸款538.74億元,129.26萬戶(次)貧困戶獲貸。建成村級光伏扶貧電站1387座,總裝機31.65萬千瓦,覆蓋2012個貧困村,每年每村增加8萬元至40萬元的集體經濟穩定收入,收益資金安排公益崗位就業19807人,發放工資5299.9萬元。目前,全省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力已外出務工314.7萬人,比2019年增加30.34萬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有穩定就業的比例由9.2%上升到55.1%。全省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070元增加到2019年的10771元,年均增長11.1%,高於全省平均增長水平1.5個百分點。

綜合交通跨越式發展

“十三五”以來,雲南省全力推動交通運輸破瓶頸、補短板、惠民生、提品質,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實現了從“基本緩解”到“基本適應”的重大轉變,成為近年來雲南變化最大、群眾感受最深、成效最為明顯的行業之一。

5年來,雲南綜合交通投資實現跨越式增長,全省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1.14萬億元、是“十二五”的2.4倍。其中,公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2018年至2020年連續3年位居全國第一。特別是2020年,雲南省採取強有力措施,有效對沖疫情影響,全省綜合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3000億元以上,為全省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堅實支撐。

到“十三五”末,全省公路總裡程預計超過26.5萬公裡,其中,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裡程達9000公裡以上﹔鐵路運營裡程預計增加1573公裡,達4233公裡,高鐵從無到有,運營裡程達1105公裡﹔民用運輸機場新增2個,達15個,旅客吞吐量百萬級機場7個﹔航道裡程新增855公裡,達5108公裡﹔郵政快遞網點達到11457個。

截至目前,雲南省129個縣(市、區)全部通高等級公路,今年預計新增20個以上縣通高速公路,通高速公路縣將達到110個以上﹔列車通達26個省(區、市)、高鐵直達17個省(區、市),9個州(市)通鐵路、8個州(市)通高鐵﹔客貨航線達466條,國內外通航城市達185個,基本實現南亞東南亞首都航線全覆蓋。郵政企業網點鄉鎮、建制村100%通郵,鄉鎮快遞網點覆蓋率達99.7%。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累計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0.5萬公裡,所有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郵,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車﹔特別是“直過民族”及沿邊地區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建成2.5萬公裡,惠及346個鄉鎮、1487個建制村、9049個自然村,強力助推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整族脫貧。

大力推動客運轉型升級、貨運降本增效。5年來,全省新增等級客運站41個、農村客運站991個,場站配套功能更加完善,旅客換乘更加便捷。城市公交體系不斷完善,網約車、定制客運等新模式不斷涌現﹔昆楚大麗、昆曲宣、昆玉蒙河等動車開行,城際快速客運體系加快形成。大力建設最美交通,美麗公路、美麗鐵路建設成效顯著,271個服務區完成提升改造﹔“公轉鐵”“公轉水”加快推進,運輸結構持續優化,生鮮物資鐵路冷鏈破冰,有力助推“雲菜”“雲果”“雲花”出滇。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生態環境系統強化統籌指揮、督促調度,全力推進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和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等“8個標志性戰役”,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完成了13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及周邊重污染企業搬遷。“散亂污”企業整治完成率達96%。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全省清潔電力發電量佔比達92%,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43%,居全國首位。小鍋爐淘汰任務全面完成。淘汰注銷國Ⅲ排放標准柴油貨車3.14萬輛,提前1年完成目標任務﹔比國家要求提前4年實現全面供應國Ⅵ(B)標准車用汽油。

把九大高原湖泊水生態環境保護治理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響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洱海保護治理攻堅戰﹔著力打造“撫仙湖生態圈”﹔開展瀘沽湖、程海等高原湖泊環境整治。著力解決重點領域的水環境問題。嚴格保護飲用水水源,完成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和審批﹔嚴控工業污染,截至2018年底全省70個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嚴控城鎮生活污染,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1.3%﹔大力防治農村農業面源污染,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

積極推動省級土壤污染防治條例立法,加快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進度,全面啟動雲南省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積極推進全省重金屬總量減排,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排查環境整治等,督促企業建立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制度。穩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

5年來,雲南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空氣質量方面,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全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在全國排名第一﹔2019年受東南亞燒荒影響略有下降,在全國排名第三。今年1至10月,全省16個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98.6%。

水環境質量方面,截至2019年底,雲南省納入國家考核的100個地表水監測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8%,劣Ⅴ類比例降到4%﹔今年1至10月,優良比例達到82%,劣Ⅴ類比例降到3%。九大高原湖泊水質整體改善,撫仙湖、瀘沽湖水質穩定保持I類,滇池(草海、外海)甩掉劣V類水體的帽子,洱海介於Ⅱ類和III類之間波動,九湖中劣V類水體的湖泊已由2017年的3個減少為2019年底的1個(星雲湖),滇池外海、異龍湖分別於2018年、2019年“脫劣”。

土壤環境質量方面,截至目前,雲南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未發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超標、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或因疑似污染地塊及污染地塊再開發利用不當、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8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90%。

文旅產業改革創新出彩

“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文旅行業堅持以國際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為方向,加快文化建設,推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在改革中前行,在創新中出彩,在推進文旅融合中取得積極成效。

5年來,雲南省文旅產業增加值由1288.31億元增加到3430.97億元,年均增長27.7%,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107.22%。

全省接待海內外游客數量從2015年的3.30億人次增加到2019年的8.07億人次,文旅總收入由4181.79億元增加到12291.69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5.3%和30.9%,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132.76%和122.91%,2019年旅游總收入、旅游總人數分別排名全國第6位、第9位﹔文旅產業增加值由1288.31億元增加到3430.97億元,年均增長27.7%,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107.22%,佔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12224.55億元)的28.1%,佔全省國內生產總值(23223.75億元)的14.8%,基本實現“十三五”規劃佔比15.0%的目標。

今年,雲南省文旅行業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影響。截至目前,文旅產業復工復產情況總體良好,全省332家A級旅游景區已陸續開放了330家,復工復產率達99.4%﹔全省1047家旅行社,已復工686家,復工復產率達65.52%﹔全省星級飯店610家,恢復營業567家,復工復產率達92.95%。(段毅 李莎)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