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方創作《雷雨·后》在《雷雨》這座大山上鑿了個洞

2020年11月25日09:16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萬方創作《雷雨·后》在《雷雨》這座大山上鑿了個洞

  央華戲劇的連台戲《雷雨》《雷雨·后》眼下正在海口進行演出前的“沖刺”,曹禺先生的女兒,《雷雨·后》的編劇萬方心裡既緊張又興奮,她從沒奢望過自己的作品可以和父親的作品同台演出,“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這樣的共同演出需要特別合適的機會,恰巧落到我頭上了。”

  《雷雨·后》講述了在《雷雨》故事發生的十多年后,三位幸存下來的老人對《雷雨》那夜以及他們的青春進行了回憶,不僅在舞台上虛實並進的再現了《雷雨》中更多的細節,也交代了《雷雨》故事前后更多的故事情節、人物心理、命運關系,呈現了周朴園與蘩漪、侍萍在經歷巨大變故后,如何鼓起勇氣共同面對回憶、愛恨、命運和死亡,求得彼此的原諒,以及與自我和解的故事。

  作為曹禺先生的女兒,萬方經常受邀去看各種改編版的《雷雨》,看到父親的戲八十多年來有了超過1000個版本固然是高興的,但同時也是編劇的她,總覺得還沒有看到特別喜歡的改編,和她心目中的《雷雨》是有距離的。有一次,濮存昕在聊天時告訴她,自己想排一版以周朴園為中心人物的《雷雨》,“回到家后我還在心裡琢磨他說的話,既然大家面對《雷雨》都想有自己的解讀,那麼我為什麼不能去做這件事。”在萬方看來,《雷雨》最棒的就是它的戲劇結構,像一顆寶石,打磨的面越多,光芒就越璀璨,改編它肯定會很有意思。

  改編父親的經典可不是一件小事,“《雷雨》像一座大山,改編就是你在這座大山上去鑿一個洞,但還得是它。”萬方看過次數最多的是北京人藝完全按照曹禺原著搬上舞台的《雷雨》,“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戲劇舞台上隻有現實主義話劇,我也一直認為現實主義是最棒的最好的。但近些年看到越來越多來自國外的作品,思想也越來越開放,我有心嘗試用不一樣的手段來改編《雷雨》。”

  在《雷雨·后》裡,萬方更看重的是對原著中人物靈魂的把握,想要呈現他們在經歷那樣一場可怕的事件之后,經過長久的歲月煎熬之后生命的狀態。因為在創作過程中從沒有想過它會和《雷雨》一起演,所以萬方寫的時候會照顧沒有看過原劇的人,讓他們知道發生過什麼,但又更傾向於人物精神世界的描繪。

  因為名字叫《雷雨·后》,很多人會誤認為這是《雷雨》的續寫,但萬方堅持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改編而非續寫,“某種意義而言,我的作品就是《雷雨》故事的拉長,一方面講述后續的故事,另一方面也在補充之前的背景,我更想展現的是時間,是歲月。”

  《雷雨·后》改編完成后,劇本也很快就在雜志上發表了,自己的心願已經完成,萬方非常滿足,並沒有想辦法將它推上舞台。央華戲劇負責人王可然聽說了這個劇本,看過之后表示非常喜歡。“萬方老師的作品中象征意味特別鮮明和強烈,她不僅秉持著父親曹禺帶來的文學基因,更是一個具有深刻的女性本位思考,同時又突破了女性對於作品感性描述的作家。”

  有著豐富戲劇推廣經驗的王可然為這部戲設計了連台戲的形式,“將他們父女二人的作品分別在下午和晚上連台演出,從文學性到舞台呈現的戲劇性都會是非常奇妙的,內裡的化學反應將會非常豐沛。”對於這種設計,萬方很好奇,她不知道觀眾會有怎樣的反應,“你給觀眾一個空間、一個距離讓他們把自己看到的圓成一個戲,這個過程應該會有更大的滿足。”

  父親的作品雖然隻能仰視,但萬方並不怕同台演出時會被比下去,“我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會讓大家看到完全不一樣的呈現,從另一個角度回看《雷雨》裡的人,觀眾也許會因此對原著中的角色產生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復雜的情感。”

  據悉,連台戲《雷雨》《雷雨·后》將於12月5日在海口灣演藝中心首演,之后還將巡演多地,12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12月24日,該劇還將在騰訊視頻雲首發進行唯一一場線上直播,讓更多的人感受經典的力量。(記者 牛春梅)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