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洱海畔三弦琴韻悠長

2020年11月19日08:23  來源:雲南日報
 

“阿小妹,弦子彈到你門前……”大理白族民歌中所唱的弦子叫三弦琴,它是白族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彈奏樂器。

大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張群友的“萬泉樂器作坊”位於洱海畔龍龕村。這既是他的家,又是他制作三弦琴的地方。“張群友制作的三弦琴工藝考究,外觀耐看,音准、清脆明亮。”慕名前來買琴的人這樣評價。

“做三弦琴不僅要懂音律、會設計,還要有深厚的木匠基礎,精心雕刻、打磨拋光,外表要精美漂亮,最關鍵的還是琴能夠有完美的音質。”張群友說,好的三弦琴鼓口繃皮都會選用羊皮或蟒蛇皮,他覺得蟒蛇皮更適合三弦琴,因此訂購人工養殖的蛇皮用來制琴。

張群友的爺爺是有名的二胡制作師,告訴他“樂器賣音,講究音質”。他的舅舅是木匠,教會他“木匠賣光,講究光滑”。2002年,張群友在大理街頭賣自制的二胡時,遇上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白劇團的三弦演奏家楊月明,楊月明鼓勵他學習制作三弦琴。

系統學習三弦琴制作工藝后,張群友進行了大膽創新。他制作出六角、八角形鼓面的如意、龍頭琴,並把傳統鼓腔的雙面繃皮改良為背面木雕鏤空,精心優化調整琴的結構、尺寸、比例,他的創新使琴的發音更開放。他不僅注冊了“萬泉弦韻”商標,還申請了外觀發明專利。現在,張群友正籌劃著建立三弦技藝傳習所,吸收更多年輕人學習制琴,把制作技藝發揚下去。(記者 黃興能 攝影報道)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