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社會治理 社區難題“迎刃而解”

2020年11月11日16:33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供圖

昆明市西山區金碧街道彌勒寺社區位於西山區主城核心區,轄區面積0.34平方公裡,常駐人口10018人。隨著昆明城市的發展變遷,特別是今年疫情期間,彌勒寺在社區治理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和困難。

這些問題和困難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轄區30個院壩/小區,均屬於老舊小區,其中8個為無人管理小區,環境衛生差,治安管理不到位,配套設施缺失,長期困擾小區居民的生活﹔二是社區黨總支黨員偏大,由於老黨員較多,行動不便,給黨員教育管理造成較大壓力﹔三是轄區內低保、殘疾、失獨、孤寡人員有200余人,困難居民群體較大,社區治理負擔較重與社區工作人員數量、能力形成較大差距。

針對以上問題和困難,結合基層黨建示范社區的建設,彌勒寺社區黨總支積極創建“聯系你我·惠享生活”黨建品牌,以品牌精神和文化引領社區工作,通過打造“360度大黨建——黨建聯盟”,以黨建聯席會議形式,逐步整合轄區公共單位黨建和行政資源,打造社區黨建和治理最強“大腦”﹔通過優化精品院壩黨課和提升網格管理能力,全面打造社區黨建和治理“左右手”。

通過創建“黨建責任田——黨建聯盟成員包保服務居民樓和困難居民”制度,著力解決零距離服務群眾的難題,打造社區治理的“一條腿”﹔通過對老舊小區急難硬件問題,創造條件進行“微改造”,不斷提升居民生活環境和品質,打造社區治理的“另一條腿”,初步實現以黨組織建設帶動社會治理,以社會治理提升社區管理服務水平的目標。

供圖

打造社區黨建和治理“大腦”

俗話說:“要想走得快,就一個人走﹔要想走得穩,就一群人走”。為實現社區黨建和治理的“穩、准、狠”,彌勒寺社區黨總支打破部門壁壘,制定並實施“黨建聯席會議”制度。

社區黨總支聯合轄區公共單位,如省直機關工委、共青團雲南省委、省委黨史研究室、《雲嶺先鋒》編輯部、交警四大隊等16家單位成立黨建聯盟,結成更加緊密的黨建共同體。

通過與社區黨總支簽訂共建共治共享聯盟方案,實行“組織全覆蓋、管理精細化、服務全方位”的區域化大黨委管理,充分調動和發揮駐轄區單位黨建和行政資源,實現群策群力、協商合作、齊抓共管,在不斷完善和提升社區黨建和治理的水平、能力的同時,也有力地促進了成員單位履職到位。

今年以來,針對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事項,通過黨建聯席會議達成決策4條,制定消防整治、創文包保、結對幫扶等措施7條,開展主題黨日、疫情抗擊、義務勞動、創文整治等活動225人次,切實發揮“大腦”科學決策和指揮作用。

為此,社區黨總支正在考慮引入更多轄區企事業單位加入黨建聯盟,進一步完善社區黨建和治理的新模式。

打造社區黨建和治理“左右手”

以優化精品“院壩黨課”為抓手,全面落實黨要管黨的要求和任務。針對社區黨員黨性強覺悟高,但身體條件差、出行不便的實際,社區黨總支與黨建聯盟成員省直機關工委黨校,共同開設“院壩黨課”,把學習送進居民小區/院壩,強化黨組織建設和黨員的教育管理,不斷增強黨員個人身份的認同感和理解支持社區工作的自覺性,為全面做好社區工作打下堅實的思想和人員基礎。

82歲的老黨員薛佐民深有感觸地說:“‘院壩黨課’這種形式,是彌勒寺社區黨總支的首創,別開生面,我聽完黨課后深有感觸,我要讓老伴也來聽黨課。”通過黨員帶家屬參加學習,創造心貼心溝通交流的機會,社區黨組織的活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強。

以提升網格管理能力為抓手,不斷強化“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的社區治理能力。社區黨總支按照健全網格管理體系的要求,在單元網格內配備齊全“9大員”(即街道聯系領導、社區工作人員、居民黨小組組長、單位在職黨員、轄區民警、巡防隊員、流動人口協管員、社區志願者、黨員志願者等組成的網格管理員隊伍)的基礎上,將黨建聯盟成員單位的職責甚至個人吸收進網格,通過網格為居民提供各種便捷、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初步實現管理服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形成“黨政主導、公眾參與、社會協同、上下聯動”的基層管理工作新格局。

轄區內電動車飛線充電一直是困擾社區安全工作的難題,在深入創建基層黨建示范社區的過程中,聯盟成員劉家營派出所、交警四大隊等單位,積極派出黨員警務融入社區網格,多次組織專項整治行動。交警四大隊六中隊中隊長每次一進“網格”說得最多的話就是:“社區居民有需要,我立馬就會到。”他成了社區的一名網格員,也成為彌勒寺社區黨組織的一面旗幟。

彌勒寺社區通過抓網格管理能力建設,實現互聯互動,更好地促進社會綜合治理,轄區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歸屬感均得到極大地提升。社區居民嚴加榮原打算搬到新購買的小區居住,因為社區網格治理的成效,他最終留在彌勒寺,並多次跟社區表示,還是在彌勒寺好,方便、放心、安心。

打造社區黨建和治理“兩條腿”

黨建的目的就是要打造忠誠於黨、服務人民的基層黨組織,著力解決零距離服務群眾的難題。社區黨總支通過“黨建責任田——黨建聯盟成員包保服務居民樓和困難居民”制度,努力打造社區治理的“一條腿”,在服務居民的道路上踏出實實在在的一步。

目前全社區30個小區/院壩,由社區黨建聯盟成員包保達到21個,環境衛生、消防安全、治安秩序、設施更新、困難居民幫扶等工作均有較大改觀和提升。

老舊小區機動車佔用消防通道,多年來困擾居民,也為社區安全帶來隱患,按照黨建“責任田”制度要求,今年社區黨總支與黨建聯盟成員單位積極開展合作,對機模廠、安康苑小區等機動車佔用消防通過進行整治,清理劃設消防通道6條,確保生命通道暢通無阻。該項整治惠及居民2102戶,大家紛紛表示,有了消防通道,不僅消除了消防障礙,讓小區通道更加通暢,關鍵是消除了居民心裡的障礙,讓大家覺得更加通透。

社區黨總支了解到轄區有4名困難居民,家中孩子均在工人新村小學就讀,家中因殘疾導致生活困難,通過黨建聯盟,主動聯系成員單位組織愛心企業結對幫扶,從而減輕困難家庭經濟負擔,保障困境兒童順利完成學業。

對老舊小區急難硬件問題,創造條件進行“微改造”,不斷提升居民生活環境和品質,打造社區治理的“另一條腿”,在服務居民的道路上讓每一步都走得更加踏實。彌勒寺社區黨總支“手腳並用”,通過網格管理發現問題,上報問題,社區黨總支則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多方整合資源,取得支持,特別是老舊小區/院壩的一些急難硬件問題。

永樂路68號院,屬50年代建造的平板房,基本設施嚴重不足,導致院內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網格員發現問題后,及時上報,通過聯合整治,為該院粉刷外牆、規范停車位、並建造30噸的化糞池,小區有變化、居民有感受、社會有認同,社區治理開創了新局面。

如今,彌勒寺社區黨總支通過“聯系你我·惠享生活”黨建品牌的打造,逐步形成“黨總支+黨建聯盟”的新的“內和外順”黨建和治理模式,社區的居民有事無事都要來社區逛一逛,看看今天有什麼事需要幫忙,通過牽線塔橋團結協作服務群眾,不僅提高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而且極大地提升社區黨組織的形象和作用。(王應梅、范丹)

(責編:朱紅霞、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