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能夠加快燃油替代,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還對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節能減排、防治大氣污染、推動昆明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就此次印發的《昆明市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2020—2025年)》有哪些特點、對行業發展將帶來哪些變化等,規劃編制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長施雲懷進行了解讀。
新能源汽車佔比約7.3%
記者:此《規劃》具有哪些特點?
施雲懷:從原則上看,《規劃》具有整體規劃,適度超前﹔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協同推進,分類實施﹔因地制宜,集約發展﹔強化管理,規范服務等5個特點。
具體來說,按照國內領先的要求,在“多規合一”的總體框架下,統籌制定《規劃》﹔通過分步實施,主城區優先布局,解決從有到量的問題,兩年內實現主城五區+晉寧區全覆蓋、5年內市域全覆蓋,形成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的格局。
記者:28.7萬個充電樁建設依據是什麼?
施雲懷:根據2019年昆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昆明市汽車保有量為249.01萬輛,近5年的汽車保有量年平均增速為9.6%,其中近兩年的汽車保有量增速維持在8%左右。“十四五”期間,按年均8%的增速考慮,預計2025年昆明市汽車保有量約為395萬輛。根據雲南省《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和推廣應用若干政策措施》,2020年-2022年昆明市新能源汽車投放數量累計將達10萬輛﹔2023年-2025年按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佔每年新車銷售量的20%考慮,預計2025年昆明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8萬輛以上,新能源汽車佔比約7.3%,即28.7萬輛。目前,這一數字超過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新能源汽車約5%—7%的佔比。
六大任務產業鏈形成
記者:《規劃》隻為完善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另有目標任務?
施雲懷:完善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是一種具體表現,《規劃》還提出了六大重點目標任務,即優化提升市級新能源平台監管服務能力﹔開展充換電基礎設施的示范工作探索﹔探索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出台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及驗收標准指導意見﹔加快全市充換電基礎設施的數據互聯互通﹔培育相關產業。通過六大任務的推進實施,加速構建全市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記者:目前,昆明充電基礎設施已有一定建成規模,但由於涉及多方權責,推進難度依然不小,下一步如何破解這些工作難點?
施雲懷:能源消費革命是一項重要戰略舉措,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未來,市發展改革委將聯合各部門、各方,通過加快推進昆明市居民小區公共充電樁建設,加強新建小區預留充電設施驗收的執行力度,加快推進單位內部充電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社會公共資源的場地投建充電設施等工作,消除不利因素,加快充電設施建設。
帶動新能源汽車產值420億元
記者:能否透露一下《規劃》的投資規模?
施雲懷:依據投資匡算,2020年—2025年,昆明市充電基礎設施總投資約為105.7億元。其中,公共充電站投資61.2億元,公共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分散式充電樁群投資約2.6億元,居民小區充電基礎設施投資約38.4億元,換電站投資約3.5億元。
記者:《規劃》實施后,預計帶來哪些方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施雲懷:按5年后昆明28.7萬輛新能源汽車計算,每年充電電量約40億(度)千瓦時,累計節約替代燃油量160萬噸。按每輛車5萬元計算,拉動汽車動力電池產值140億元﹔按每輛車15萬元計算,新能源汽車產值420億元。(廖興陽)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