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煙+旅游” 日子真可以

2020年11月10日09:54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富有濃郁民族特色的可邑特色旅游小鎮(局部) 鄧楚瑜 攝

要是晚到幾天,彭先生和同伴們會更加覺得不虛此行——11月6日,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發布2020年度“中國天然氧吧”評審結果公示,雲南僅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就有彌勒市等12個縣市榜上有名。作為彌勒市重點打造的特色旅游小鎮,地處群山密林深處的可邑村很是“氧”人。

“請大家出示門票,有序乘車。”11月3日下午2點多,在村裡的集中乘車點,岳習鋒操著不太標准的普通話,和帶團導游一起招呼著來自上海市徐匯區的彭先生一行登上景區的電動觀光車。在可邑村,土生土長的岳習鋒有兩個身份:電動觀光車駕駛員、種植烤煙20多年的“鐵杆煙農”。

國家3A級旅游景區、“全國生態文化村”“全國森林旅游示范村”“中國最美鄉村”……可邑村率屬於彌勒市西三鎮螞蟻村委會,是一個傳統的烤煙種植村。

觀眾頻頻鼓掌、喝彩,讓劉輝(右)和舞伴跳得更加歡快  鄧楚瑜 攝

算起來,岳習鋒在村裡的景區開電動觀光車已有2年多時間。在景區上班,每個班從早上8點到下午6點、一個月能休息6天、每月能拿到2000多元工資……種植烤煙之余在家門口還有其他收入,43歲的岳習鋒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可邑村在以前也是一個普通的彝家小山寨。岳習鋒告訴大伙兒,多年以前,村裡沒有一條硬化路,一到下雨便泥濘不堪。雨季的時候,幾戶條件稍好的有自行車的人家想要騎著車到鎮上趕集,要從村裡扛著自行車步行5公裡,直到走上通往鎮裡的柏油路才能騎車。惡劣的交通條件,也折射出當時村裡鄉親們貧困的生活條件。

岳習鋒已不能准確回憶起村裡是從何時開始種植烤煙的,隻知道依靠種植烤煙,父母拉扯大了自己和哥哥姐姐們﹔而自己又依靠種植烤煙,供出了兒子和女兒。

如今,20歲的兒子在昆明打工,16歲的女兒在彌勒一中念高一,自己在種植烤煙之余還能在家門口打工,“現在的日子,就像蜂蜜一樣甜。”岳習鋒告訴大伙兒,雖然他家的土地面積不多,但去年和今年,他家種植烤煙的累計收入接近6萬元。

同村的畢春比岳習鋒大8歲,種植烤煙已有30多年,2014年10月加入了村裡景區的觀光車駕駛員隊伍。畢春今年種植了10.9畝烤煙,收入6萬多元。加上養豬養羊的收入,全家的總收入到年底能超過10萬元。“在景區打工的工資隻能補貼家用,挑大梁還得靠種植烤煙。”畢春說。

剛接送走一批游客,岳習鋒坐在觀光車上小息片刻  鄧楚瑜 攝 

多年來,可邑村的鄉親們依靠種植烤煙解決了溫飽問題,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杜絕了靠山吃山、向自然環境過度索取的問題,守住了這裡的綠水青山和淳朴的風土人情。

下午3點半,旋律動人、節拍強勁的“阿細跳月”音樂聲從遠處傳來。尋著音樂,大伙兒來到村裡的民族文化廣場。此時,穿著民族服裝、身挎三弦的劉輝帶領著文藝表演隊跟著歡快的音樂進行表演,場邊的游客舉著手機、相機拍著照、錄著視頻,不時鼓掌喝彩。

“以前‘跳月’是自娛自樂,現在‘跳月’除了能拿工資,還能展示我們阿細人的民族文化。”和岳習鋒、畢春一樣,身為旅游投資公司在村裡組建的文藝表演隊隊長的劉輝也是一名“鐵杆煙農”。

按照旅游投資公司規定,平日裡文藝表演隊每天表演一場,周末每天表演2場。雖然因工作原因,劉輝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帶隊排練節目和表演上,但他仍然堅持種植烤煙,“文藝表演隊31名隊員中,有9人家裡種植烤煙,不種烤煙我們心裡不踏實。”劉輝樂呵呵地說。

今年,可邑村80戶煙農老鄉的種煙收入達207.7萬元。乘著彌勒市大力打造可邑特色旅游小鎮的東風,許多煙農老鄉在種植烤煙的同時,還是村裡旅游景區的觀光車駕駛員、文藝表演隊隊員、秩序維護員等。一些有條件的煙農老鄉憑著多年來種植烤煙的積蓄,在家裡開起了民宿客棧,收入可觀。

村中即景區,幸福入畫來。依托“烤煙+旅游”的發展模式,如今的可邑,可以!(鄧楚瑜)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