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也許沒有哪個學術用語比“內卷”更加出圈了。“內卷化”(involution)現象最初由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在其著作《農業內卷化:印度尼西亞的生態變化過程》中提出。吉爾茨發現,農民在人口壓力下會不斷增加水稻種植的勞動投入,以邊際報酬遞減為代價進行不計效率的生產,勞動趨於內卷,從而形成“沒有發展的增長”。
但是,經濟學視角的內卷未能解釋內卷化背后的文化驅動力。事實上,在當下語境中,內卷指向的是更為深刻的倫理意義的維度。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觀察到,現代經濟無法雇佣毫無紀律、“隨心所欲”的勞動者。他們一旦脫離監督,就會想法設法偷懶,希望以最悠閑最不費力的方式賺取同樣的薪水。換言之,現代社會需要“勞動力”做到的,絕不是簡單的勞務付出,還需要擁有敏銳的專注力,需要“對工作負有義務”的職業精神,需要冷靜的、克己自制的工作倫理。隻有這種理性的堅毅性格,才能擔負緊迫密集的工作強度。
事實上,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中國人特殊的家庭倫理和勞動倫理之上。幾代人“為了下一代”“過好日子”“出人頭地”,節衣縮食、勤奮工作、努力儲蓄、任勞任怨,一切辛勞因為可以改變命運,因此都有了“奔頭”。這種意義上的充實感,足以克服韋伯筆下“無心的享樂人”形象。
改革時代的勞動倫理不只是儒家傳統的簡單延伸,更來自於市場社會釋放的上升機會。在這個意義上,內卷心態的突然流行,並不是“凡人版軍備競賽”升級,也並非“不斷抽打自己的陀螺式的死循環”,因為這些恰恰構成改革時期財富增長的奧秘。年輕人內卷情緒的滋長,部分是源於他們對奮斗的方向和自身未來感到迷茫。隨著競爭門檻日漸抬高,人們付出的越來越多,卻未必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當工作難以與更高遠的人生價值發生關聯,勞動也就陷入了自我空轉的狀態。
這種迷茫感,既可以表現為吐槽和抱怨,也呈現為郁悶與不滿﹔既可以偽裝成“碼農”“社畜”和“打工人”的自嘲,也可以現形為“做一天耍三天”的三和大神。隨著內卷感受越來越強,“雞娃”(即望子成龍的父母給孩子打雞血,不停讓孩子拼搏)、崗位要求水漲船高等現象愈演愈烈,年輕人的消費觀、婚戀觀和就業觀也會受到不小的沖擊。
當大學生為了考試績點激烈競爭,職場人士被打卡計時、996工作制、KPI考核等統計數據所約束,盡管更多的社交、消費與娛樂可以不斷填補時間,但人們對人生意義和未來方向卻顯得越來越不確定。它表現為一方面對自身現狀不滿意,但同時又缺乏追求理想的動力﹔人們雖然在滿負荷工作,但絲毫不影響事實存在的偷懶、糊弄和開小差。
現代社會的健康發展,有賴於健康向上的工作倫理的鍛造,個體的勞作奮斗也需要精神世界的安頓。日益增速的工作和生活節奏或許會讓人感到壓力,但人們的精神心態卻不應就此內卷。唯有為年輕人創造更多發展機遇,進一步做好社會兜底保障工作,更加重視人們對於意義感和公正感的追求,才能讓他們避免受到內卷的困惑,以更加熱情、飽滿的狀態面向未來。(余盛峰 作者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