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結束

昆明“七庫一站”蓄水同比少7876萬立方米

2020年11月04日08:17  來源:昆明日報
 
原標題:“七庫一站”蓄水同比少7876萬立方米

  美編王麗娜/制圖

  過了10月,昆明市汛期正式結束。截至昨日,保障主城區城市供水的“七庫一站” 蓄水40798萬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16%。

  汛期

  前期雨量少后期單點強降雨偏多

  每年的汛期都是全市降雨最為集中、庫塘增蓄最有利的時段。但今年汛期,全市表現出雨季開始后,降雨時空分布不均明顯、強降雨多發頻發的特點。5月至10月,全市的平均降雨量為731.9毫米,較歷史同期799毫米偏少9.2%,較去年同期718.9毫米偏多1.8%。到6月上旬,祿勸、富民、安寧、呈貢、晉寧、五華、西山、盤龍、官渡、宜良、尋甸已出現了重度氣象干旱,其他縣區也出現中度氣象干旱。但進入主汛期,特別是6月中旬以后,單點強降雨場次又偏多。

  今年,主城區域降雨量偏多明顯,尋甸、東川、宜良等縣區偏少。據統計,降雨最多的主城區已達1024.2毫米,最少的東川降雨僅為560.9毫米,差距較大。今年以來,全市的降雨量總體屬正常略偏少,但降雨時空分布不均。

  降雨

  不同地區出現“旱澇兩重天”

  據氣象部門分析,今年全市雨季開始時間前后不一,嵩明5月中旬就進入雨季,屬偏早,東川、富民5月下旬開始屬正常,但其余縣(市)區6月中旬至7月初才開始,較常年均為偏晚至特晚,最早和最晚相差超過40天。在空間上,全市隻有昆明主城、富民降雨較常年同期略多至偏多,其余縣(市)區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尋甸偏少近5成。

  主汛期前受降雨偏少影響,金沙江流域除昆明站受牛欄江—滇池補水工程人工調水影響水量偏多外,鬆華壩上游、牛欄江干流、南盤江流域各干支流來水量均偏少。進入主汛期后,短時強降雨過程偏多,共出現了8次大范圍的強降雨天氣。幾次較強降雨還造成部分河道水位迅速上漲,主城盤龍江、大清河、採蓮河、寶象河、海河,安寧鳴矣河、富民大營河等均出現超警戒水位。由於降雨分布極不均勻,致使各地蓄水情況也不盡相同。今年汛期,嵩明上游水庫、尋甸鳳龍灣水庫、五華紅坡水庫出現超汛限水位運行的情況,上游水庫甚至兩次超汛限水位﹔而安寧車木河水庫降雨僅365毫米,蓄水還不到去年同期的一半。可以說,今年汛期,全市不同地區出現了“旱澇兩重天”。

  蓄水

  三大水庫僅鬆華壩超去年同期

  保障昆明主城供水的“七庫一站”雖已蓄水40798萬立方米,但隨著汛期過去,降雨和來水補充不足,蓄水總量持續減少,當前的蓄水量較去年同期48674萬立方米少7876萬立方米,少16%。受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影響,三大供水主力水庫中,鬆華壩水庫蓄水9078萬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多1738萬立方米,多24%,雲龍水庫、清水海的蓄水量分別為23652萬立方米、5370萬立方米,分別較去年同期少25%、33%。

  對策

  “一庫一策”提前謀劃蓄水工作

  面對今年蓄水形勢,市防汛抗旱部門加強會商研判,在去年底全市供需水平衡分析的基礎上,分主城、縣城、集鎮、農村4個層次,多次對今年降雨形成有效徑流前的城鄉供需水情況進行再平衡、再分析、再排查,對城鎮供水水源基本情況、缺水情況進行摸底調查。存在缺水或供水緊張的部分鄉鎮(街道)已採取啟用備用水源、提水補給、間歇性供水等措施保障供水,部分縣區結合城市發展正在規劃建設新的城市飲水工程。同時,採取“一庫一策”措施,分類指導做好水庫蓄水工作。當前,全市各級水務部門在重點抓好承擔城鄉供水任務水庫蓄水的同時,也呼吁市民節約用水。(記者杜仲瑩報道)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