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封感謝信 顏值不高內涵挺足

程浩

2020年11月03日08:23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張麗梅拿著自己手寫的感謝信。人民網 李發興 攝

43歲的農家婦女張麗梅決定寫封感謝信,感謝幫扶她家的昆明理工大學。

可她上學隻上到初一,很多字不會寫,有些字就算先前會寫,太久不寫,也早忘得一干二淨。即便這樣,她還是決定寫,“他們(幫扶干部和駐村隊員)對我家太好了!”張麗梅的理由很充分。

張麗梅家在雲南省宣威市羊場鎮普瓦村,這個2500多人的山區村子,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56戶451人,其中包括張麗梅家。

為幫著村民脫貧致富,2015年8月以來,昆明理工大學開始定點幫扶羊場鎮的3個行政村,普瓦村是其中之一。

這幾年來,昆明理工大學利用高校資源優勢,配合當地黨委政府,盡全力帶著村民脫貧致富。到目前為止,全村貧困人口全部高質量脫貧。張麗梅家不例外。

打和丈夫結婚起,張麗梅就覺得日子不順。2003年3月22日晚,鄰居家著火,她家被波及,被燒得啥都不剩,一家人沒地兒住,隻能擠在烤房。

好多個夜晚,看著一雙兒女,張麗梅和丈夫面面相覷。好在兩口子沒放棄,慢慢有點積蓄后,重新蓋了瓦房。打那時起張麗梅覺得,兩口子過日子就像一雙筷子:一是誰也離不開誰﹔二是什麼酸甜苦辣都要在一起嘗。

“甜”沒等到,“苦”先來了。2008年,丈夫患上比較嚴重的頸椎病,整天渾渾噩噩,打不起精神。沒過幾年,2016年,更糟的事纏上這家人——女兒中考考體育時突然昏厥,急忙送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心臟病,得動手術。一家人東拼西湊,還貸了款,才把新農合報銷后的4萬多元結清。

張麗梅拿著自己手寫的感謝信。人民網 李發興 攝

那一年,張麗梅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當地黨委政府和昆明理工大學的幫扶下,一家子日子開始從谷底慢慢往上爬。

2018年,通過易地搬遷,一家人搬到羊場鎮附近的新房。新房100平米,張麗梅家隻出了1萬多,“我們小區買菜可方便了……”那之后一段時間,她逢熟人便說。

女兒上高中那幾年,每年有上千元的生活補助﹔昆明理工大學的幫扶干部和駐村隊員時不時來家裡坐坐,和張麗梅聊聊家常,鼓勵一家人好好過日子,臨了還會拿給她數百塊錢,她不要,可拗不過幫扶干部和駐村隊員,也便收下了。

女兒自打那次昏厥后,雖然病好了,可記憶力大不如前,學習成績跟著蹭蹭往下降。今年高考,孩子的分數剛上二本線,咋報志願,張麗梅撥通幫扶干部——昆明理工大學學生社區黨總支書記吳歷勇的電話。

起初吳歷勇建議孩子報昆明理工大學,上學后他可以照應。張麗梅擔心孩子分數達不到,吳歷勇想想也是,分析來分析去,他建議孩子報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上一個好點兒的專科,畢業后可以當老師。張麗梅和女兒同意了。

一件件小事堆起來,幫扶干部和駐村隊員在張麗梅心裡的分量越來越重,她想好好感謝他們,又沒啥拿得出手的東西,思前想后,決定寫封感謝信。

10月28日一大早,她找來紙筆,把情緒醞釀好,開始提筆寫。好久不寫字,很多字不會寫,她就用不標准的普通話把微信語音轉換成文字,再謄在紙上。比如持之以恆、慰問、拯救等詞,就是這樣寫的。

來來去去,張麗梅寫了4遍,才覺得差不多了。可結尾咋收,高度咋提起來,她憋了很久,想起院牆上的標語——“聽黨話 感黨恩 幸福生活黨給予 勤勞致富報恩情”。“得,就這樣!”她有些滿足。

看到這封感謝信,滿打滿算不到500個字,字跡不工整,還有錯別字,比如把“政府”寫成“正府”,可字裡行間透著真情。

而再看過去那些細碎的時光,張麗梅覺得都是值得的。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