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們”變成“我們”,共同奔小康

——騰沖市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側記

2020年10月26日16:09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供圖

“為什麼膽扎村的傈僳族群眾都特別相信您?”“跟傈僳族群眾打交道,要把‘你們’變成‘我們’,這樣就好開展工作了。”原騰沖市猴橋鎮膽扎村擔任黨總支副書記兼第一黨支部書記郭彩廷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用生命踐行扶貧的使命,用行動詮釋服務群眾的初心,生命定格47歲,“彩廷精神”卻飄揚騰越大地,成為全市黨員干部脫貧攻堅路上的“明燈”。

黨的十八大以來,騰沖市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推動“三個組織化”,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發展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全市共派出駐村扶貧工作隊210支、隊員1136人次。截至2019年,全市69個貧困村已全部退出,13177戶5236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脫貧12756戶50897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8.8%下降至2019年的0.27%,建檔立卡人口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2378元增長至2019年的10385元。截至目前,剩余421戶1470人已穩定達到脫貧標准,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致貧風險全面消除,影響“兩不愁三保障”的短板弱項已全部清零,有效建立了防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果。

供圖

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搬出“新生活”

走進騰沖市深度貧困鄉新華太和村長漢壩搬遷點,一排排整齊的新寨,一條條直通家門的水泥公路,一棟棟敞亮干淨的住房,一幅美麗的村庄畫卷躍入眼前。

2016年,邵曰壽一家搬到了小田壩搬遷點,說起搬遷事,他總是充滿感慨。“起初家裡的收入狀況連維持基本生活都難,搬遷更是難上加難,因為貧困一度打消了我搬遷的念頭,鄉裡村干部和幫扶干部多次到我家講政策、做動員,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我家得到了近13萬元的補助,這樣的好政策使我增強了搬遷的信心、鼓足了干勁,現在,我和妻子還養著60多頭豬,生活條件改善了,人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樣了。”

在騰沖市,像邵曰壽家一樣通過搬遷過上幸福生活的還有2392戶9922人,其中建檔立卡搬遷戶1049戶4204人。改造農村危房24806戶,其中建檔立卡戶5839戶﹔採取獎補措施推動非4類重點對象戶房屋改造。及時將派駐的黨員工作隊員的黨組織關系轉至所駐村,全程參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參與完成44個易地扶貧搬遷點的建設和復墾復綠,理順易地扶貧搬遷點黨組織建設,成立黨支部31個,組建黨員先鋒隊、志願服務隊。累計投資4.9億,建成村(社區)、村(居)民小組活動場所1143個,其中貧困村村民小組活動場所266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40個。

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中,騰沖注重卡准時間節點推進項目建設,通過“一點一策”“一戶一方案”,全力推動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重點工作,提高易地扶貧搬遷組織化程度,實現了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大家挪窮窩、拔窮根,過上幸福新生活。

供圖

產業扶貧組織化,拓寬“致富路”

“感謝黨和政府,為我找到了脫貧路子,還教會我生財之道,看著這些蠶寶寶,心裡就特別高興,每年公司要進行5次烤蠶,我有空余時間了還可以到公司打零工,不僅將蠶蛹交售給了公司,每天還能打工多賺一百多元。”彭大進的話音有些激動。如今,憑借著熟練的養蠶技術,彭大進戶的生活越過越好。

騰沖市持續推進“黨支部+合作社”模式,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將貧困村群眾有效組織起來,打造“綠色食品牌”發展扶貧產業,大力發展肉牛養殖、中草藥、萬壽菊、蓮藕、茶葉、銀杏等優勢特色產業為主的扶貧主導產業,累計帶動貧困戶4213戶16320人增收致富,有力推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拓寬了群眾“致富路”。

近年來,騰沖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推振興”的總體思路,深化集體強村工程,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作為助力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效、提升脫貧質量和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採取“項目推進有保障、項目啟動有資金、效果明顯有獎勵、推進不力有懲罰、經濟壯大有反哺”的“五有”措施,推廣“黨支部+合作社”型、產業帶動型、資源開發型、資產經營型、物業服務型、異地置業型、六種模式,因村制宜,多措並舉壯大村集體經濟。截至目前,全市220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實現5萬元以上。2020年實現6個鄉鎮集體經濟發展整鄉推進,所轄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10萬元以上﹔全市3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達26個以上,10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達6個,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夯實的基礎。

同時,全市“多措並舉”支持黨員致富帶頭人、農村優秀回引人才領辦創辦合作經濟組織,通過採取“大產業與小產業結合,傳統優勢產業與特色骨干產業結合”的方式,做到覆蓋到面、精准到點,不留死角。出台“大健康”產業發展、中藥材種植(養殖)基地扶持、肉牛產業扶持、萬壽菊產業扶持等政策措施。抓住“一縣一業”示范縣機遇大力發展中藥材,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920戶﹔種植萬壽菊5.08萬畝,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1179戶。積極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荷花灣”“三個十裡”“奶水牛代養”等模式,建立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培育有帶貧益貧能力的新型經營主體1249個。累計發放“黨員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貸款”、扶貧貸款、工青婦等小額貼息貸款8.8億元,扶持9000余名農村黨員、群眾帶頭發展產業,帶動3.2萬多名群眾增收。

供圖

就業扶貧組織化,鼓起“錢袋子”

“我把娃送去上學后,有時間就來和騰編廠老師學騰編,將來可做手工賣錢,補貼家用。”北海鄉富裕社區盧艷秋說道。如今,夫妻二人每天都有400余元的收入,月工資也突破了萬元。收入提高了,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夫妻倆也干得越來越起勁。

“我們按照‘一戶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脫貧’的思路,大力開展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以技能促就業、以就業促脫貧。緊扣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需求,結合貧困群眾培訓意願,把技能培訓班辦到村組,貧困群眾足不出村便可以參加,同時,以傳統手工藝產業發展與轉移就業為切入點,創建‘騰編’勞務品牌。”騰沖市人社局干部張文濤介紹。

騰沖市持續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優勢,加強群眾勞動技能培訓,幫助群眾做好市場、崗位對接,加大外出務工人員服務保障,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推動勞動力外出務工、穩崗就業。開展實用技術、技能培訓4.1萬人次,爭取項目資金8378.89萬元,69家企業結對幫扶全市69個貧困村、帶動建檔立卡戶1萬余戶、捐贈財物累計超過2000萬元。針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和“非卡”邊緣戶中的特殊困難對象,在全市220個行政村、2820個村民小組開發3041個鄉村服務公益性崗位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按規定給予相關勞務補貼和生活補貼,確保建檔立卡勞動力“應轉盡轉、應補盡補”,截至目前,已完成補助267.18萬元。

同時,騰沖市委、市政府制定落實就業獎補政策,完善全市鄉村勞動力、用工需求、鄉村服務公益崗位“三個清單”,確保有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戶勞動力100%推薦就業崗位。截至今年8月,已累計轉移就業26.8萬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勞動力2.38萬人﹔完成崗位開發10776個﹔全市認定就業扶貧車間8個,提供就業崗位907個,使用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140人。(張雨玫 楊宗嬌 尹曉東)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