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陵煙雨埋冠劍

2020年10月20日0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茂陵煙雨埋冠劍

  茂陵復原圖

  衛青、霍去病作戰示意圖

  漢武帝與李夫人陵

  西漢石雕:臥虎

  武帝劉徹畫像

  衛青畫像

  霍去病銅標像

  西漢石雕:馬踏匈奴

  西漢石雕:人熊搏斗

  漢天子劉徹登上了“單於台”。

  他拔劍北向,威震千裡:“單於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亟來臣服。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為!”

  千裡之外的幕(漠)北寒苦之地,匈奴單於收到了大漢使臣帶來的威震口信。面對“威震”,他的表現是“詟焉”——裝聾作啞。

  匈奴烏維單於選擇“詟焉”,不僅僅是因為劉徹“勒兵十八萬騎”,更因為連他在內的三代單於,都已被劉徹打得元氣大傷,不得不龜縮在寒苦漠北。

  劉徹登臨的單於台,是匈奴單於用來閱兵,向大漢興兵犯邊的高台。具體地點,一說在今呼和浩特西,一說在巴彥淖爾烏拉特后旗。無論哪一說,都位於黃河以北、陰山以南。

  而這裡,曾經是匈奴的漠南草原和王庭所在地。現在,單於台被劉徹踏在了腳下,漠南草原則成了漢帝國的朔方和五原二郡。

  這一年,是公元前110年,46歲的劉徹,登基剛好30年。

  此時的漢帝國:東服東甌,南平南越﹔北方的匈奴,被北驅漠北﹔不僅漠南再無王庭,西北的河西走廊也成了大漢的河西四郡,再往西的西域諸國則棄匈而臣漢。

  此后的兩年內,劉徹西南兵進雲南,徹底征服西南夷,東北滅亡衛氏朝鮮,西北屯兵輪台和渠犁,建立中原王朝在西域最早的行政機構——“使者校尉”。

  劉徹一生,所開拓的疆土兩倍於秦之始皇,所奠定的版圖此后成了中國的基本疆域,他也因此贏得了“雄才大略”四字。

  23年后,公元前87年,70歲的劉徹崩於五柞宮,殯於未央宮,葬於長安西北咸陽原,謚“孝武皇帝”,后世因此稱他為漢武帝。

  漢武帝葬地屬槐裡縣(今咸陽興平市)茂鄉,陵名茂陵,當地人稱“武帝陵”。

  茂陵,陪葬有眾多成就劉徹“雄才大略”的文臣武將。

  茂陵,埋葬著漢武一朝的冠光劍影、煙雨風雲。

  漢朝陵墓對南山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漢諸陵”“千秋萬古功名骨,化作咸陽原上塵”,說的都是咸陽原,咸陽原上漢諸陵。

  咸陽原,是渭河北岸向北抬升的第一級台塬。原上高敞開闊,地勢平坦,隔渭河與秦嶺南北相對。西漢從劉邦時起將祖陵選於咸陽原,既有地望的考慮,也有“以漢震秦”之意。

  西漢11座帝王陵,除文帝霸陵、宣帝杜陵位於渭河南岸台塬外,其余9座都位於渭北咸陽原。在東西長40公裡、南北寬13公裡范圍內,從東到西依次排列著景帝陽陵、高祖長陵、惠帝安陵、哀帝義陵、元帝渭陵、平帝康陵、成帝延陵、昭帝平陵和武帝茂陵9座西漢帝陵。

  帝陵和數百座皇親國戚、王侯將相陪葬塚,在咸陽原形成了陵闕重重、古塚累累的奇觀。杜甫因此而有詩曰“漢朝陵墓對南山”,李白則詞唱“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這其中,又因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平陵5座帝陵都建有陵邑,陵邑中多是強制遷移來的天下豪強,咸陽原此后也被稱為“五陵原”,豪強子弟則獲稱“五陵年少”,並有俠義和紈绔雙意。五陵原、漢家陵闕、五陵年少,此后都成了后人尤其是唐人歌詠寄懷的文化物象。

  唐朝詩人岑參登上大雁塔極目西北望: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五陵原最西側的茂陵,是所有西漢帝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恢宏的一座。它同時還有修建時間最長、陪葬物品最豐等“最”,和劉徹的“雄才大略”很是般配。

  漢代盛厚葬,事死如事生,茂陵尤甚。劉徹在位54年,茂陵的營建持續了53年。據說他甚至曾動用全國賦稅的1/3營建茂陵。《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十二丈,方一百二十步,唯茂陵高十四丈,方一百四十步”。《漢書·禹貢傳》載:“多藏金銀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據考古勘探,茂陵不含地宮,外圍共有400條從葬坑,是其父漢景帝陽陵的兩倍。

  茂陵,匯聚有漢武一朝最尊貴的文臣武將、功勛貴族。

  這裡,陪葬有大將軍衛青、冠軍侯霍去病、匈奴王子金日磾、托孤重臣霍光,還有傾國傾城的李夫人、長袖善舞的平陽公主。

  這裡,更有匯集天下豪強的茂陵邑,茂陵邑中曾居住有布衣大俠郭解、大儒董仲舒、大文豪司馬相如、太史令司馬遷。

  這些漢民族初創時期星光燦爛的人物,在2000多年前齊聚於此,並在此后不斷引發后人感慨抒懷,催生了無數詩詞歌賦。唐朝詩人薛逢《漢武宮詞》慨嘆:“茂陵煙雨埋冠劍”。

  漢武“冠劍”,是一個文冠武劍俱風流的時代。

  匈奴草黃馬正肥

  登上單於台的劉徹,想起了匈奴曾帶給大漢的屈辱。

  他想起了90年前被困白登山的高祖劉邦,想起了82年前長樂宮裡羞憤的呂后,也想起了23年前功虧馬邑的自己。

  公元前200年,匈奴大兵壓境,劉邦親自領兵出征,被匈奴冒頓單於40萬鐵騎圍困於平城之白登山7天7夜 ,最后靠陳平賄賂單於閼氏(王后),承諾“和親”才狼狽脫逃。

  這以后,恐懼匈奴騎兵的漢朝,不得不北送公主“和親”,並“陪嫁”豐厚的絲帛錢糧。

  公元前192年,長樂宮裡的呂后接到冒頓單於的威懾信:“數至邊境,願游中國”,並遭調戲:“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意思是讓呂后陪他做伴共樂。

  受辱的呂后羞憤難平,但最終攝於實力不濟,不得不忍氣吞聲地修書懇請冒頓——我年老色衰,不敢前去侍奉,敝邦也沒有得罪您,您就饒了我們吧,同時送上厚禮。

  到漢武帝親政時,迫於“匈奴草黃馬正肥”,漢朝先后北送了10位和親公主。靠女人和財物,漢匈之間以長城為界,勉強維持了表面和平。但匈奴對漢始終保持高壓威懾,時不時就南下“牧馬”,犯邊騷擾,殺民掠財。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漢武帝劉徹,想立非常之功!公元前133年,他用計將匈奴主力誘至馬邑,意圖重兵圍殲,一舉改變漢匈局勢。但最終卻因消息走漏,匈奴軍臣單於迅速撤離,漢軍功虧一簣。

  “馬邑之謀”宣告了和親政策的終結,敲響了向匈奴反擊的戰鼓,漢匈之間正式進入戰爭狀態,也由此拉開劉徹在位54年有44年與匈奴交戰的大戲。

  戰端已開,接下來怎麼打?劉徹需要全新的用兵戰術和統兵將領。誰,能堪大任?

  茂陵東側1000米處,有塚像陰山。

  那是大將軍衛青之墓。

  不教胡馬度陰山

  衛青,曾是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陽信長公主)的騎奴。

  衛青的母親衛媼,是平陽公主府裡一名女仆,因與小差官鄭季私通而生下衛青。衛青稍長后被送回鄭季家,因主母嫌棄,兄弟欺侮,過著奴畜般的牧羊生活。衛青成年后回到平陽府,成了鞍前馬后侍從平陽公主的一名騎奴。

  后來,衛媼的三女兒、衛青的三姐衛子夫,因被漢武帝臨幸入宮,衛青也跟著成為武帝的侍從。幼時的牧羊生活,成年后的騎奴經歷,以及因姐而貴的機遇,為大漢磨礪了一個卓絕將軍。

  馬邑功虧4年后的公元前129年,劉徹遣四路大軍攻擊匈奴。

  四路大軍,公孫賀無功,公孫敖慘敗,李廣戰敗被俘,靠機智神勇脫逃。唯獨衛青,首次出征就一舉搗毀了匈奴人的祭天聖地龍城,斬首700級,取得了大漢對匈作戰的首勝。

  此后的河南之戰、漠南之戰、漠北大戰,更顯衛青將帥之才。

  公元前127年,衛青將五萬騎出雲中,西至高闕,再至隴塞,以一個弧形遠征迂回至黃河以南,天兵天將般猛烈沖殺匈奴白羊王、樓煩王兩部。“河南之戰”斬敵俘敵五千余,繳獲馬牛羊百萬頭,將匈奴侵佔的河南之地重新收回,大漢因此得以設置朔方、五原二郡。

  公元前124年,衛青出奇兵對匈奴右賢王部犁庭掃穴,一舉搗毀其王庭,抓獲小王十余人,俘虜1.5萬人,繳獲牲畜數百萬頭。“漠南之戰”打殘了右賢王部,消除了匈奴對朔方城(今內蒙古杭錦旗西北)的威脅。

  漢武帝非常高興,他等不及衛青還朝就急忙派人持“大將軍”印,火速趕往軍中拜將。衛青從此被稱為“大將軍”,后世所稱“大將軍”多特指衛青。

  公元前119年的“漠北大戰”,西路統帥衛青率軍北渡大漠,大戰匈奴伊稚斜單於。他令武剛車自環以營,再派五千騎沖擊敵軍。黃昏風起沙石亂舞時,衛青再派兵從左右包抄。漢軍愈戰愈勇,單於愈驚愈怕,“乘六騾”狂奔數百裡而逃。衛青此役共殲敵1.9萬人,匈奴單於從此逃縮寒苦漠北,漠南再無王庭。

  衛青一生,七擊匈奴七戰捷,為大漢收復了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區。后來,平陽公主新寡欲擇夫再嫁,托衛子夫向劉徹求賜婚,將自己嫁給了她曾經的騎奴此時的大將軍衛青。

  公元前106年,衛青去世。漢武帝令陪葬茂陵,“塚像陰山”以彰其功。平陽公主先衛青而逝,塚在衛青墓東1000米處。1981年5月,當地農民在此發現一處從葬坑,出土了23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鎏金銅馬、鎏金銀高擎竹節熏爐兩件國寶。

  衛青除了戰功卓著,還為人仁厚,為臣規矩,謙恭退讓,謹慎自律。但也或許正因如此,他反而不太受后世文人喜愛,后世褒獎他的詩詞特別少。

  王昌齡《出塞》詩曰:“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后世多言指“飛將軍”李廣。但就奇襲龍城和真正“不教胡馬度陰山”之功而言,“龍城飛將”更應是大將軍衛青。

  相比衛青,他的外甥霍去病,更受后世文臣武將褒愛。

  漢家將賜霍驃姚

  和衛青一樣,霍去病也是一戰成名,但更“少年英勇”。

  公元前123年春,18歲的“驃姚校尉”霍去病隨衛青北擊匈奴。他率八百名驍勇騎兵,追尋到匈奴一部后,猛打猛沖殺敵2018人,並殺死單於祖父及相國、當戶等多人,生擒單於叔父。漢武帝詔書嘉獎他功冠全軍,封為“冠軍侯”。

  霍去病和舅舅衛青一樣,也是私生子。

  漢武帝繼位元年(公元前140年),衛青和衛子夫的二姐衛少兒,與平陽縣吏霍仲儒私通生下霍去病。衛子夫一年后因幸而寵,衛少兒也隨之顯貴,后來賜嫁陳平的曾孫陳掌。

  相比衛青的低調謙恭,霍去病性格果敢張揚,就連打仗空閑時都愛“蹴鞠”(踢足球)。漢武帝曾想教其兵法,霍去病一口回絕:打仗隻需按自己的方略,不必拘泥古人兵法。相比衛青的大集團作戰,霍去病更敢長途奔襲打“突襲戰”,其戰風天馬行空,勁急凌厲,戰果也更傳奇。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驃騎將軍”霍去病獨領精騎一萬出隴西,越過焉支山,殲敵皋蘭山,轉戰六日,勢如破竹:斬殺匈奴折蘭王、盧侯王,生擒渾邪王的兒子及相國、都尉等,殺敵8900多人,繳獲休屠王祭天金人。

  同年夏,霍去病又領精騎一萬,從北地郡出發,越過居延海,穿過小月支,風馳電掣攻至祁連山下。在公孫敖部迷路未至時,孤軍沖殺匈奴重兵,俘虜單桓王、酋涂王、王子及相國、都尉2500人,殲敵3萬余人。獲五王、王母、單於閼氏、王子59人,擒相國、將軍、當戶、都尉63人。

  同年秋,連敗的渾邪王、休屠王因恐單於問罪而欲降漢。霍去病領兵迎降時,休屠王心變欲逃,渾邪王不得不殺之,部眾騷動。軍情緊急,霍去病快馬加鞭,飛馳渾邪王營帳,擒殺逃眾8000人,安排快馬輕車先行轉送渾邪王,再組編數萬投降部眾,押送長安。

  漢武帝大喜過望,將渾邪王和其降部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雲中五郡,設“五屬國”拱衛漢疆。

  霍去病元狩二年的三次建功,迫使匈奴徹底退出河西走廊,漢朝得以設置武威、酒泉、張掖、敦煌四郡。匈奴人哀唱: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此后的“漠北大戰”,霍去病領兵五萬出東路向北直趨2000余裡,逢敵殺敵,遇王滅王,縱橫馳騁,風卷殘雲:殲敵7萬余人,活捉屯頭王、韓王等三王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等83人,匈奴左賢王部幾乎全軍覆沒。此后又一路北擊,兵臨烏蘭巴托以東,封狼居胥山,禪姑衍山,北臨瀚海而還。

  霍去病一生,六擊匈奴,六戰六捷,他帶兵斬殺敵軍11萬多人,殺敵數超過了衛青,並為大漢設立河西四郡立下汗馬功勞。他每次都能以少敵多並獲大勝,一憑膽量過人,敢長驅直入﹔二憑少帶輜重,奪糧於敵,行動神速﹔三靠將士精良敢猛沖猛打,凌厲迅猛。

  霍去病出征時,還為大漢帶回了后來的兩大重臣:霍光和金日磾。

  元狩二年,霍去病還軍時,將同父異母弟霍光從生父霍仲儒家接回長安。霍光長大后侍從漢武帝20年“未嘗有過”,后來成為武帝托孤重臣和輔佐了“昭宣中興”的西漢名臣。霍光病故后以盛大葬儀陪葬茂陵,塚在武帝陵東4000米處。

  河西納降時,霍去病帶回了休屠王的太子金日磾。金日磾侍母至孝,侍君至忠,為人正直,深得武帝信任,后來和霍光同為托孤重臣,去世后陪葬茂陵,天下金姓奉他為金氏始祖。

  漢武帝特別喜歡英氣、銳氣、霸氣的霍去病,曾欲為他營建宅邸,霍去病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成為千古豪言。可惜天妒英才,這位青年英雄年僅24歲時就因病去世。漢武帝非常痛惜,下令陪葬茂陵,“為塚像祁連山”,並發六屬國玄甲軍,軍陣自長安直陳茂陵,於其塚廣營馬、牛、虎、熊等巨大石雕以彪炳其功績。

  以“馬踏匈奴”為代表的這些巨型石雕,目前共有17件,其中12件被評定為國寶級文物。也正因此,霍去病墓和漢武帝茂陵一起,在1961年同時成為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古墓葬類第四、第五號,緊隨黃帝陵、秦始皇陵、(曲阜)孔林之后。

  如流星般燦爛劃過漢武星空的霍去病,此后長久地成了漢人心中的民族英雄。李白詩贊“功成畫麟閣,獨有霍驃姚”,杜甫詩贊“借問大將誰,恐是霍驃姚”,王維詩贊“漢家將賜霍驃姚”。

  驃姚,意為:輕捷、勁疾、迅猛、驍勇。

  然而同時期,卻有一個人始終對他沒有好感。

  天下豪杰聚茂陵

  茂陵邑新住戶司馬遷,不喜歡霍去病,也不喜歡衛青。

  茂陵邑設於公元前139年,當時就有富豪、儒士等六萬人遷入。公元前127年,漢武帝為進一步打擊豪強,軟硬兼施強制天下凡家產300萬石以上者都要遷此。

  中原布衣大俠郭解,因“豪杰”名聲過盛也名列其中。衛青曾進言郭解家貧不夠條件,漢武帝譏諷道:“布衣權至大將軍為言,此其家不貧”。

  豪強舉遷,茂陵邑一時極為豪盛,一些名人名士也紛紛自遷,大儒董仲舒、賦聖司馬相如、太史令司馬談等都先后遷此居住。茂陵邑人口最多時曾達27萬,且都是富戶、豪強、游俠和名士,成了長安之外最興盛的“衛星城”。

  董仲舒在此完成了著名的“天人三策”,幫助大漢確立了“獨尊儒術”的國策。茂陵附近今有一村名“策村”,村民多姓董,傳為董仲舒后人。村旁有董仲舒墓,距霍去病墓不遠。

  司馬相如病免后,在此留下了勸漢武帝封禪的遺書,還留下了因移情“茂陵女”而遭卓文君賦詩斥責的風流故事。

  和霍去病年齡相仿的司馬遷,可能是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隨父司馬談家徙茂陵。他在此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他曾問學於董仲舒,贊揚董氏“為人廉直”。他尊崇司馬相如,史傳中大段引用其長賦。他同情終被族滅的郭解,大贊游俠: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他為悲情名將李廣單獨設傳,大寫其“射虎中石”“被俘脫逃”等英勇,並贊其為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然而,他卻對每戰必勝的衛青、霍去病沒有好感,尤其對少俊英雄霍去病。他在二人合傳中,對很多戰略意義極強、開邊拓土功績極大,甚至更傳奇的戰事,往往敘事簡略。對霍去病的河西之戰、漠北大戰,他甚至引用漢武帝詔書一筆帶過。

  他對二人還常語含譏諷,《佞幸列傳》中都不忘捎帶一筆“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雖然他也承認二人“然頗用材能自進”,但就是不願多費筆墨,吝於褒贊。

  平民色彩濃厚,后來又慘遭漢武帝宮刑的司馬遷,不喜歡漢武帝的窮兵黷武、殘暴專制、追巫求仙,也不喜歡因是皇帝女人的親戚就一夜貴幸的外戚們。

  外戚,正源於皇帝的女人們。

  傾國傾城命多舛

  衛青的三姐、霍去病的姨母衛子夫,是平陽公主家一名歌伎。

  公元前139年,18歲的漢武帝在姐姐平陽公主府,對獻歌的歌伎衛子夫一見鐘情。他借口上廁所,聰明的平陽公主讓衛子夫前去伺候。劉徹於“軒中”臨幸了衛子夫,隨后將其帶回宮中。

  衛子夫入宮后很得漢武帝寵幸,讓皇后陳阿嬌很忌妒。陳阿嬌是劉徹姑姑劉嫖的千金。少年時的劉徹曾指著她說,若能得阿嬌為妻,願給她蓋一座黃金屋子,從而留下“金屋藏嬌”一典。“此時阿嬌正驕妒”的陳阿嬌,在宮中用“巫蠱”詛咒衛子夫,事發后被憤怒的劉徹廢棄,從此幽居長門宮,空留千古“長門宮怨”。

  兩年后(公元前128年),衛子夫為劉徹生下長男劉據,母憑子貴被冊封為皇后,劉據長至7歲被立為太子。衛子夫的同母異父弟衛青、二姐衛少兒及其私生子霍去病等,都因她而顯貴。所以司馬遷說他倆“亦以外戚貴幸”,沒有錯。

  外戚因皇帝的女人受寵而貴幸,也會因皇帝的女人失寵而不幸。衛子夫后來“色衰愛弛”,並因“巫蠱之禍”和太子劉據分別自殺。衛青的子女在衛青故去后也相繼失侯被殺。

  漢武帝此后還寵有“傾國傾城”李夫人、“立子殺母”趙婕妤。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宮廷樂師李延年唱得劉徹神魂顛倒。又是平陽公主連忙推薦說,佳人就是李延年之妹。漢宮裡從此多了一位“傾國傾城”的李夫人。

  深受武帝寵幸的李夫人為后世留下了引領宮廷時尚的“搔頭用玉”一典,和“病容素顏不見帝”的故事﹔留下了去世后漢武帝追思情深的《李夫人賦》《李夫人歌》,以及“歌”中“姍姍來遲”的成語。

  紅顏薄命的李夫人,死后“比皇后禮儀”陪葬茂陵,陵名“英陵”,在武帝陵西北500米處,當地人稱“磨子陵”。因前后兩任皇后均被廢,李夫人的英陵也就成為茂陵中唯一的“后陵”。

  李夫人的另一個哥哥李廣利也因她而貴,能力平庸卻被漢武帝封為“貳師將軍”屢屢帶兵。公元前99年,李廣之孫李陵因替李廣利分兵,以五千步卒苦戰匈奴三萬騎兵,殺敵上萬、兵矢既盡后降匈。司馬遷因替李陵說話而被下獄,最終因無金贖罪慘遭宮刑。這可能導致他不喜歡也是外戚出身的衛、霍二人。

  漢武帝晚年又寵幸上被稱為鉤弋夫人的趙婕妤,並將其所生兒子劉弗陵立為太子,也即后來的漢昭帝。為了讓年幼的劉弗陵以后不受“母后”干擾,他毫不猶豫地殺掉趙婕妤,開了中國歷史上殘忍的“立子殺母”先例。

  去世之前的漢武帝,做了兩件最正確的事。

  一是公元前89年,以“輪台罪己詔”為代表的“深陳既往之悔”:以前“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以后“務在禁苛暴,止擅賦,立本農,修馬復令”,國策重回“休養生息”。再是公元前87年的“臨終托孤”:指定霍廣、金日磾等為輔政大臣,保障了身后的“昭宣中興”。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因此評價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

  托孤兩天后,“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魂歸茂陵。

  雄渾大氣漢風流

  2000多年后的1980年一個冬日,一個青年來到茂陵。

  他在這裡痴痴地盤桓了三日,陶醉於“一個流動的線條和扭曲的團塊結合的石頭的虎”,並開悟到作文:不可“聲色俱厲”,不可“輕靡浮艷”,而要“重精神,重情感,重整體,重氣韻”。

  這個青年就是后來的著名作家賈平凹。他所陶醉的“石虎”,是如今陳列於茂陵博物館的17件巨型石雕之一:“一個混混沌沌的石頭,被雕刻家那麼隨便一鑿,就活生生成了一隻虎了”“分明那虎正騷動不安地沖動,在未躍欲躍的瞬間”。

  “未躍欲躍”的還有“臥馬”:“臥馬”全身呈現臥姿卻一隻前蹄緊扣地面,另一隻略微抬起,后腿也正在用力,分明是正從臥姿准備躍起的瞬間形象。

  瞬間形象更鮮明的是“躍馬”:后腿還臥地未起時,前腿卻已全騰於空,將一匹戰馬一躍而起時的瞬時動感雕鑿得活靈活現,那正迸發的力量帶動著“線條”和“團塊”一同騰躍。

  茂陵博物館館長田暉說,17件巨型西漢石雕:溫馴臥牛、怪獸吃羊、人熊搏斗、虎據黑蟾、巨盤石蛙、祁連野豬、夸張石人、悠然臥象、鼓目石魚等,凡象形均是線條和團塊相結合,就天然石材因形而雕,或圓雕,或浮雕,或線雕,稍事雕鑿,卻形神兼備,氣韻生動,雄渾大氣,厚重磅礡。

  最雄渾大氣者是“馬踏匈奴”:氣宇軒昂的“立馬”,堅實有力,威武豪邁﹔馬下蜷縮的“匈奴”,絕望躁動,垂死掙扎。石雕氣魄之雄大,境界之壯闊,精神之奔放,令人傾倒神往。

  魯迅先生評價:“惟漢人石刻,氣魄深沉雄大。”

  興平市市長賀建權告訴筆者,這些深沉雄大的石雕,是漢武帝為彪炳霍去病戰功而做,為其“塚像祁連山”的組成部分,是目前中國最早的紀念碑式巨石群雕﹔因為雕琢於氣魄雄大的漢武時期,故最能體現大漢的精神風貌。

  漢武時期,是漢民族正融合其他民族蓬勃而興的時期,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強盛的以漢族為主體的多民族統一大帝國的興盛期。這一時期的文治武功、典章制度、歷史風雲、人物傳奇,以及融匯而成的大漢風貌、大漢精神、大漢氣質等,此后都長久地融入了漢人血液。

  一生心血都付與茂陵文物事業的茂陵博物館老館長王志杰說:那時的漢人,自然奔放,氣魄宏偉,堅毅自信,神採風發﹔漢人眼裡的世界,壯闊而遼遠,雄渾而博大﹔天地間仿佛有一種使萬物運轉的巨力,在快速運動和力量中,人和自然都充溢著狂飆突進的生命力和磅礡的氣勢。

  賈平凹后來又無數次來到這裡,他說為這些舉世聞名的石雕藝術,他經常折服到膝蓋都軟了下去,甚至不由得放聲大哭。(黃博)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