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們迎來了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秋分后的首日,“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樣一個突兀話題,突然登上了微博熱搜榜,佔據了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即時傳播平台。“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在為身邊親友送上秋意漸濃之下的一份溫暖的同時,也在潤物無聲地傳播著二十四節氣文化,傳統文化正在借網絡東風煥發活力。
細看“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其背后潛藏秋天之爭即秋分和立秋誰是秋天的開端。其實,二者都是秋天的開端,區別在於角度不同。按照農歷節氣講,秋天是從“立秋”開始,到“霜降”終止,“秋分”恰為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依我國舊歷的秋季論,秋天是從立秋節氣開始的。但從整體氣候變化來看,秋分是秋天的第四節氣,此時暑伏遠去、秋老虎結束,太陽自南半球向北半球運動,天氣開始變得涼爽,樹葉開始凋零,對秋意感覺更為明顯,因此也將秋分視為秋天的開端。
過去,我們為傳承和保護“二十四節氣”做了很多工作。一是列入非遺名錄。2006年5月20日,“農歷二十四節氣”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是建立主題景觀及傳習場所,開展展演、交流和學校教育活動。如河南不定期組織中小學生進行戶外實地教學,學習和掌握利用觀星台測量日影、測算節氣的方法。三是開展藝術創作。如北京現代舞團的大型舞劇《二十四節氣 花間十二聲》。多種形式傳播和弘揚著二十四節氣,對二十四節氣文化的傳承保護具有積極意義。
此次應季玩梗,借網絡東風為保護和傳承二十四節氣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微信月活躍帳戶數達12.025億,微博月活躍用戶達5.5億這樣的大背景之下,一個文案的爆火,可以幫助某一個品牌提升知名度,一段旅游短視頻的走紅,可以幫助某地一個旅游景點迅速打開市場,那麼一場迅速席卷微博、微信的“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也勢必能為保護和傳承二十四節氣文化帶來新力量,提供一種新思路。
可以說,網絡宣傳陣地,應該成為文化傳承和保護的重要陣地。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關鍵在人,在於傳統文化如何結合新的語境,而網絡作為集中了大部分年輕人員的主要陣地,採用與時俱進的方式進行合理的引導、宣傳,無疑能夠增強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和傳播力。
當然,凡事都有兩面性。在網絡宣傳平台上進行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在面臨機遇和潛力的同時,也存在著風險與挑戰,存在少數人惡意歪曲甚至抹黑傳統文化的現象,需網絡監管部門履職盡責加大對不實信息排查力度,網絡宣傳部門要及時發聲傳播正確文化價值導向,廣大網民要提高分辨能力,積極舉報維護網絡文化環境,讓傳統文化借力網絡東風煥發新的活力。(楊曉東)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