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安寧光崀大村:“空心村”變文創園

2020年10月10日08:18  來源:昆明日報
 
原標題:安寧光崀大村:“空心村”變文創園

漢服秀、奔月市集、奔月音樂會……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假期,在安寧市太平新城街道舉行的光崀大村第二屆文創節上,豐富多彩的文創活動吸引了1萬余名游客入村體驗。

從一個“空心村”轉變為特色旅游村,不僅僅是因為光崀大村的自然風光,更多的是這裡的“鄉村文創”特色。近年來,通過引入剪紙、柴燒窯、琉璃、皮雕、香道、茶道等36家非遺和傳統農耕文化創意機構,讓光崀大村的發展內涵更加豐盈,村民得到更多實惠,鄉村振興的后勁更足。

“空心村”有了發展藍圖

光崀大村原是一個白族村,以傳統種植業為主,村民的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隨著太平新城街道的發展,2016年,光崀大村整村搬遷至附近冊峨苑小區。村子因為村民的搬離形成了隻有老房子的“空心村”。遺留下來的空村如何開發建設?失地之后的村民如何找到發展路子,實現“搬得出來、富得起來”的目標?

村庄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太平新城街道多次組織黨支部黨員、村小組成員及村民代表到成都、楚雄、紅河等地學習壯大集體經濟先進經驗,打開發展思路。

村庄要發展,規劃要先行。光崀大村背靠昆明西山風景區,距離昆明主城20余公裡。從昆明出發,僅半小時車程,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十分明顯。基於這樣的地理優勢,當地政府提出“基於原貌,整體開發,打造文創特色村落”的想法。於是,當地組織各方專家,編制《太平新城光崀大村鄉村振興試點規劃》《光崀文創村落項目規劃建設方案》與《光崀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建設方案》,以“田園綜合體文創村落”為核心,為光崀大村的發展畫下藍圖。

村庄要發展,產業是支撐。對於光崀大村來說,傳統農業和傳統民居都是固有優勢資源,怎樣把這些資源變成發展優勢?經過多方考察和研究,“鄉村文創”成為首選。按照規劃,光崀大村將建成由藝術家、手藝人、大學生、當地村民充分參與的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傳統文化傳承、創意產業研發、醫養、雲南特色物產、旅游體驗為一體的文創村落。

“文創”充盈的“特色村”

有了規劃藍圖,落實了是發展,落實不了就是空談。

“在資源格局、整體風貌、根本權屬不變的前提下,我們理清各項權屬關系,推進地上附著評估與殘值補償,村民自願放棄房屋使用權,產權歸村民小組集體所有,流轉給專業公司實施整體綜合運營管理。”光崀大村村民小組組長陳明書說,為經營好光崀大村,村裡在2017年成立“安寧匠春文化旅游專業合作社”,並與雲南高校聯合開展文創項目合作。

為吸引更多人來村裡創業,村裡將老房子免費提供給文創機構使用5年。期間,入駐的文創機構根據自身特點來改造和裝修老房子,發展產業﹔5年后,文創機構以每年遞增方式向村小組繳納租金,共同發展。

同時,太平新城街道引進專業的市場運營公司來整體打造光崀大村,通過舉辦生態有機市集、土特產風物市集、稻田田野餐會、端午節慶慶典、手工文創市集、音樂藝術市集等活動,“光崀”逐漸成為昆明及周邊地區群眾關注的農村文創熱點。

經過多年運營,光崀大村已吸引一批藝術家和文藝青年入駐,曾經的傳統農村已成為集鐵藝、陶藝、扎染、皮雕、香道、茶道等非遺和傳統農耕文化創意機構為一體的“文創園”,曾經的“空心村”蛻變成了“特色網紅村”。

如今,每到周末,就有昆明及周邊游客慕名前來“打卡”。這讓村中的“老村民”看到了發展的機會。於是,村民羅友、王春花、朱付美等做起了土特產、特色小吃生意,每月有近萬元毛收入。張繼榮等年齡較大的村民,成為村裡的保安和保潔人員,每月有2000元左右收入。

“現在,我們村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已超2萬元,算是過上了小康生活。”陳明書說,目前,村裡又成立了“昆明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承接綠化、保潔、安保等服務,不斷壯大集體經濟,提高村民收入。(趙書勇)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