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養殖成為貧困群眾增收“良方”

2020年09月28日15:58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供圖

胡蜂俗稱馬蜂,在雲南省曲靖市師宗縣也被稱為“葫蘆包”。胡蜂的蜂蛹營養成分豐富,是兩廣和雲貴地區群眾餐桌上一道特別的菜肴。但因胡蜂具有較強攻擊性,人們往往“談蜂色變”。然而在師宗縣,趙光輝憑借多年的養殖摸索與實踐,成功將野生、攻擊性極強的胡蜂實現人工馴養,不僅把它當成了致富產業,還通過代養模式助農增收。

“我最先想到養胡蜂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吃蜂蛹,當時看到胡蜂能夠人工養殖,我就開始著手做胡蜂養殖方面的准備。”2013年,看到中央電視台介紹胡蜂養殖,原先在四川經營磚廠的他頓時有了興趣。

養胡蜂不僅要有膽識,更要有技術。起初由於缺乏經驗,在養殖過程中趙光輝經歷了很多慘痛的失敗。但他並沒有退縮,而是多次遠赴各地取經,拜訪詢問農技專家。經過不斷地總結摸索,趙光輝的胡蜂養殖技術不斷成熟。

供圖

2015年,趙光輝成立胡蜂養殖公司。在胡蜂養殖人為干預交配、結巢、蜂王越冬、取毒、取蛹、野外放養等各項技術上都處於業界領先。其中牆體式控溫大棚和防溫筑巢室是公司獨有的受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的多項專利技術之一。看到趙光輝胡蜂養殖收益可觀,各地農戶也慕名而來學習胡蜂的養殖技術。“目前有1200多名學員,最多的是來自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四川這些地方,最遠的到山東,學員分布基本上是全國各地的。”趙光輝介紹道。

為了把蜂養好,把產業做大,帶動更多的村民增收,趙光輝通過發動農戶代養模式,讓更多群眾分享胡蜂養殖紅利。在老寨村趙國強家,該公司技術人員穿著厚重的防蜂服正在小心翼翼地採摘胡蜂蜂餅,而這些胡蜂正是趙光輝委托給趙國強代養的。蜂蛹被成功採摘下來后,趙光輝當場進行了回收。“今年採過兩次,上次採了27.5公斤,這次採了兩窩有6.3公斤。”趙國強一邊說一邊忙著和趙光輝商量明年想擴大養殖規模的事情。

按“農戶25%”的分成約定,今年兩次採集趙國強家分到了8.45公斤蜂蛹,按照每公斤140元的回收價格,這次他家可獲收益1183元。

供圖

胡蜂養殖很適合在山區發展,特別是農戶代養胡蜂,更是山區群眾在家門口賺錢的一項生態產業和脫貧致富產業。農戶代養的胡蜂養殖周期在4-5個月左右,其間可復採2至3次,每窩蜂每年可採蛹6至8公斤。蜂種、養殖技術均由養殖公司提供,農戶隻需提供場地、進行管護,養殖公司統一採集、收購蜂蛹。分紅時農戶可以選擇要蜂蛹或者現金,這樣的合作模式很受當地群眾的歡迎。

胡蜂養殖投資少、見效快、效益高。為讓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大同街道黑那村委會找到該養殖公司,希望他們能在建檔立卡貧困戶中發展胡蜂養殖,拓寬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我們找到趙總,協商后到我們黑那村委會放了200多窩,群眾的積極性很高。”大同街道黑那村委會主任李佬笑著說道。

“單位面積養殖密度太大了,明年不能這種設計。今年有一些損失率,長勢不好,這個是在前期沒有規劃好,明年要把距離拉開,這樣收益才會更多。”在大同街道黑那村委會阿宜村,趙光輝正在對代養胡蜂的趙國安進行技術指導。趙國安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家四口人,兩個子女都外出務工,夫妻兩人在家務農且年事已高,通過村委會動員在家為養殖公司代養起了胡蜂。

“今年養了40窩,成功了30多窩。我們老了,種地也種不了。村委會來到家裡動員我們養胡蜂,今年效果也可以,應該有8000元左右的收益。”趙國安說道。

目前,師宗起點胡蜂養殖公司在32個養殖點,共養了1163窩胡蜂。

“胡蜂養殖是一個非常好的項目,首先它不與農爭田,不與林爭地,它是做林下經濟的,不爭肥,不搶水。胡蜂養殖帶動性非常強,對於老百姓來說投資幾乎為零。”趙光輝期盼著,曾經讓大家望而生畏的胡蜂,能成為更多貧困群眾增收的“良方”。(趙文東、侯雲澤)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