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天地之悠悠 陳子昂在初唐

2020年09月18日10:1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念天地之悠悠

  四川射洪市金華鎮陳子昂讀書台,陳子昂青年時期曾在此讀書。

  北京國際雕塑公園內陳子昂雕像,錢紹武創作。

  在唐詩由初唐到盛唐的詩風發展轉變過程中,陳子昂承前啟后,貢獻非凡。他“首倡高雅沖淡之音,一掃六代之纖弱”,對盛唐詩人張九齡、李白、杜甫等產生了深刻影響。白居易贊道:“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一千三百余年前,陳子昂以一首《登幽州台歌》名垂青史。從此,幽州台與陳子昂緊緊聯系在一起。可是有誰知道,在這首詩背后,陳子昂的崢嶸詩骨、慷慨人生?

  伯玉毀琴

  公元682年,唐高宗永淳元年,正月十五日。

  長安,春日融融,料峭輕寒。

  這一年,在高高的廟堂之外、並不遙遠的江湖之上,一個長得有點丑萌的年輕人收拾行囊,離開家鄉,來到了首都長安。

  這個練得一聲好武藝、胸懷經緯之才的年輕人,立志以身許國。他東出三峽,北上長安,進入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並參加了第二年的科舉考試。

  不料,此次科考成績並不理想,年輕人落第還鄉,不過他毫不氣餒,蓄志再發。於是,數年之間,經史百家,罔不賅覽。這為他后來革新文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時光倥傯而逝,轉眼到了永淳元年(682年),學有所成的年輕人,躊躇滿志,再度入京。可是,這一次,他又一次名落孫山。

  為什麼胸藏錦繡,才華橫溢,卻無人賞識?這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機靈古怪的陳子昂日夜琢磨,終於明白了其中的端倪。

  這天,百般寂寥的年輕人在長安的大街上閑游,他身穿著月白色綾羅深衣,頭發用黑紗羅幞頭緊緊攏住。忽然,他看見一位老者在街邊吆喝:“上好的胡琴,求知音者,快來買呀!”圍觀者竊竊私語,老者已在這裡賣琴數日,索價百萬,諸多豪貴圍觀,莫敢問津。

  年輕人擠進人群,端的是一把好琴!斯琴如斯人,藏在匣中無人知。年輕人醍醐灌頂,頓生憐憫。他靈機一動,走上前去,對老者說:“老人家,我想買這把琴,您出個價吧!”

  老者把陳子昂打量一番后說:“年輕人果真想買這把琴嗎?我看先生舉止不俗,定非尋常之輩,實話對你說,別人買不能少於三千緡,先生若買就兩千緡吧。隻要這把琴尋到真正知音之人,能夠物盡其用,老朽也就心安了……”

  一把琴兩千緡,這絕對是天價。可是,年輕人卻毫不猶豫地掏出腰包,將琴買下。圍觀的人見這位書生花這麼多錢買了一把琴,都開始好奇,想知道是誰這麼大的口氣,於是有一個人問:“你會彈這種胡琴嗎?”年輕人看看眾人說:“在下略通琴技,明天我要在寓所宣德裡為大家演奏,敬請各位蒞臨。”

  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第二天一早,人們紛紛趕來宣德裡,想一聽究竟。人群中不乏文人騷客,社會名流,轉眼間便將宣德裡圍得水泄不通。

  買琴的年輕人終於抱著昨天的琴出場了。他對觀者抱拳一揖道:“感謝各位捧場!”話音未落,將琴高高舉起,重重地摔在地上。果然是一把好琴,琴身瞬間四分五裂,幽鳴之音繞梁不絕,眾人驚得目瞪口呆。

  年輕人隨即朗聲大笑:“我乃四川射洪陳子昂。想我自幼刻苦讀書,經史子集爛熟在心,詩詞歌賦,長文短句,件件做得用心。可是,我奔走於京師,風塵仆仆,卻始終未遇伯樂,至今無人知曉,就像碌碌塵土一樣。這把胡琴,不過是喝酒助興的東西,竟然價值百萬!難道我陳子昂的傳世之作比這博人一樂的物品還不如嗎?今日,有幸邀請眾位讀一讀我的詩文,這才是我買琴的真正理由!”年輕人越說越激憤,從箱子裡取出大疊詩詞文稿,分發給在場的每一個人。其中有首詩這樣寫道:

  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台。

  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

  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

  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果然!這一首首詩氣勢豪邁,風骨崢嶸,寓意深遠﹔這一篇篇文章字字珠璣,精美絕倫,令人耳目一新。在場的人們讀罷詩文,興奮不已,他們翻開書稿,看到上面赫然寫著一個名字——陳子昂!

  陳子昂,字伯玉。這個名字和他的錦繡詩文,風一樣在京城傳開了。

  歷史文獻記載:“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話完即碎琴遍發詩文給與會者。其時京兆司功王適讀后,驚嘆曰:‘此人必為海內文宗矣!’一時帝京斐然矚目。”

  這就是陳子昂在歷史舞台上出場,橫空出世,卓然不群。

  從此,陳子昂的住所每日來訪者絡繹不絕。不久,陳子昂的詩名便傳到朝廷,這位才華出眾的詩人終於嶄露頭角。

  登澤州城

  陳子昂不願做一個隻會擺弄文字的文人,而是要求自己在政治上有所建樹。對這點,他在《諫政理書》中有非常清楚的自白:

  臣子昂西蜀草茅賤臣也,以事親餘暇得讀書,竊少好三皇五帝霸王之經,歷觀邱墳,旁覽代史,原其政理,察其興亡。自伏羲、神農之初,至於周、隋之際,馳騁數百年,雖未得其詳,而略可知也。莫不先本人情,而后化之,過此已往,亦無神異。獨軒轅氏之代,欲問廣成子以至道之精理於天下,臣雖奇之,然其說不經,未足信也。至殷高宗亦延問傳說,然才救弊,未能宏遠,自此之后,殆不足稱。臣每在山谷,有願朝廷,常恐沒代而不得見也。

  大唐建國以來,開始推行詩賦取士的制度。唐太宗勵精圖治,廣開言路,打破了魏晉以來豪右世族壟斷政治的局面。政治上的強盛鞏固、經濟上的高速繁榮、科學技術上的快速進步,帶來了整個社會的昂揚風氣,這驅使著壯志凌雲的陳子昂在文學上不斷思考,在政治上不斷成熟,在事業中不斷建功立業。他在《贈嚴倉曹乞推命錄》中寫道:

  少學縱橫術,游楚復游燕。

  棲遑長委命,富貴未知天。

  聞道沉冥客,青囊有秘篇。

  九宮探萬象,三算極重玄。

  願奉唐生訣,將知躍馬年。

  非同墨翟問,空滯殺龍川。

  李治病逝於洛陽,陳子昂上書在洛陽建高宗陵墓,認為將高宗靈柩運回長安不僅會加重關隴頻遭荒災的人民的負擔,而且護靈的數萬大軍也疲於奔波。此時武則天大權在握,四處網羅人才,看到陳子昂的上書后大加稱贊,特地召見了他,就國家大事“有所咨詢”,拜陳子昂為麟台正字,負責管理文獻,校讎典籍,訂正訛誤。武則天欲發兵討伐西羌,陳子昂又上書諫止,武則天對他愈發欣賞,擢升其為右拾遺。

  陳子昂雖然年輕,但是有卓識,有膽略,他的諫疏不外乎四種:關注民瘼,改革吏治﹔揭露酷吏,反對淫刑﹔重視邊防,反對黷武﹔任用賢能,用人不疑。由於他以不同尋常的政治見解和超群才華贏得武則天的重視,因此文人爭相購買他的書籍,互相傳閱。

  陳子昂喜歡研究歷朝歷代的興廢與盛衰的原因,為武則天執政出謀劃策。他經常上書武則天,對當時的政治提出建議。然而,在武則天看來,他不過是舞文弄墨的一介書生,幼稚,簡單,他的意見常常沖撞朝廷,武則天對其建議置之不理,一笑了之。可是,不知好歹的陳子昂,竟然大膽地說出武則天是“外有信賢之名,內實有疑賢人心”,這一下更得罪了剛愎自用的武則天。同時由於他上書直言不諱,也得罪了一些權臣,遭到他們的嫉恨。

  陳子昂的苦日子來了,人生開始走下坡路。他想努力改革政治弊端,可是自己人微言輕,沒有人聽他的。酷吏貪官橫行無忌,武姓一族權傾朝野,他越來越感到心灰意懶。

  棄武投文的陳子昂,懷著許身報國的宏願,終日郁郁寡歡。此時他想到了什麼?史料無從追溯。他的落魄卻飄蕩在他的詩文裡,化為千古哀鳴。

  陳子昂兩度報名參加大唐軍隊對北方游牧部族的戰爭。金戈鐵馬,浴血沙場,陳子昂似乎是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與此同時,他也深深懂得了戰爭的殘酷。可是,年輕的他,也許還不知道,政治的殘酷將遠遠超過戰爭。

  這是陳子昂短暫生命裡的兩次重要戰爭,也是唐朝和契丹的兩次重要戰爭。第一次,發生於西北,從垂拱二年(686年)持續至垂拱三年(687年),陳子昂隨左補闕喬知之軍隊到達西北居延海、張掖河一帶。

  第二次是十年之后,即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反叛朝廷,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建安王武攸宜率軍征討契丹,陳子昂又隨武攸宜出征。《列傳》記載:武攸宜“統軍北討契丹,以子昂為管記,軍中文翰皆委之”。管記,也就是軍中書記官。武攸宜是武則天的侄子,這個身份或許過度強化了他的自信。然而,事與願違,武攸宜出身權貴,紈绔子弟全然不曉軍事,兼之輕率而無將略,致使前軍陷沒,一時間,軍心渙散。

  此時,身在燕國故地的陳子昂一定想起了昔日樂毅將軍馳騁疆場、沖鋒陷陣的英姿,他不由得豪情勃發,連夜上書,進諫武攸宜,建議武攸宜親自出征沙場,為國立功。但是,武攸宜這樣的紈绔子弟,怎麼可能舍生忘死、沖鋒陷陣?果然,武攸宜斷然以陳子昂“素是書生,謝而不納”。頃刻間,陳子昂的滿腔熱血降到了冰點。他怎麼也沒想到武攸宜會因為他是個文人、詩人而輕視他,使他盡忠報國的壯志在輕描淡寫間就被否定了。可以想象,他當時的心情一定是既難堪又失望。過了幾天,陳子昂不死心,再次進諫,這一次徹底激怒了武攸宜,他不但不採納陳子昂的建議,反而將陳子昂的官職由參謀貶為軍曹,也就是管管文牘而已。

  毫無懸念,這次戰役以失敗告終。陳子昂期待武攸宜“乞分麾下萬人以為前驅”,遭到毫無謀略又貪生怕死的武攸宜的拒絕,他“欲奮身以答國士”,徒懷凌雲壯志卻又無計可施。如此這般,又能奈何?

  戰役結束后,軍隊返回洛陽,途經澤州(今山西晉城)。這是赫赫有名的長平之戰的戰場。戰國初期,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秦國率軍於境內長平邑(今晉城市高平西北)攻打趙軍,爆發長平之戰,秦國的昭襄王曾親自到此,盡征河內十五歲以上男子從軍,一鼓作氣,進佔長平。而趙王聽信讒言,用趙括換下了廉頗,終致大敗。趙軍被秦軍斬首阬殺者四十五萬人之多,一時間,尸骨累累,血流漂杵。

  正是因為有了長平之戰,秦國加快了兼並六國的戰爭步伐——垂沙之戰,大敗楚軍﹔伊闕之戰,戰勝韓、魏兩國,掃平秦軍東進之路﹔鄢郢之戰,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華陽之戰,大敗趙、魏聯軍,攻取了魏國的幾座城池和趙國的觀津。

  而今,重過古沙場,陳子昂睹物思人,悲憤交集,不能自抑,奮筆寫下五言懷古《登澤州城北樓宴》:

  平生倦游者,觀化久無窮。

  復來登此國,臨望與君同。

  坐見秦兵壘,遙聞趙將雄。

  武安君何在,長平事已空。

  且歌玄雲曲,御酒舞熏風。

  勿使青衿子,嗟爾白頭翁。

  陳子昂在詩中提到的“玄雲”是漢代儀式樂歌,慶賀皇帝選擇賢明的輔佐之臣﹔“熏風”相傳為聖君舜所作:“南風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此時的陳子昂,仍對朝廷滿懷希望:皇帝(武則天)任用賢才,將這個國家帶入輝煌的時代。

  一腔熱血空拋擲,誰者應是同悲人?

  兩次征戰,陳子昂深刻認識了戰爭,認識了朝廷,認識了邊塞形勢和人民生活。為國圖安,為民請命,這讓他的創作細辨涇渭,獨立風骨,迥然不同於當時盛行一時、紙醉金迷的齊梁文風。

  歷史何其相似乃爾?在陳子昂之后一個世紀,詩人李賀也來到長平舊地,寫下同樣震爍古今的《長平箭頭歌》:

  漆灰骨末丹水沙,

  淒淒古血生銅花。

  白翎金竿雨中盡,

  直余三脊殘狼牙。

  我尋平原乘兩馬,

  驛東石田蒿塢下。

  風長日短星蕭蕭,

  黑旗雲濕懸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

  酪瓶倒盡將羊炙。

  虫棲雁病蘆筍紅,

  回風送客吹陰火。

  訪古丸瀾收斷鏃,

  折鋒赤璺曾刲肉。

  南陌東城馬上兒,

  勸我將金換簝竹。

  陳子昂的《登澤州城北樓宴》、李賀的《長平箭頭歌》,是他們留給歷史的生命祭奠,是他們對自己蒼涼悲愴的哀歌,更是他們留給人世的淒涼而無奈的一聲冷笑。

  陳子昂與李賀,究竟有著怎樣的緣分?陳子昂的一生好勇好斗,永不言敗﹔李賀的一生顛沛流離,郁郁寡歡,不容於世。李賀出生於公元790年,比陳子昂晚131年,他們卻有著同樣的狷狂與落拓,同樣的悲苦與嘆惋,會不會李賀就是陳子昂的又一次轉世托生?他帶著同樣的失落再次來到這個世界,來到長平之戰古戰場,又帶著同樣的失落離開這個世界,走入望不到頭的亙古長夜。一支生鏽的舊箭頭,讓李賀唏噓不已,國殤故地無人祭,淒淒古血生銅花,此間黑雲壓城城欲摧,睹物思人,心情怎能不“憔悴如芻狗”?

  陳子昂的生命停止於他的四十二歲,李賀則在二十六歲就匆匆告別塵世。在他們短暫的生命裡,鬼神與死亡是經常造訪的常客,他們才對生命流逝有著切膚之痛。千年之后的今天,陳子昂和李賀的兩首詩給予我們不同的感傷,卻是相同的悲壯。

  天地悠悠

  此時,陳子昂深感絕望。他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空余滿眼黑暗、滿腔憤激。

  這一年,這一天,這一刻。

  殘陽如血,寒風凜冽,懷抱著刻骨憂思的陳子昂登上了幽州台(今北京薊北樓),一邊思念以往的明君聖主,一邊回想自己的不幸遭遇,深感前途一片黯淡。

  也是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也是從營州回洛陽的路上,陳子昂寫下了《登幽州台歌》。歷史無從想象,可是,陳子昂那亙古的滄桑、郁郁的悲憤,卻穿越時空,像一道震古爍今的閃電,劈開我們久已封閉的心扉。

  站在幽州台上,陳子昂極目遠眺,歷史和現實漸漸在他眼前和心裡縱橫交錯,對歷史、對人生、世界的曠絕塵囂的悲哀和絕望,漸漸彌漫在胸中,遂成千古絕唱: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是陳子昂理想破滅的悲歌。與《登幽州台歌》幾乎同時創作的《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或可為此資做參証。在這組詩的序中,陳子昂寫道:“丁酉歲,吾北征。出自薊門,歷觀燕之舊都,其城池霸異,跡已蕪沒矣。乃慨然仰嘆。憶昔樂生、鄒子,群賢之游盛矣。因登薊丘,作七詩以志之。寄終南盧居士。亦有軒轅之遺跡也。”《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共有七首詩,陳子昂憑吊軒轅古台、碣石館、軒轅台,緬懷了燕昭王、樂毅、燕太子丹、田光、鄒衍、郭隗,毫不掩飾地表達對盛世的向往、對明君古賢的追慕,以及自己生不逢時、壯志未酬的無限感慨。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后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人生何以如此生不逢時?

  山河依舊,古今迥然。陳子昂登台遠眺,更見星高雲闊,宇宙茫茫,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淚流。

  天地悠悠,何其慷慨悲涼?愴然涕下,又何其寂寞苦悶!這塵世如此凌虐人心,陳子昂看不見“古人”,也看不見“來者”,他所能看見的,隻有眼前這個狹窄的幽州台,這個逼仄的大時代。

  一首《登幽州台歌》,音情頓挫,力透紙背,一掃六朝弊習,猶如醍醐灌頂。

  陳子昂擅長詩文。他於詩,強調興寄,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唐初,詩歌創作沿襲六朝余習,風格綺靡纖弱,陳子昂挺身而出,反對柔靡之風,力挽齊梁頹波。陳子昂存詩共100多首,其中五言古詩最多,約60余首,五律約30首。所作《感遇》38首、《登澤州城北樓宴》《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登幽州台歌》等,指斥時弊,抒寫情懷,有金石錚錚之聲,風格高昂清峻,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對唐詩發展頗有影響。

  陳子昂的古詩對后世影響極大。《酬暉上人秋夜山亭有贈》中“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靜”“風泉夜聲雜,月露宵光冷”的秋夜禪坐,《酬暉上人夏日林泉》中“岩泉萬丈流,樹石千年古”“林臥對軒窗,山陰滿庭戶”的夏日唱和,直接啟發了后來的王維、孟浩然。《送別出塞》中“平生聞高義,書劍百夫雄。言登青雲去,非此白頭翁”之句一掃當時流行的艷麗纖弱,他的素朴雄健直接影響了盛唐的高適、岑參,開啟了慷慨悲壯的邊塞詩歌。陳子昂獨起一格,為李白、杜甫開風氣之先。杜甫晚年在蜀中漂泊,常游於陳子昂故裡,流連低回,不忍離去,蜀中人物,杜甫最為敬仰的,陳子昂當屬第一。杜甫入川以后的詩歌,受陳子昂影響極大,他的“杜鵑”之詠直接承繼於陳子昂的“鳳凰”之作,他的“白鷗沒浩蕩,萬裡誰能馴”化自陳子昂的“不然拂衣去,歸從海上鷗”“鳳歌空有問,龍性詎能馴”,可以說,他們不僅在詩歌上息息相通,在靈魂上也是心心相印。

  陳子昂於文,堅持朴實暢達,標舉漢魏風骨,反對浮艷,重視散體。陳子昂的各種體裁文章今存120多篇,賦頌之文不過數篇,暫且存而不論。表計40篇左右,正如清朝文學家陳沆所言,這些都不外乎是“順例”和“應制”之作,不足以代表陳子昂之文的特點和優點。但如《為喬補闕論突厥》卻是極好的文章。他的上書、奏議這類文章有20余篇,序約為14篇,碑銘墓志將近20篇,祭文有幾篇。這些才應算是陳子昂文章的本體書,奏議等文又是最重要的。

  駢體文的過度膨脹,是六朝文章的一大弊端,到齊梁時期,駢文已經發展至高峰。士人崇尚華麗辭藻,不僅抒情寫景駢體偶化,官方的文牘、奏議,以及信札、論說等各種實用文亦完全用駢文寫作,文意晦澀、蒼白貧乏,重形式輕內容的駢體文已經成為自由抒發思想的桎梏。在陳子昂看來,做文章道理敗壞已經有五百年。這五百年,大約言之,指的是從西晉初年至陳子昂生活的武則天時代。這五百年,詩文凋敝,文風淪喪,他希望重振漢魏風骨,他就此提出了“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的詩歌標准。

  陳子昂之文,論文體,已變儷偶之習,純真自然。論內容,則都是有物有則、利國利民之言,超越八代,直追先秦、西漢。但是,陳子昂文章,又不是一些復古之論,而是針對當時混沌之世的客觀現實,匡謬治弊,篇篇皆有為而發。論文格,則邏輯極嚴密,條理極清徹,不為支離、模棱之辭,浮泛不經之語,剴切周至,古朴安雅。此所以陳子昂的文章實為處文風漸變之時,而以其實績開風氣之先,卓然有無可動搖的歷史地位。所謂“唐有天下幾二百載,而文章三變,初則廣漢陳子昂以風雅革浮侈”(《全唐文·補闕李君前集序》)。

  陳子昂在他的重要詩論《修竹篇序》中,慨嘆漢魏風骨,晉宋莫傳﹔批評齊梁間詩,採麗競繁,而興寄都絕。他稱美東方虯的《詠孤桐篇》骨氣端翔,音情頓挫,光英朗練,有金石聲﹔不圖正始之音,復睹於茲,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這些言論,表明他要求詩歌繼承《詩經》風、雅的優良傳統,有比興寄托,有政治社會內容﹔同時要恢復建安、黃初時期的風骨,即思想感情表現明朗,語言頓挫有力,形成一種爽朗剛健的風格,一掃六朝以來的綺靡詩風。陳子昂文章對於唐一代以及后世的政治都有很大影響,於文學史上高標一席,所謂“杜甫陳子昂,才名括天地”(白居易語)、“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韓愈語),亦在於此。元代方回在《瀛奎骨髓》中感慨陳子昂對唐朝文學的卓越影響:“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

  陳子昂的詩文,直斥時弊,抒寫情懷,高昂清峻。后世言必陳子昂者,為其振臂高呼應聲雲集者,代不乏人。與陳子昂同一時期的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之后的張說、張九齡、王維、陸贄、蘇颋、李華、元結、梁肅,以及更晚些的韓愈、柳宗元、劉禹錫、白居易、元稹、李白、杜甫、杜牧、李商隱、皮日休、陸龜蒙……他們的思想一脈相承,薪火相傳。

  正是因為他們的一脈相承,薪火相傳,才有了中國在經歷近三個世紀的分裂之后走向統一的大時代,有了這個時期文化的空前繁榮鼎盛。清朝大學士董誥等人編輯的《全唐文》一千卷,收錄了唐朝文學家3000余人、各體文章18400余篇。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唐以前所有文章總和兩倍有余。以至於西方學者在談到中國大唐王朝時,由衷感慨:“在唐初諸帝時代,中國的溫文有禮、文化騰達、威力遠被,同西方世界的腐敗、混亂、分裂,對照得那樣鮮明,以至在世界文明史上立即引發了一個頗為有趣的提問,中國如何由迅速恢復了統一和秩序而贏得了這個偉大的領先。”  (作者:李 舫,系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

 

(責編:木勝玉、徐前)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