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

2020年09月16日08:55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金絲猴祖先或被找到 640萬年前中猴化石現身雲南

  雲南昭通出土的中猴化石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中猴及當時生態環境復原圖尼娜·賈布朗斯基供圖

  新解

  記者9月2日從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該所與國內外同行合作,在雲南昭通新近紀古猿動物群研究中取得最新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640萬年前最接近金絲猴祖先的昭通中猴化石,並揭示其與歐洲中猴同種。為此,國際人類學權威刊物《人類進化》連續在線發表了兩篇相關論文。

  中猴化石是最早被學術界記錄的靈長類動物化石之一,160多年前發現於希臘雅典附近的佩克米地區。隨后,在歐洲、西亞等距今820萬—710萬年的地層中都有發現,是地理分布最廣泛的非人靈長類化石代表之一。

  沿森林走廊從歐洲遷徙至東亞

  “昭通中猴化石標本發現於2009年和2010年,是這一物種到達歐亞大陸最東部的化石記錄,也是這一屬種在東亞的首次發現。”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之一、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吉學平研究員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新發現的中猴為一雌性個體,體重大約為7千克,與昭通古猿大體處於同一時代。“這是已知的歐亞大陸中猴和古猿共生的兩個地點之一,反映出這兩種靈長類可以分別利用森林和開闊的林地或與補丁狀草地鑲嵌的環境,避免因食物競爭而滅絕。”

  “詳盡的解剖學特征對比和定量分析表明,昭通發現的中猴與歐洲發現的為同一個種。”論文作者之一、希臘亞裡士多德大學教授迪奧尼西奧斯·尤拉托斯(Dionisios Youlatos)認為,靈長類動物跟骨功能分析可反映它的運動方式,從而折射其生存環境。700萬年以來,歐洲東南部持續干旱,而東亞由於青藏高原的隆升和亞洲季風氣候的形成,對熱帶、亞熱帶森林環境影響較為緩慢,直到距今400萬—300萬年前環境才開始朝干冷方向快速惡化,由此保存了適宜新近紀動植物古老物種幸存和新物種形成的環境。

  綜合研究表明,昭通水塘壩650萬—600萬年前森林茂密,有開闊林地和補丁狀草地相間的湖沼邊緣靜水環境,夏季相對暖濕,冬季相對干冷,但季節變化程度相對較弱。

  “歐洲的中猴由於其運動功能的多變性,能適應各種緯度、溫度和降雨量的環境以及採食水果、樹葉及堅果、種子等顆粒狀的多樣性食物,使其得以沿著南邊的森林走廊長途遷徙,來到東亞南部森林廣布的昭通‘避難所’生存下來,最終演化成部分或全部現生亞洲疣猴,更可能是現生金絲猴類的最原始的祖先。”論文作者之一、國際著名靈長類學家、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人類學系主任尼娜·賈布朗斯基(Nina G. Jablongski)教授稱。

  將找到更多生物演化的“缺環”

  20世紀末,多項研究推測,亞洲金絲猴的祖先應是類似中猴的古靈長類,但古生物學者一直沒有找到化石証據支撐。2012年,分子生物學的一項研究推斷金絲猴最早的祖先應是在距今670萬—730萬年間由中國雲南地區的一種猴科動物演化而來。昭通水塘壩發現的化石証實了上述推斷。

  《人類進化》雜志分別以《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的中新世猴科最東部的代表——奔德裡中猴在中國昭通的發現》和《東亞最古老的疣猴類跟骨》為題,發表了這一成果。未來,研究團隊還將尋找更多的年代更晚的演化“缺環”,進一步追蹤亞洲環境變化與生物演化的耦合現象。

  2009年,科學家在昭通水塘壩發現600萬年前的古猿頭骨化石,引起國內外轟動。隨后,中美科研人員在此地相繼發掘、發現古象骨架、古猿頭骨及其他哺乳動物、植物化石5000多件,並確認、發表了亞洲最早的中華乳齒象、中國南方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群、皺皮花椒、雲南芡實等動植物新屬、新種突破性研究成果,對史前動物進化和環境演變研究意義重大,從而奠定了昭通水塘壩作為我國南方最晚中新世時期地質、古脊椎動物和古氣候研究典型地點的地位。(趙漢斌)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