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保山:黨建引領促脫貧攻堅

2020年09月15日18:16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供圖

初秋時節,雲南省保山市所轄騰沖市界頭鎮2.5萬畝競相綻放的萬壽菊一望無垠,大片的金黃色吸引大批游客紛紛駐足拍照。萬壽菊的種植輻射帶動起57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已完成鮮花採收5500噸,實現群眾增收550萬元。從引種試種、邊學邊用到處處盛開“金花花”,界頭鎮走過的路正是保山市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在脫貧攻堅戰中,保山市突出黨建引領,以“六項舉措”凝聚起最強“戰力”,盡銳出戰,帶動廣大群眾和廣大貧困家庭堅定信心,為激發群眾“弱鳥先飛”加足馬力,用“六種路徑”精准作答脫貧攻堅的“時代答卷”。截至目前,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9.41萬戶39.21萬人降至2761戶1.0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3.02%降至0.49%,41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4個貧困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如期實現全市整體脫貧勝利在望、勝券在握。

“六項舉措”凝聚組織戰斗合力

嚴密的組織設置、健全的組織體系,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保障。保山市各級黨組織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工作要求,通過採取“干部在一線沖鋒、組織在一線建強、力量在一線聚集、人才在一線服務、能力在一線提升、干部在一線選拔”六項舉措,讓脫貧攻堅的力量在一線集結起來,把脫貧攻堅作為練兵強兵的戰場,作為淬煉培養干部的舞台。

高黎貢山腳下的潞江鎮叢崗村移民安置點道路平坦,濃厚民族特色的新房錯落有致,戶戶相連。2018年9月,在高黎貢山上過著與世隔絕生活的何三中喬遷新居,和他一起被安置到叢崗村的還有67戶445位傈僳族同胞。

上世紀九十年代,部分少數民族從怒江遷徙到保山,20多年來,一直散落居住在偏僻的高黎貢山半山腰的窩棚裡,長期掙扎於貧困線上。移民搬遷與脫貧,必須同步完成的緊迫感在各級黨組織中層層傳導。2017年以來,保山市成立市區兩級相應的工作機構,隆陽區抽調了82名領導干部組建現場指揮部,駐點開展工作,以超常規舉措,持續推動扶貧資金、基礎設施建設、幫扶力量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到2018年底,909戶4910名高黎貢山跨州市移民區安全部“沖”出大山,住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家,開啟了新生活。

無論“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攻堅戰有多難都必須打贏。脫貧攻堅以來,保山市946個單位、1466名駐村工作隊員、33658名黨員干部奔赴脫貧一線,結對幫扶950個村(社區)94075戶貧困戶。174個黨組織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立起來,36個建立在農業產業鏈上的黨組織連起千家萬戶致富的希望。由高級專業人才、管理人才組成的9個行業專家服務分團到貧困地區開展智力服務,為脫貧攻堅釋放人才能量,120多名干部在脫貧一線提拔為處級干部。

“六小課堂”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每周四下午6點,在龍陵縣平達鄉,雙語政策宣講“平達之聲”都會准時開場。龍陵縣有彝族、傣族等22個民族。為了讓少數民族群眾都能“聽得到”和“聽得懂”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雙語廣播成為這裡最具特色的宣講方式,不同區域的民族聚集點,都有不同的民族語言來宣講。

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舉措。保山市各級黨組織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從思想、信心、能力等方面實施“精神扶貧”。通過探索“書記課堂”連心引路、“廣播課堂”融入生活、“指尖課堂”答疑釋惑、“文藝課堂”提神振氣、“火塘課堂”紓困解難、“流動課堂”入腦入心“六小課堂”。用接地氣、短平快的宣講方式,讓老百姓聽得懂,能接受。

在村寨,“千名書記”帶頭深入村子、寨子和田間地頭,開展“自強、誠信、感恩”教育,架起黨群干群連心橋,讓貧困群眾在“知恩”中自強、在“感恩”中脫貧﹔在耳旁,各村(社區)廣播室開設欄目融入進群眾日常生活﹔在指尖,微信群、公眾號讓干部群眾“學有組織,議有群體”,視頻、圖片等多媒體的運用讓脫貧攻堅政策易懂易看,讓脫貧致富的實例更加直觀﹔在傍晚,民族文化工作隊、農村文藝宣傳隊定期開展《挂村干部》《懶漢脫貧》《好日子》等小品、快板、歌曲、舞蹈類文藝節目巡回演出,提振群眾信心﹔在夜間,駐村工作隊、致富帶頭人、村級“五老”(老干部、老黨員、老軍人、老教師、老模范)圍繞火塘而坐,與群眾拉家常,為群眾講政策、解心結、辦實事﹔在集鎮,移動大喇叭播報、流動宣傳車宣講把群眾的關注點、話題點、討論點聚焦到脫貧攻堅上、引導到“自強、誠信、感恩”上。一件件身邊致富事的挖掘、一場場政策的宣講扭轉了部分群眾“牆根底下晒太陽,等著干部送小康”的心態,激發起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堅定了“苦干不苦熬,我能脫貧”的信念。

“六種路徑”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八月剛過,保山某絲綢廠的早秋繭收購已近尾聲。附近左所村的施明蘭接過蠶繭收購人員遞過來的4500元錢。靠著養蠶她年收入突破4萬元,在保山像她一樣種桑養蠶的還有1萬余農戶3萬多人,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婦女和老人。

發展產業、實現就業,是確保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保山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引領推動產業發展和就業扶貧中的領導作用,聚焦群眾創收增收,創新探索了“特色產業牽動、龍頭企業拉動、規模農業推動、技能培訓驅動、集體經濟帶動、電子商務促動”六種路徑,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該市圍繞“一項產業一個規劃,一個村有1-2項主導產業,有勞力的貧困戶每戶至少參與1項持續穩定增收產業、加入一個經濟合作組織”的目標,縣、鄉、村產業發展規劃分級分類完成了編制,小粒咖啡、石斛、中藥材、肉牛等特色種養殖業發展勢頭良好。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龍頭企業+黨支部+農戶”“公司+基地+黨總支+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得到推廣,全市規模化流轉土地51萬畝,建成10個萬畝規模農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381戶、輻射帶動35111戶貧困戶發展產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3120個、入社貧困戶9.11萬戶。創建扶貧車間、扶貧農民合作社、返鄉組織29個,吸納勞動力2348人,開發公共服務崗位13096個。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突破億元,950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

“這批魔芋已經在網上訂走了。”隆陽區板橋鎮雙脈村黨總支書記劉以逵介紹,“我們聯系了鎮裡的直播團隊,種下去的時候就已經賣掉了,不用擔心魔芋會爛在地裡。”為了確保農產品種得出、賣得好,打開市場外銷渠道,近年來,保山市各級黨組織加大對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孵化,一批敢闖、能創的電商青年涌現出來。自創品牌自產自銷、職業主播帶貨幫銷……電商賦能新農人的內涵在不斷擴大,產、供、銷緊密銜接的產業鏈也在不斷完善,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1個市級、5個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68個鄉鎮服務站和物流配送站、484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和物流配送點,實現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4.2億元。(商 睿)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