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記者從建水縣委宣傳部獲悉,歷時數月的建水窯遺址考古發掘成果豐碩,目前已收集瓷片標本20多萬片,完整標本2000多件。這是雲南省首次對古瓷窯遺址進行系統科學的考古發掘,填補了我國西南地區瓷業發展歷史研究的空白。
為更好地探索建水窯和保護古窯址,今年7月,經國家文物局立項批准,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建水縣文物管理所聯合組成考古隊,由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館員、副所長戴宗品擔任領隊,對建水窯遺址進行首次考古發掘,雲南大學、景德鎮陶瓷大學作為協作單位參加了發掘工作。
此次考古發掘面積為500平方米,目前田野工作已完成過半,大部分探方進入收尾階段。歷時兩個多月的野外發掘出土的器物極為豐富,瓷器種類以青瓷、青釉青花瓷為主,並有少量醬釉瓷器。器形以碗、盤、罐、盆、瓶類產品居多,青瓷釉色淡雅,青花瓷常見紋樣題材有魚藻、青蓮、石榴、牡丹、葵花、寶杵等,色澤沉穩厚重,別具特色。出土的瓷片、器物大多是明、清時期,元代的也有發現,部分遺物還在進一步考証中。
據專家介紹,雲南地區是中國古代青花瓷的重要產地之一。建水窯的初步發掘成果表明,除青花瓷外,同期生產的仿龍泉青釉瓷也是雲南古代瓷業的產品。與歷史上眾多名窯不同,建水至今窯火不斷,陶瓷產業薪火相傳,成為建水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下一步,考古專家將擬定建水窯遺址保護利用初步建議,及時評估遺址保存現狀,解釋文化內涵,認定遺址價值,為建設遺址公園奠定基礎。(記者 李樹芬)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