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研究生返鄉創業 傳承花舞茶工藝

2020年09月07日09: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90后”女研究生返鄉創業 傳承花舞茶工藝

“90后”女研究生返鄉創業傳承花舞茶工藝

李陽研發花舞茶新品。 受訪者供圖

漂浮在熱水裡的花瓣慢慢下沉,慢慢在水中綻放,慢慢打開,露出花蕊,花舞茶的美就這麼展露無遺。近日,記者約訪花舞茶工藝二代傳承人李陽,親眼目睹在她的手中,花瓣與茶芽完美結合,能喝又能看,成為一道美妙的風景。

李陽出生於被譽為“中國茶葉之鄉”的福建寧德福安市。花舞茶的前身——“工藝花茶”就誕生於福安市,由李陽的阿姨薛彤雲研發,曾轟動一時。然而,在2008年之后,由於線下銷售渠道匱乏,未能抓住網絡經濟的新機遇,花舞茶名氣漸失。

作為一名福建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李陽帶著花舞茶工藝項目在日前舉行的第六屆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亮相,贏得專家評委的好評。她的項目在本屆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賽道獲金獎,目前正在准備沖刺第六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

圖為:花舞茶。 受訪者供圖

據李陽介紹,花舞茶需將花瓣與茶芽純手工縫制而成,摘取一茶3-4葉,並剝離無用的茶葉,留下茶芽與茶杆,制作流程包括理調、干燥、窨制、縫制、定型五大工序及二十多道細分工序,其生產工藝和外形獲得了5項國家專利。

採訪時,李陽為記者展示花舞茶產品。在泡茶過程中,可以看到茶球在一分鐘內完成迷人綻放,花在水中漫舞,好似清水出芙蓉,巧奪天工。

如今,李陽接下了傳承的擔子,立志要創立中國花舞茶標杆品牌,讓花舞茶走出國門。她結合專業知識,聚焦鄉村產業脫貧面臨的痛點,依托新農村現有的產業基礎,返鄉創業。

在家族茶企的基礎上,李陽順應“互聯網+”新趨勢,發揮花舞茶在沖泡過程中能夠欣賞花在杯中盛放帶來視覺沖擊的線上推廣優勢,創立“一茶生活”品牌,成立了花舞茶實驗室。

薛彤雲(右)向李陽(左)傳授工藝。 受訪者供圖

目前,李陽潛心進行研發,並整合家族茶企的銷售渠道,首先打開國外市場。在積極推廣中,花舞茶遠銷日本、馬來西亞、英國、俄羅斯等地。

國內市場方面,李陽團隊針對女性白領群體“時尚、休閑、健康”的生活追求,線上渠道已開拓多個電商平台直營店,包括淘寶、1688、抖音商鋪等,第一個月在淘寶商鋪銷售6800顆茶球,銷售額達到10萬元,得到了許多消費者的認可。

如今,她的團隊正投入到果香型花舞茶、養生花舞茶、手持便攜花舞茶杯等產品線的研發中。

花舞茶的制作過程需要大量勞動力,由此能夠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創造不少就業崗位。李陽的公司在寧德當地聘用了大量來自於貧困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民和下崗、留守婦女。經過再就業培訓,他們能夠進入車間完成花舞茶制作的部分工藝。

創業以來,李陽的公司已累計收購茶葉112萬斤,帶動茶農增收303萬元,收購鮮花1.1萬斤,帶動花農增收18.7萬元,培訓女工154名,間接帶動就業790人,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小小的一朵花舞茶,在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在扶貧助農的路上有著多方面的意義。

對花農來說,花舞茶的制作是由單片花瓣組合縫制而成,這項工藝能夠充分利用略有缺陷的整朵鮮花,提高鮮花利用率從每畝60%到85%。對茶農來說,花舞茶的制作需要增加茶葉長度至二葉、三葉,能夠實現畝產增收140%。

“產品的根源在農民,好的產品來自於農民的辛勤。”李陽表示,公司在閩東多處高海拔的偏僻山區扶持貧困戶發展茶葉種植,每年固定向茶農收購無公害茶葉,並提供優質茶葉種植和生產技術,預計2023年還能實現茶葉收購量翻一倍。

創業三年,李陽自信滿滿,“有意義就能感到充實,整個人挺開心的。”(葉秋雲)

(責編:木勝玉、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