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源班洪:阿佤山中的“葫蘆王地”

2020年09月07日09:10  來源:臨滄日報
 
原標題:班洪:阿佤山中的“葫蘆王地”

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鄉素有“葫蘆王地”之稱,是雲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也是國家級南滾河自然保護區的組成部分。長期以來,班洪鄉各族群眾始終堅持和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時代精神,全面加快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譜寫了一頁頁新的發展篇章。

今年70歲的胡德學老人,是佤族英雄胡玉山的后代,隔三差五他都會來到“班洪抗英紀念碑”清理枯枝落葉。這裡見証了1934年“班洪抗英事件”那段邊疆各族人民團結御辱、抵抗侵略,堅決維護民族獨立和祖國領土完整的光輝歷史。

胡德學說:“為了抵抗英帝國主義的侵略,當時我的祖輩胡玉山召集十七部落王鏢牛盟誓,他們立下了‘為了民族的尊嚴和榮譽,一定有難同當,活在故土,死在家園’的誓言。”

在班洪這塊熱土,還有一張享譽全國的名片“班洪四大嫂”,講述的是上世紀60年代末,班洪飯店的武國馨、羅燦珍、李幫秀、李秀蓮4位婦女積極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服務群眾,活學活用毛澤東思想,把班洪飯店辦成“毛澤東思想宣傳站”的先進事跡。

班洪鄉駐地坐落於班洪村大寨,這裡是“葫蘆王地”的核心區。長期以來,當地群眾始終傳承著“班洪抗英”和“班洪四大嫂”的精神,不斷改變著自己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佤山幸福工程、脫貧攻堅的實施,班洪各族群眾緊緊抓住發展機遇,興修道路、發展產業、改造住房等基礎設施建設,使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提升。

如今,班洪各項基礎設施日益完善,以旅游景區景點建設的標准推動班洪村大寨、班洪村下班壩自然村、公坎村芒萊自然村旅游環線建設,全面打造“紅色旅游”和“南滾河國家公園探秘旅游勝地”,推動辣椒、茶葉、紅糖、蜂蜜、橡膠等一產與文化旅游三產融合發展,“傳奇班洪”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班洪鄉鄉長鐘志明介紹,按照“葫蘆王地·傳奇班洪”的旅游品牌定位,班洪鄉強化農村治理體系建設,不斷推進鄉村振興,通過提質改造、完善功能、恢復重建,全鄉特色小鎮的“紅色旅游文化”進一步得到了凸顯。同時,為不斷傳承“班洪抗英”和“班洪四大嫂”精神,還修建了“抗英紀念廣場”“四大嫂飯店”和“四大嫂賓館”,由當地的榮海扶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經營,在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和精神的同時,通過發展旅游業和收購、代銷、供應當地的各類農副產品,直接和間接帶動班洪6個行政村320戶1061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現在我們村修建了玻璃棧道,周末有很多人來玩,我家也開了一個農家樂,生意還行。村上搞起了旅游業,隻要我們能苦能干,賣些土特產都能帶來收入。”村民李榮明說。

目前,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實踐中,班洪鄉圍繞“葫蘆王地·傳奇班洪”旅游品牌定位,一方面,以“紅色教育”為抓手,加快紅色旅游建設﹔另一方面,以生態旅游為抓手,打造“南滾河國家公園探秘游”為主題的班洪特色小鎮,帶動“班洪抗英”“班洪四大嫂”精神的傳承及當地群眾思想觀念的不斷轉變,帶來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方式和農村群眾的美好生活。(關汪武 羅羚友)

(責編:徐前、朱紅霞)

推薦閱讀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要聞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

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