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善洲林場參觀,雖生活在雲南卻未能如願,但楊善洲的事跡常常有身邊的朋友說起,其中一個是關於楊善洲老書記撿果核的故事:因為買樹苗的資金不足,楊善洲經常提個口袋下山到鎮裡和縣城的大街上去撿別人吃果子后隨手扔掉的果核,桃核、梨核、芒果核……有什麼核撿什麼核,放在家裡用麻袋裝好,積少成多后再用馬馱上山苗育播種。
他不僅自己撿果核,還發動林場職工一起到街上撿。有人對他說:“你一個地委書記,在大街上撿果核,多不光彩。”他說:“撿果核不出成本,能省一分是一分。我這麼彎彎腰,林場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如今,楊善洲撿回來的果核,已成為大亮山上郁郁蔥蔥的果林。
撿果核的地委書記不丟人,今天仍具有非常重要的啟示意義。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黨的優良傳統,“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古訓猶在耳畔。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了極大改善,日常生活鋪張浪費、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以及講排場、比闊氣、搞攀比等陳規陋習愈演愈烈,“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更是觸目驚心。尤其近年來興起的“吃播”行業為了賺足網絡流量而大肆浪費糧食更是為世人所不齒。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物質上的確是富裕了,但在精神價值取向上,還遠遠沒有到達富足的地步。
魯迅先生有句名言:“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會被生活所累”,意思是如果一個人生活得太過舒適和奢侈,那麼生活的重心就會放在追求享樂上,自然對待工作就不會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喪失了工作熱情,丟掉了工作狀態,注定人生容易走向失敗。永葆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和狀態對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每一名共產黨員極其重要。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斷被滿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逐步被解決,一道新的時代命題擺在了全社會面前:生活小康后,我們當以怎樣的理念和姿態面對新生活?是把“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當作信條,還是把“勤勞、勤勉、勤儉”裝在心裡、教給后代?如何抉擇,答案不言而喻。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永遠不會過時。我們每一名黨員干部,務必認真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把“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當口號喊作標簽貼,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帶頭從每個家庭做起,從每個孩子抓起,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明白“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縱”的道理,從節約一粒米、一滴油、一棵菜做起,愛惜糧食,理性消費,文明用餐,積極踐行“光盤行動”,讓勤儉節約的美德在家庭裡生根,在親情中升華。當勤儉節儉的美德、艱苦奮斗的品質獲得更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響力時,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美好,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會更進一步!(任雪娟)
飛向藍天的“卓瑪”(身邊的小康故事) “卓瑪,飛機能飛多高啊?”“卓瑪你去過哪些城市了?”……每次回家,格茸卓瑪仿佛是村裡的“明星”。 格茸卓瑪的家鄉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裡拉市小中甸鎮團結村。這個很多人沒有坐過飛機的村子,卻走出了一位在飛機上工作的女孩。 作為東航…【詳細】
雲南新增19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 人民網昆明7月27日電 (符皓)據雲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通報,7月26日0時至24時,雲南無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9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確診病例治愈出院2例(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隔離醫學觀察2…【詳細】